王亭亭
新政“亮劍”,哪些平臺首當其沖?
整頓現金貸,“靴子”終于落地。

12月1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印發《關于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將統籌監管,開展對網絡小貸的清理整頓工作。
《通知》提出了開展現金貸業務的六大原則,對行業準入門檻、年化利率、資金來源、貸后催收等方面作出了規定,先控增量再去存量。并重申P2P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禁止提供“校園貸”、“首付貸”以及無指定用途的借貸撮合業務。
此前的11月21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通知,要求各地立即暫停批設網絡小貸公司,并禁止地方監管部門新增批小貸公司跨省開展業務,以封堵增量和防止風險蔓延。隨后,趣店、和信貸、拍拍貸、簡普科技等已在境外上市的公司股價紛紛跳水,甚至“腰斬”。原本已遞交IPO招股書的樂信集團相關負責人也隨即稱,“具體上市時間仍需評估待定”。
半月之內連發兩文,現金貸亂象無處遁形。
12月2日,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公開表示,兩份文件旨在清理整頓行業亂象,劃定從業機構應該遵循的紅線,為下一步治本贏得時間。
“普惠金融也是金融,必須實施準入管理,必須要有規制的約束。面向長尾人群的金融服務更應當是負責任的金融。”潘功勝表示。
新政“亮劍”
近一年多來,作為消費金融的分支,借助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現金貸在中國蜂擁崛起,一如此前的P2P和校園貸。
暴利、高息、共債、暴力催收——自今年4月銀監會要求做好現金貸清理整頓工作至今,持續占據輿論浪尖的現金貸漸被標簽化,甚至被稱作民間高利貸的“線上版”。而這一切,正是此次監管重錘的著眼之處。
北京市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郭大剛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通知》對當前科技創新業務的甄別、非持牌機構業務能力的要求給出了明確、清晰的標準及指導。
第一,《通知》定義了現金貸業務的基本特征,即“無場景依托、無指定用途、無客戶群體限定、無抵押”等,指出其雖在滿足部分群體正常消費信貸需求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過度借貸、重復授信、不當催收、畸高利率、侵犯個人隱私等問題十分突出。
第二,明確現金貸業務的準入門檻,即未依法取得經營放貸業務資質的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經營放貸業務,并要求小額貸款公司監管部門暫停新批設網絡(互聯網)小額貸款公司;同時嚴格規范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停發放無特定場景依托、無指定用途的網絡小額貸款,逐步壓縮存量業務,限期完成整改。
對此,星合資本董事長郭宇航認為,《通知》的主旨在于嚴防風險底線,核心在于明確放貸業務的牌照化管理。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主任尹振濤稱,這表明了當前的重點是整治老舊問題,消化存量風險。
第三,《通知》在整頓工作的操作層面給出了具體標準,即各類機構以利率和各種費用形式對借款人收取的綜合資金成本應統一折算為年化形式,嚴格控制于36%以下,并事先向借款人予以全面、公開披露,不得收取“砍頭息”,不得暴力催收。
“這為下一步進行合規性排查提供了明確的執行參考。”郭大剛說。
第四,嚴控資金端。禁止通過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融入資金,同時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為無放貸業務資質的機構提供資金,或與其共同出資發放貸款,不得投資以“現金貸”等為基礎資產發售的(類)證券化產品,并強調“助貸”業務應回歸本源。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認為,現金貸的金融風險可能通過助貸和資產證券化向正規金融系統蔓延,此舉或能迫使一批現金貸公司收縮業務甚至退出市場,走上行業健康發展的第一步。
在《通知》下發后,科技金融龍頭企業之一趣店在第一時間發布聲明:國家監管部門出臺的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相關政策,及時、高效、有力,必將對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產生積極作用,“趣店集團完全擁護、堅決貫徹執行。”并表示愿與同業一道,在國家主管部門的指導下,不斷完善產品與服務,共同推動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三類平臺首遭洗牌
《通知》未落地前,觀望、掙扎、轉型和狂歡同時上演。市場更為關注的是,《通知》落地將對哪些平臺帶來影響?
首當其沖的,是各項基本操作和程序明顯不合規的平臺。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調研獲悉,目前現金貸平臺存量至少1萬家,且一度日均新增近百家。在諸多受訪人士看來,大量平臺都是“玩票”心理,作為放款機器,甚至不購買反欺詐產品,直接“裸放”。
其后遺癥,便是當前令人堪憂的壞賬率。
記者從北京市互金協會獲悉,有平臺開通上線三個月的壞賬率就達80%。而前述中介人士提供的數據顯示,整個行業的首逾率已高達20-30%。為節省風控成本,有些平臺只簡單接入反欺詐系統,刷一遍黑名單庫就放款,用高利率、高收益去填補壞帳損失。
對此,《通知》明確設定了36%的利率紅線,并強調單筆貸款的本息費債務總負擔應明確設定金額上限,貸款展期次數一般不超過兩次。
“這將淘汰掉九成多的平臺。”一位資金中介人士預測。
其次,監管此次“亮劍”還著重于管控現金貸資金端風險。《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梳理發現,現金貸的資金來源中,P2P占據過半,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占近三成,此外還有上市公司、信托、個人自有資金等。
“接著要淘汰的,是與P2P剪不斷理還亂的平臺。”前述中介人士直言。
P2P起初只向現金貸做資金輸出。記者獲悉,某現金貸平臺去年年初資金鏈斷裂,單憑P2P“輸血”不到一年,單月放款量即沖破5億元。嗅到暴利后,一些P2P平臺于去年年底招兵買馬,今年全面上線自家的現金貸產品。
根據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統計,截至11月20日,已有592家P2P平臺上馬了現金貸業務,包括拍拍貸、宜人貸、信而富、點融網等行業“領頭羊”,約占P2P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的15.8%。一部分P2P平臺不僅資產端全面接入現金貸,名下也連掛多家現金貸平臺。
新政出臺后,此類依賴P2P“輸血”的平臺恐將難以為繼。《通知》指出,禁止通過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融入資金,不得撮合或變相撮合不符合法律有關利率規定的借貸業務,并且不得將客戶的信息采集、甄別篩選、資信評估、開戶等核心工作外包。
業內人士稱,這相當于切斷了現金貸平臺資金的“大動脈”,也再次強調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應具備的合規能力與核心風控能力。
再次,“與傳統金融機構構建所謂‘助貸模式的平臺,也將被整頓。”琥珀科技創始人李永慶稱,有部分銀行資金穿過多層渠道注入現金貸,規模遠超想象。例如,東北地區某城商行為某現金貸平臺提供資金,平臺倒閉后,該行放出的7億元資金僅收回不到4億元。
《通知》指出,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為無放貸業務資質的機構提供資金發放貸款,不得與無放貸業務資質的機構共同出資發放貸款,并且不得將授信審查、風險控制等核心業務外包。
“這些能力都應該‘內化至銀行業金融機構自身。”郭大剛說,“銀行須具備核心能力后再開展業務”。
至此,狂歡落幕,洗牌到來。
防止“轉偏”和“轉移”
對于大部分平臺來說,新政落地的直接影響有兩點。
一是牌照之路已走不通。11月21日,整治辦發出暫停批設網絡小貸公司的通知后,上市公司步森股份和新國都均隨即宣布終止參與設立網絡小貸公司的計劃。
二是“最后一桶金”成泡影。據前述中介人士介紹,目前80%的現金貸平臺都在抽貸,集中收貸導致“擊鼓傳花”游戲結束,借款人還款能力和意愿下降,平臺首逾高達60%,“此時‘沖量無異于飛蛾撲火”。
但該人士進一步警示稱,“市場需求仍舊存在,供給可能隱匿至線下。”這即是說,一系列轉型外衣之下,或將有新風險潛藏。
例如,有的平臺產品標明了零利率,但借貸行為卻脫離平臺在線下點對點轉賬,借款人以“打賞”模式支付利息來隱匿實際利率,這類行為的年化利率最高可達1000%。“就像校園貸被整治之后,很多平臺選擇了更名,并回到線下繼續展業。”
記者獲得的一份資料也顯示,出未校園(愛學貸線下產品)、愛尚金融(原“博為”)、聚額分期(原“52額度”)等,此前均為線上校園貸平臺,清理整頓后隨即轉至線下。
此外,近百家平臺已投身東南亞市場另謀出路。據零一創投管理合伙人吳運龍介紹,今年三季度即有多家現金貸平臺奔赴東南亞,在監管來臨之前轉移陣地。
“一方面規避國內監管和市場的雙重壓力,另一方面進軍廣闊的未被開發的新市場,競品少且獲客成本低。”網貸天眼副總裁潘瑾健說。
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執行院長錢軍認為,轉型和創新的重點不應集中在形式、花樣和地域上,而應集中在健康可持續的金融科技領域,且金融科技應該在符合金融原理和市場規律的前提下,來幫助解決信息不對稱在內的一系列金融系統的核心問題。
有待細化
“新政還有待進一步出臺細則。”郭宇航說。
其一,催收管理規則或第三方外包服務規范,有待進一步明確和細化。
其二,多頭借貸問題仍缺乏抓手。
中智誠征信數據顯示,現金貸行業目前的共債比例已超80%,人均借貸次數為4-10次。有業界人士表示,“去年‘5頭、10頭共債(指在5個、10個平臺借款)就已經很高了,對今年后入場的平臺來說,‘30頭以上才算高風險客戶。”
氪信創始人朱明杰對記者說:“共債者充當了將資金從新平臺轉移到老平臺的‘介質。”由此,多頭借貸、以債養債等現象構成了復雜而脆弱的債務鏈條,致使現金貸資產質量急速下滑。
在此前監管層對網貸平臺資金存管、信息披露等規范下,網貸平臺資金端的風險雖得到一定程度的化解,但校園貸、現金貸的出現卻讓資產端的不確定性持續攀升。“風險正由資金端向資產端轉移。”一位監管人士說。
從行業來看,平臺、資金的足量甚至過量供給,成為共債者借新還舊、以債養債的活水,一旦停止資金供給,債務鏈條斷裂,則大量平臺或將被拉出水面。“粗略估計,整個網貸行業擁有約3000萬借款人的共用地基,若共債風險積聚,則交叉風險不可避免。”紛享科技CEO魏勇對記者說。
記者從北京市互金協會獲悉,協會已對轄區內現金貸平臺開展利率、多頭借貸、高息轉貸、羊毛黨等方面排查。郭大剛強調,“多頭借貸問題最終將高度依賴科技和技術手段來解決”。
11月24日,由互金協會牽頭,芝麻信用、深圳前海征信、考拉征信、中誠信征信等首批8家個人征信試點機構共同發起的“信聯”個人征信機構議案已獲通過,未來在解決多頭借貸方面,“信聯”的表現或有可期。
其三,網絡小貸的準入存在不公平性。潘功勝對此表示,未來將對網絡小貸的市場準入進行評估,制定相關細則,相關監管部門也在考慮修訂小貸公司的監管規則。
郭大剛認為現金貸存量業務未來將與互金專項整治工作的驗收效果相銜接,下一步應利用技術手段來加強和提升監管能力,并將此項能力從互聯網金融延伸至整個金融體系。此外,中小機構應理性面對市場,持牌機構則應提升自身核心能力,加強業務供給能力。
大連京北互聯網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總裁、上海交通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所所長羅明雄則建議,除《通知》中對“砍頭息”、高利率和共債行為等的規范外,監管層還應鼓勵市場的良性、充分競爭,最終使網貸既能填補市場空白,又能保證合理借貸成本,真正能成為我國金融系統的有益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