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諾蘭執導的《敦刻爾克》在全球發行。這部電影講的是1940年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故事。從題材上看,我本期待這是一部好萊塢大片,真實的歷史提供了足夠的大場面。1940年5月10日,納粹德國開始進攻西歐,11天后,德軍直趨英吉利海峽,把40萬英法聯軍圍困在法國北部的狹小地帶,只剩下敦刻爾克這個小港口可以作為海上退路。然而,諾蘭玩起了結構,不按照常理出牌。那當然是部好電影,不過有時候我們就期待一部中規中矩的大片,用最新的電影技術將歷史中的沖突如實表現出來就好,所以,看《敦刻爾克》多少有一些不滿足。好在年底又來了一部《至暗時刻》,這部電影講的是二戰初期的丘吉爾,電影中最吸引人的無疑是主角的演技。沒看之前,就知道主角會出彩兒,因為有一篇著名的演講可以當作主角的獨白,那篇《我們將戰斗到底》的歷史錄音還能在許多地方聽到,我們自然期待大腕演員將如何表現。
1940年5月26日,英國開始在敦刻爾克進行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這項行動代號為“發電機計劃”。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舉行了一個簡短的祈禱儀式,丘吉爾當時坐在唱詩班的位子上,他說:“英國人不愿意把他們內心的感情形之于外表,但是,我能感覺到那種郁積在心的激昂情緒,感覺到公眾有害怕的心情,不是怕死、怕傷或者怕物質的損失,而是怕英國滅亡。”當天晚上,只有1312名英國士兵撤回到英國本土,只完成了當天計劃撤離人數的十分之一。
丘吉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中說,他在那幾天閃爍不定的情景中關注著敦刻爾克大撤退,既無法控制,又難以干預。在德國空軍的轟炸下,敦刻爾克的碼頭已被炸成一片廢墟,大半個市區也被夷為平地。船舶只能??吭谝粭l1200米長、木板搭建的堤岸上。5月27日,行動開始第二天,由于缺乏小型船只接駁,撤退速度很慢,全天只撤出了7669人。5月28日,行動第三天,大霧彌漫,全天有17804人撤離。這一天,比利時國王宣布投降,英國首相丘吉爾已經有一個星期沒有去議院了,也沒有發表任何言論,他只是提醒議員們:應當對沉重的壞消息有所準備。這個星期之內,英國軍隊的命運將被裁決。
大量的民船加入使撤退速度大大增加。從5月26日至6月4日,9天的時間,被圍困的40萬英法聯軍中85%安全撤離,共計338226人。余下的7萬英法聯軍,或是戰死,或是被俘。6月4日晚間,丘吉爾在下院通報敦刻爾克撤退成功,他說,“戰爭不是靠撤退打贏的?!痹谝黄瑩鷳n與恐懼中,他發表了二戰中最鼓舞人心的一段講話——我們將在海灘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的登陸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我們絕不投降,即使我們這個島嶼被征服并陷于饑餓之中——我們在海外的帝國臣民,在英國艦隊的武裝和保護下也會繼續戰斗。
這個晚上的演講,就是著名的《我們將戰斗到底》。這無疑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關鍵時刻。丘吉爾說,在這樣的時刻,要向全世界闡明,繼續戰斗下去的信心是可靠的,而不是絕望的掙扎。
2500年前也有這樣一篇偉大的演講。
公元前431年,斯巴達大軍進入雅典境內,希臘軍隊退守雅典城,避免在陸地上與勇敢善戰的斯巴達重裝步兵硬拼。在為陣亡將士舉行國葬的典禮上,伯里克利發表了一篇重要演說,他歌頌了雅典的兩項重要成就:我們的憲法和我們偉大的生活方式。他說,每個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們私人生活中,我們是自由而寬容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務中,我們遵守法律。這是因為法律使我們心悅誠服。我們愛好美麗,我們愛好智慧。
正是因為這種制度,正是因為這種生活方式,希臘士兵會為這個城邦慷慨而戰,慷慨而死。而喪失這些,他們會感到極大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