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曦文
【摘要】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是我國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轉型和發展是新形勢下賦予的時代任務。在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的浪潮中,傳統工藝美術要在繼承傳統技藝、文化的基礎上,利用新時代、新機遇更好地融入當代社會生活,實現傳統工藝美術的復興。本文闡釋了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特質、文化創意產業下傳統工藝美術的開發利用現狀,以及在文化創意產業下其復興的實現路徑。對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藝術化、產業化的復興才是真正對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活態傳承。
【關鍵詞】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產業;復興
一、中國的傳統工藝美術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是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為了滿足生活和審美需要,結合當地的物質材料,通過手工生產創作出的具有地域特色和藝術魅力的工藝美術品。其品類繁多,包括陶瓷、雕塑、玉器、刺繡、織錦、編織、漆器等。實用與審美統一的工藝美術凝聚了我國勞動人民的經驗與智慧,極具濃郁的中華民族文化個性特色,是中華民族造型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最大的特質是造物的生產方式為手工藝,不依賴于大生產,其靜態產品的背后是生機盎然、豐富多樣的生活底蘊,凝聚著匠人們的智慧與審美意識,互為表里的文化元素向世人展現著中華民族崇高的審美觀。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在中國這片廣大的疆土上,不同地域的居民由于各自的生活環境和造物方式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創造和生產方式,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地區與地區之間不同的工藝美術特質。例如,同樣是年畫,河南朱仙鎮的年畫粗獷渾厚、構圖飽滿、色彩鮮艷、造型夸張,體現了中原文化的古樸之風;山東濰坊的楊家埠年畫造型生動、重用原色,既有北派的陽剛又有南派的陰柔;四川綿竹年畫造型夸張、詼諧活潑、紅火熱烈;位于中部的蘇州桃花塢年畫因其受傳統版畫插圖和西洋銅版畫的影響,畫風精麗,鮮艷雅致,具有濃厚的江南地方特色。不同地區工藝美術的傳統技藝通過代代相傳,又不斷注入新的血液與活力,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表現形式。這些傳統技藝以及表現形式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也正是因為不同的地域特色形成了中國如此豐富的傳統工藝美術資源。
傳統工藝美術具有極強的審美性,在實用性的基礎上,注重制作的美觀。中國傳統藝術的思想重視和諧,所以在工藝美術品的美觀與實用、物質與文化、形態與神韻等方面也主張“和諧”與“適宜”,即工藝美術品注重實用性和審美性、外觀形態與精神內涵、美學的感性關系與理性規范的和諧統一。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還具有象征性特征,當中國進入文明的階級社會以后,傳統工藝美術開始受到道德倫理規范的影響。由于古代長期的封建倫理觀念束縛,使得傳統工藝美術品通過借助造型、色彩、紋飾、尺度等方面來象征特定的寓意。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具有深刻的內涵性,中國人在思想上主張天人合一,認為天、地、人、物以及情感是一個統一的有機體。因此,傳統工藝美術品充分表現“靈性”、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其工藝品的造型都是結合傳統文化思想,通過抽象、夸張、變形、諧音、寓意等手工制作而成。例如湖北省博物館藏的秦彩繪變形鳥頭紋漆酒器,構圖簡潔,顏色搭配樸素,這件漆器在保證實用性的同時,也具備一定的審美價值,中間的幾道橫線使鳥頭變得很有趣,表現了人們對自由、自然本性的向往,反映了特定的思想內涵。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歷史反映了中國傳統生活方式、審美趣味和民俗習慣演變的發展史,一切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衣食住行都與工藝美術聯系密切。體現著一個民族的生活態度,是歷史積淀的群眾的智慧。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以其自身獨特的風貌和不斷注入的生生不息的活力,令中國在國際藝術的舞臺上具有獨特的色彩風貌。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應當充分繼承傳播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保護這一寶貴藝術財富,更好地弘揚開發中華民族文化,讓寶貴的民族財富隨“時”而變,經久不衰。
二、文化創意產業下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開發利用現狀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因其無形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有形豐富的表現藝術技藝價值而日益得到政府的關注。目前已有許多傳統工藝美術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和政府的逐漸重視挽救了許多“瀕危”的傳統工藝美術種類。新時代的背景下,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審美觀念的改變,對傳統文化、習俗關注度的衰退,使得傳統的工藝美術品不能很好地進入現代生活。
近兩年來傳統工藝美術的高檔禮品市場下滑嚴重,抑制傳統工藝美術高端產業發展的一些問題日益凸顯。匠人們滿足于固守作品形式上的技巧,忽略了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的表達,對新的創意、技藝的研發等,使得大多數工藝美術品形肖神似,寡淡無趣,缺乏內涵。比起創新,他們更多的強調保護,內容的陳舊使得其不能與時代審美的內涵相匹配。并且在高端發展的道路上缺乏高級研究型人力資源,亦增加了傳統工藝美術發展的瓶頸。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生活的“脫軌”,造成了工藝美術品與普通消費者的隔閡,阻礙了傳統工藝美術的時代發展。對于工藝美術品的定位而言,忽視了實用功能的本質,價格昂貴、重欣賞、輕實用,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被束之高閣不應是它們得到的對待。除此之外,缺乏市場營銷力量、銷售網絡、技術實力、品牌建設、產業鏈不完善等都阻礙著傳統工藝美術的進一步發展。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雖然政府日益重視對其保護和傳承,也有一些企業、設計師在創新轉型的道路上探索,但在新機遇下傳統工藝美術的整體發展還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我們應當重新確定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方向,在文化創意產業的視域下成功轉型,迎合時代發展的需要。
三、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復興的實現路徑
在文化創意產業興起,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工業革命以及國家實施《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的背景下,時代賦予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復興和發展良好的新機遇。“復興”不簡單地等同于一味地將傳統的技藝延續,而是一方面利用傳統工藝美術的歷史價值,對其進行“藝術化”,增加其文化的附加值;其二是將傳統工藝美術融入現代生活,利用其現代價值,面向大眾生活,進行產業化開發。
(一)深入挖掘文化附加值,開發高端工藝美術品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明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說明群眾逐漸重視精神文化的重要性,復制的、缺少創造性、形式趨同或單一、歷史感消退、精神文化停滯的高端、奢侈工藝美術品的需求下降,證明了沒有精神內涵的產品會逐漸被時代所淘汰。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應當挖掘更深層次的傳統工藝美術的文化內涵,保護挽救“瀕危”的傳統工藝美術品種,避免傳統工藝美術資源流失,危及國家文化安全。要加強地域本土資源的應用和核心價值理念的傳播和推廣。其次,應當維護傳統工藝美術匠人的經濟地位,做好教育傳承,加強傳統工藝美術行業高水平人才培養,構建學科教育,堅守對技藝人才的專業化培養,對傳統美術進行專業化、科學化、系統化的研究。以及引進培養綜合管理人才,高水平理論人才以及現代營銷思維的營銷人才。第三,加強品牌建設,品牌代表著產品的質量和信譽承諾,品牌建設是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通過品牌符號可以使大眾對融合產品的形象、色彩、內涵等印象深刻,向用戶傳達品牌的文化內涵。與此同時,中國傳統藝術品牌建設應當與知識產權戰略并重,完善設計與創意以及傳統工藝美術的知識產權制度,確認和保護文化產品創作者、組織者的合法權益。實施產權保護,活躍產權交易,為實現設計、創意成果的價值營造良好環境。利用新時代的新機遇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高端定制、國際奢侈品,打造極富中國特色的高端工藝品牌。
(二)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產業化融入現代生活
產品設計是最為重要的一環,只有好的產品才能成為吸引消費者的持久動力。首先,中國傳統美術與現代產品設計的融合要利用現代設計的優勢與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互補,明確融合產品定位,促進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更貼近大眾生活。傳統的圖案與色彩、古樸風格、以及傳統的技藝、材質等在設計中的糅合,可以使得產品從外在形體到內部細節,使用方式到情感體驗上都有所不同。例如2016年深圳飛亞達與無錫精微繡傳承人趙紅育進行了一場跨界合作的嘗試,推出腕表與傳統技藝的融合產品——系列雙面異色異圖繡的腕表,當融入了濃郁中國工藝美術元素的腕表在2016年的巴塞爾鐘表展一號館展出時,立刻成為了全館的焦點,震驚了國內外的很多媒體。2015年馮帆將西蘭卡普這一傳統的手工藝、圖案與現代的材料和充滿科技韻味的“六邊形”糅合在一起,令質樸的元素和現代的設計元素完美融合,產品設計突破了傳統的工藝美術品的創作思維,以一種更符合時代的態度和意識,運用更科學、合理的造型結構來創作更舒適、新穎的產品形態,完成了優秀畢業作品《卡普椅》。探索嘗試的成功證明,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產品設計融合產生了1+1>2的效果。
傳統工藝美術是一種傳統的生活方式,而現代設計是為新的生活需求提出解決方案的,它們之間應該是互相吸收、水乳相融的。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產品設計的融合可以為未來產品設計注入中國傳統元素,中國特色的精神內涵,亦可以激活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為其跟隨時代發展注入活力。因此,我們應當充分開發利用其文化價值,獨特的技藝色彩表現,結合科技、新材料、新手藝等新時代的有利條件來創新傳統工藝美術品,讓傳統工藝美術在新時代也可以綻放出獨有的魅力色彩,同時也可以通過傳統工藝美術的注入將社會主流的文化觀傳遞給大眾。大眾便可以在文化標準的感染鼓舞下,完善自我,提高我國人民的文化認同感。還要培養既具備傳統技藝又掌握現代設計理念的人才。同時也要堅持使用天然材料和手工制作,走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倡導關愛自然,回歸自然的精神內涵。開發既蘊含傳統工藝美術元素又符合現代生活需求的產品,實現兩者的潛在價值最大化。
不僅要重視設計,同樣要重視宣傳、流通渠道與銷售等產業鏈其他各個環節的配置。政府應當加強市場監管,將分散的中小企業集中起來,整合資源、完善產業鏈,推進規范有序的市場化。要建設特色品牌,且品牌的結構層次要緊貼普通消費者的消費層次,合理地定位,與品牌進行完美的對接,實現個性化營銷。加大產品的宣傳推廣力度,向外宣傳我國的傳統工藝美術,促進世界各國人民對我國傳統工藝美術產品的了解和喜愛,從而擴大國際影響力和產業的發展壯大。充分利用大眾媒介的優勢來推廣傳統工藝美術,加強大眾對傳統工藝美術的認知,并引導大眾進行文化藝術產品消費,增加大眾對傳統與現代融合的認同感。還應完善管理機制,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結語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是沉淀了幾千年的富有中華民族特色的物質精神財富,其轉型和復興是時代所需。在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的浪潮中,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應當充分利用新時代的優勢條件找到與當代社會生活融合的銜接點,一方面深入挖掘文化附加值,開發高端工藝美術品。另一方面通過加強產品設計、宣傳、流通等產業鏈各環節的配置將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產業化融入現代生活。把握好新時代機遇,實現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產業化的轉型、復興和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活態傳承。
參考文獻:
[1]崔棟.文化創意產業視域下的傳統工藝美術開發研究[J].文化藝術研究,2016(02).
[2]王寧.文化創意產業下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時代轉型[J].美與時代(上),2010(05).
[3]詹偉鋒.莆田傳統工藝美術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的新思路[J].鄂州大學學報,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