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斌++謝忠福
摘 要:近年來,OpenStack是一種具有代表性的開源計算機平臺。但是由于其發展速度較快,在發展中很多劣勢也凸顯出來,具體的問題集中于以下幾方面:對于云平臺中的內容監管力度不夠、沒有更好的人工部署配置、容易出錯且效率偏低等。本研究主要從計算機構件與管理的關鍵性技術為研究重點,主要解決OpenStack平臺管理上的不足之處,并設計以OpenStack云管理為主的平臺系統,先要以調用API應用程序為管理操作要點,然后根據腳本檢測的方式對功能模塊進行重點檢測,最后在完成部署以后集中編寫集群擴展模塊。
關鍵詞:開元云基礎;平臺;OpenStack;安裝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24.128
云計算機是信息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在很多商業領域內已經取得較好的應用效果。根據當前的市場調研情況能獲悉,截止到2016年底云計算市場規模現在已經達到了140億美元。這一數字在將來一段時間內還會持續遞增,預計到2020年能達到1320億美元的產值。在開源領域內很多技術的研究主要是為數據提供更合理的解決方案。在09年谷歌公司提供開發引擎,已然成為云計算的平臺服務終端系統,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開源平臺分別是OpenShift和CloudFoundary。
1 OpenStack開源云平臺的概述
(1)OpenStack云平臺。OpenStack的研發者為NASA與Rackspace,其是以Apache許可證授權的開放性源代碼項目。目前OpenStack的應用受到了業內廠商的大力支持,得到了非常快速的發展。OpenStack并非是一個特有的軟件,而是做為一個專業的云平臺管理項目而存在的。OpenStack的組件包括了六個部分,通過各個組件之間的組合來執行具體的工作。OpenStack誕生于2010年,并且達到了每半年更新一個版本的速度。其最大的特點便是具有非常強的開放性以及靈活性,對于后端技術的支持程度非常高,每一個模塊都可以與多種后端技術進行對接并良好運行,根據不同的選擇,可以進行多種模式的對接。當前OpenStack的整體架構依然在不斷的變化,技術的革新帶來了非常多的新組件。
(2)平臺架構。OpenStack做為Iaas系統的一種,能夠非常良好的與Amazon EC2進行兼容。由于技術的不斷進步,各項技術的更新速度非常快,OpenStack始終處于更新組件的過程之中,不斷擴充各類新組件以完善功能。各個模塊之間的信息具有嚴格的區分性,并不能進行模塊之間的信息共享,模塊之間的信息交互只能通過中間件進行。因此,不同的模塊在運行時,可以處于任何一臺服務器上,而沒有強制性要求。
(3)支持虛擬技術。云計算的基礎是分布式計算以及虛擬技術,虛擬技術能夠非常有效的幫助云計算平臺存在于網絡與現實之中。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集中虛擬技術分別是Xen、KVM、VMWare、LXC和openVZ。OpenStack對于虛擬技術的支持程度相當強,以上所有的主流虛擬技術都在其支持的范圍之內。
2 安裝實現
(1)總體設計。云管理平臺包含了很多模塊,譬如資源創建與管理、安全管理以及備份恢復等等。整體開發需要利用Java語言在Linux系統下進行,整體設計結構如圖1所示。
資源創建:云計算平臺所要計算的資源主要有四大類:1)虛擬機,2)存儲,3)網絡,4)物理主機。同時為多個租戶進行計算服務時,其工作包括了主機域、工作組等相關管理規則的創建。對于各類相關資源的計算工作,云管理平臺主要通過對OpenStack當中所提供的Rest API進行調用,從而實現目的。譬如在創建虛擬機的過程中,便需要調用Nova API,從而達到對Libvirt API的調用,以及nova-schedullar模塊的調用,同時也對計算節點的nova-compute模塊達到調用的目的,從而完成創建虛擬機的工作;在創建卷存儲工作時,需要調用Cinder模塊的API來完成。
資源監測:資源監測是平臺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能夠有效的對OpenStack當中的所有環節進行監測,及時發現服務組件的運行故障。
(2)構建PssS平臺。通常來說IaaS為企業的私有云提供最為基礎的設施資源,開發者利用PaaS進行遠程部署工作,從而實現對于應用程序的有效管理。OpenStack在企業私有云的環境下運行時,僅僅能夠提供非常有限的一部分基礎設施資源,在OpenStack當中資源的計算需要通過虛擬機的形式才可以為用戶提供服務。而對于普通用戶而言,很難用比較簡單的方式和操作完成自己的使用目的。并且虛擬機能夠將計算和存儲等大量資源形成一個固定的集合,從而使得資源在利用上無法得到較高的利用率,造成了很大的浪費。
基于OpenStack建立PaaS應用時,需要利用云計算以及PaaS管理等等多方面的技術。PaaS平臺架構:在進行PaaS平臺架構時,需要服務器、網絡設備以及存儲設備等硬件,OpenStack提供了資源架構,針對不同的資源可以進行有效的計算,同時還提供了全套的服務組件,使得PaaS在部署時可以利用OpenStack的虛擬資源完成。
(3)OpenShift平臺架構。OpenShift的功能單元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Broker節點與Node節點,這兩個單元可以是物理主機,也可以是虛擬機,他們之間的信息交互,需要通過消息隊列這項服務實現。
Broker節點是重要的控制節點,能夠有效的對其他節點進行管理。用戶的登錄、DNS以及應用程序的運行狀態等等都受到其管轄。客戶若想與Broker進行信息交流,就必須要通過Web控制帶等等第三方媒介,而無法直接與Broker進行直接的信息交互。
Node節點的主要作用便是對用戶的程序進行存儲,其功能的實現需要依靠Gear和Cartridges這兩個功能組件來完成。其中Gear的主要作用是存放用戶的軟件和硬件資源。OpenShift可以有效的兼容多種Gear,并允許用戶進行只有選擇。Cartridges套件的主要功能是為用戶所使用的程序提供各類支持,譬如編程語言的支持或者數據庫的相關支持等等。
3 結語
本文主要以云計算與管理為背景,研究開源云平臺OpenStack設計中實現的資源管理平臺開發系統。在專用化水平受限的情況下,工
(下轉第145頁)
(上接第142頁)
作中很多不足之處出現,具體的工作展望如下:相較于OpenStack,開源PaaS平臺的發布時間有限,其中有關OpenShift的研究也相較于OpenStack少很多,關于他們的研究內容還很少,研究深度也不足,多是停留在部署測試上,其實對于二次開發與優化還有很多待優化。在云計算管理方面,以資源監測構建數據信息平臺,為了便于研究故障處理與虛擬遷移,就需要先優化云管理平臺。
參考文獻:
[1]李劍平.基于單節點單網卡環境的OpenStack平臺搭建[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23):45-47.
[2]龔進峰,曹健,袁大宏.基于OpenStack的云計算環境關鍵問題研究[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5(30):78-79.
[3]吳松飛.開源云計算管理平臺技術在電信運營商私有云建設中的應用研究[J].電信科學,2013(14):34-36.
作者簡介:李玉斌(1982-),男,貴州凱里人,工學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微電子技術、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應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