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不二
勁銳人物:楊振,高中就讀于和林一中,第一次高考分數為480分,復讀后第二次考了623分,最終考上吉林大學。
高中時候的我,沉迷于打籃球,同學們都在爭分奪秒地學習,而我,還是任由時間在籃球與地面的撞擊聲中有節奏地流逝。直到高三模擬考,我的成績還在往年高考二本線徘徊,我以為自己可以僥幸地考上一本,依舊讓日子混過去。但高考成績發榜時,現實給了我沉重一擊,上一本的愿望碎了一地,那時,我終于明白,高考是一場嚴肅的戰役,不會容許任何人抱有僥幸的心理。
我踏著城市的霓虹,走不出失落的情緒,內心里翻江倒海,為從前做了很多假設,還是看不到未來在哪里,因為沒有如果。隔了一夜,我還是強忍著淚水向家人說出了復讀的想法。
青春年華怎可一再辜負?我決定放下猶豫,奮力一搏。我像武者閉關修煉一樣,將自己關進房間,把高中的課本、試卷、習題冊全部拿出來,分門別類,制定了復讀期間的計劃。
我利用“高四”開學前的暑假,拿以前做過的試卷來看,總結得失。經過幾日的總結,明白了自己的癥結所在,便開始進入真正的復習。早上,背單詞,讀英語;然后按照數學課本上的題目進行習題演練,熟記化學的各種公式;中午按時吃飯,午休40分鐘,保證充沛的精力;下午牢記物理公式并應用到習題中,然后再強化記憶生物概念;晚飯后,回顧一天學習的知識點,在筆記本上概括難題、錯題。
開學后,我在課堂上緊緊跟著老師的步伐,并把自己的復習計劃跟老師的復習節奏結合起來,一學期下來,我覺得自己像過了半個世紀,比之前的三年高中生活還難熬,但是,除了堅持我別無選擇。
復讀期間的那個寒假我也沒有休息,在春節的熱鬧歡騰中,我進入自己的第三輪復習——題海作戰。我泡在各種各樣的題海里,奮力前游。累了就讀篇勵志文章,為自己加油打氣。每天,我聽到最多的是紙筆摩擦的沙沙聲,雖枯燥卻讓我充滿動力。
最后一個學期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很快,我迎來了第一次月考,成績有了些起色,做起題來也比以前得心應手多了,但我知道,我不能松懈,否則將前功盡棄。離高考不足兩個月的時候,我給自己制定第四輪復習計劃,按照高考當天的考試時間安排來做一套套的歷年高考題,上午語文、理綜,下午數學、英語,提高做題速度,晚上分析試卷的錯題并及時查漏補缺。
高考一天天臨近,越到最后,我的心反而越趨于平靜,可能是對自己一年來的付出沒有感到遺憾的緣故吧。
6月7日,我再次踏入一年前幾乎讓我一度崩潰的考場。在考場上,我心無旁騖,奮筆疾書,筆尖與試卷摩擦的沙沙聲,一如我在那個寒假的春節所聽到的那樣,只是,它們不再枯燥,仿佛一個個美妙動聽的音符敲擊著我的耳膜,增強了我的信心。
最后一門科目考完的時候,我如釋重負,我知道我不是天才,但我做了天才們也做過的事兒,那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和辛勤的付出。
沒有什么能比復讀這一年更好地詮釋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真理了。后來,我的高考總分足足高出第一次高考143分,從一個上不了一本院校的普通學子“逆襲”成為“985”高校的學子,當然我不是天才,只不過是浪子回頭,燃盡了平凡的能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