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沐蓉+杜曉明+毛青青
摘 要:隨著在校生人數的日益增加,其消費問題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文章對大學生在消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在大數據視域下給出了大學生合理性消費的對策研究。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現狀;對策
隨著大學生消費群體日益龐大,在新媒體的推動和黨中央的方針政策指引下,該群體的消費現狀越發引人關注。大學生過度消費以及攀比性消費等不良現象對大學生家庭生活和學習環境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同時也為高校培養高質量人才造成了相應的阻礙。
一、大學生合理消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大學生消費觀念誤差
當代大學生通常都具有一種超前消費的意識,這是一種“先消費,后付款”的新型消費行為。作為一名在讀學生,毋庸置疑,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便是家庭父母。但在有限的經濟供給之下,大學生常常會為了彌補自己的欲望需求,通過“螞蟻花唄”甚至是“校園貸”等借款平臺來解決自己當前的經濟窘境,從而進行一系列“先消費,后付款”的超前消費模式。在新媒體的推動下,一些大學生模仿跟隨大眾潮流,迷失在所謂的“攀比性消費”即虛榮心作祟,盲目跟風的一種消費行為中。剛剛邁入高校的大學生,無論是在社會閱歷上還是思想深度上,都有著很明顯的欠缺與不足。在大學寬松自由的校園環境下,跟隨大眾潮流,追求品牌服裝,購置輕奢品。這是一種盲目跟風、虛榮攀比的負面消費行為,在實際生活中,不僅加大了學生的經濟壓力,在其身心健康上也留下了無法彌補的創傷。
2.商家刺激性消費
一所高校的建立往往帶動了周邊相關產業的發展。面對如此巨大的商機,各類商家大都蠢蠢欲動,紛紛加入搶奪大學生消費群體資源的隊列中來。基于競爭,商家普遍會采取刺激性消費的營銷競爭模式,紙質宣傳單、電子小廣告、紅色大橫幅等層出不窮。還有一些不良商家甚至在我們不經意間鉆法律的空子,打法律的“擦邊球”。
在各大高校適逢新生入學的日子里,爭奪消費群體資源的惡意競爭更是猖獗。有不少商家假借學校的名義,強制學生辦卡或者進行誘騙性經濟銷售等行為。這種欺詐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有損相關學校的名譽,而作為消費者的大學生迫于這種所謂的“學校壓力”而進行被動性消費,無論是心理上還是經濟上都受到了巨大傷害。而一些不良商家為了有持續的利潤,往往會與學生簽訂合同或者辦理年卡等。
二、大數據視域下大學生合理性消費的對策研究
1.通過大數據實現大學生消費觀念教育差異化
可以全方位收集學生的消費數據,實現大學生消費觀念教育差異化。收集的數據不僅要包括大學生在校期間和日常生活的支出,還應包括大學生在校內以及校外所產生的一系列費用支出。學校應該根據大學生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具體情況的不同,制訂出不同的教育方案,開設更具有針對性的大學生消費觀念教育課程,為高效率糾正大學生錯誤的消費觀念,形成良好的消費觀提供更好的平臺。
2.提高對駐校商家的商業行為把控
在全面掌握大學生的消費信息后,根據數據的分析及整理,了解大學生消費群體在某一時間段內,在相同的商店消費支出的變化趨勢。由于大學生消費群體資源有限,不少商家常常采用刺激性消費的營銷競爭模式,來引誘大學生進行消費。在大數據的支持下,就能更直觀地分析各大商家的銷售情況,尤其是那些駐校商家。除去早中晚這三個銷售不平衡點,當某個商家在特定時間,銷售情況直線上升,那么在很大可能性上是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對于這些措施,學校在未具體了解的情況之下,可以把該家商店當作重點關注的對象,對其商業行為進行一定的監控,保證校園消費環境的相對安全。
三、結語
本文簡單地從大數據視域下,剖析了大學生不同的消費觀念,通過群體特征進行分類對比,從而制訂出有針對性的對策。我們建議利用大數據的實時性,對商家進行實時監控,以保證大學校園消費環節的相對安全。
參考文獻:
[1]任淑慧,王 倩,崔漢鋒.當前大學生的消費現狀及其分析[J].赤子,2013(5).
[2]田 芯,于 霞.淺論對大學生消費行為的教育引導[J].教育探索,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