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葉芹,學名短果茴芹,是遼東山區優良的山野菜品種。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嫩莖葉可食,翠綠多汁,清香爽口,吃法多樣,可炒食、涼拌、做餡、煲湯、制罐頭,是比較受人們歡迎的山野菜之一。筆者在本文對大葉芹的生長特性、食用價值、藥用價植進行闡述,使人們更加了解食用大葉芹的好處,對冷棚中大葉芹的綠色栽培技術進行分析總結,以期為大葉芹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葉芹;冷棚;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63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1132101
大葉芹,學名短果茴芹,是遼東山區優良的山野菜品種。大葉芹一般植株高度為45~95cm左右;莖粗短為根狀,地上面的莖有棱條單一直立;葉片背面光亮較薄,大都3葉復出;花序傘形復花序,頂生,大都單一;花白色5瓣;雙懸果為黑褐色,近圓形;花期2個月,在7—8月份,果期在8—9月份。大葉芹可抗零下30℃左右的低溫,最喜冷涼濕潤氣候,生長在背陰及半背陰的草地、灌木和闊葉林下,喜歡肥沃、透氣性好、排水通暢的土壤,忌排水不暢,土壤積水,大葉芹易發生病害和蟲害、由于較強的適應性,非常適合冷棚人工栽培。
1 藥用和營養價值
《本草綱目》中記載:“旱芹氣味,甘,寒,無毒。搗汁,冼馬毒瘡,并服之。又涂蛇蝎毒及癰腫。唐本久食,除心下煩熱。主寒熱鼠瘺,生瘡,結核聚氣,下瘀血,止霍亂。”《本草求真》中記載:“芹菜地出,有水有旱,其味有苦有甘、有辛有酸之類。”考之張璐有言,旱芹得青陽之氣而生,氣味辛竄,能理脾胃中濕濁。當代,經專家測定,大葉芹含各種營養成份,每50g中含有vA52.5mg、vC32.94mg、vB211.2mg、vE22.7mg、鈣640mg、鐵15.3mg、蛋白質1080mg,還含有氨基酸。
大葉芹嫩莖葉可食,翠綠多汁,清香爽口,吃法多樣,可炒食、涼拌、做餡、煲湯、制罐頭。因此人工冷棚大葉芹深受人們的喜愛。
2 人工栽培技術
2.1 種子的采收及處理
丹東地區大葉芹種子8—9月份開始分批采種,采收后選擇地勢較高,透氣性好,不積水的地,挖深30~35cm,寬根據種子多少而定的溝,進行沙藏。種子拌4倍細沙,沙子濕度為手攥成團,不滴水,手松即散為宜。將種沙拌勻后放入溝內,覆土高出地面10~15cm。每隔15~20d撤去覆土,將種子上下翻動1次。直至封凍為止。
2.2 直播
大葉芹棚內直播分為秋播和春播。如果秋播就于10月份上凍前,取出沙藏的種子播種。春播4月中旬為宜,等到第2年3月末4月初取出封凍的種子進行催芽,溫度15℃左右條件下自然催芽,當溫度低于10℃不利于發芽,高于20℃芽弱。當看到大約有28%左右種子露芽時即可播種。一般每667m2用拌好種子120kg。大葉芹根系淺,多須根,具有跳根性,土層不需要翻的太深,21cm左右就行。首先,在土壤表面均勻撒上充分發酵好的打的細碎的農家肥(豬糞或羊糞),一般2500kg/667m2左右就行。施肥后,開始翻耕。然后進行做床。床南北向,床面寬度1m左右,床間留道利于作業,床高18cm左右。先將床面6cm土層澆透水,翌日播種。在床上溝小溝,垅距15~16cm,溝深1~1.5 cm,播后覆上1cm厚細土,然后再蓋1層稻草,有利于保溫保濕。。大葉芹苗出齊得需要20d左右,出苗后進行澆水、除草,搭好架,架上覆蓋遮陽網,以防陽光直射小苗,網架中間高度不低于2m,兩側不低于1.5m。后期每當草起來就進行1次人工除草,看住草非常重要,草荒不利于大葉芹生長,影響產量。
2.3 培育苗移栽
春季移栽,翌年1—2月即采收。大葉芹移栽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溫度,保持在15~20℃,有利根系再生;光照,掛網遮陰避免直射以利緩苗;選苗,選壯苗,去病弱苗;土壤濕度,不要低于60%;密度,根據苗大小,密度為450棵/m2較好。
2.4 覆肥土
大葉芹春季萌動前要,用腐熟農家肥(豬糞或羊糞)和闊葉林下的腐殖質進行覆蓋效果會更好,覆蓋厚不得超過3cm,過厚則影響春天出苗,采收時間延后。
3 采收及效益
3.1 采收
當年播種苗,當年不能采收,第2年幼苗長到20cm左右時可采收,丹東地區為4月下旬—5月1日前結束。采收時用刀近地面割收。如做留種田,只能收2茬,如只做商品菜生產田,可收3茬,然后使其轉向生殖生長,植株梗變硬老化,并分蘗出新株,以利提高下一年產量。
3.2 經濟效益
大葉芹人工栽培可產鮮菜4~5kg/m2,高產可達6kg以上,前茬菜一般市場價格10元/kg,后茬菜3.5~4元/kg,效益平均2萬元/667m2左右。
作者簡介:孫福娟,女,遼寧鳳城人,本科,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