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鏈++邵文娜
摘 要:農業技術的快速發展在當今國民經濟的發展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農業技術的創新是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要因素,本文深入系統的研究我國農業技術理論的發展進程,提出農業技術創新理論,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建設性的建議。
關鍵詞:農業技術;創新;理論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1132130
引言
我國是農業經濟大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是國民經濟的命脈,“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農業技術的創新,是發展生態農業,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就是依靠農業技術的進步,不斷促進農業生產力的提高,樹立全民創新意識,深入高新技術的研究,把農業技術的發展作為工作中的重點,提高農民的收入。
1 農業技術創新的內涵
1.1 農業技術創新的概念
農業技術創新是一個技術經濟概念, 是把農業技術融入到經濟之中, 再把經濟反哺于技術,是經濟與技術的綜合體,是一項技術經濟活動,農業技術創新的實質內容是農業新技術的運用能夠謀取多少經濟利益。因此農業技術創新的內涵就是如何通過技術的革新實現農業經濟的發展,獲取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不斷開拓市場,實現農民增收。
1.2 農業技術創新的特征
農業技術創新是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服務的,它受制于農業,因此不同于其他技術的特征。農業技術的研究對象是動植物, 因此農業技術被賦予了生物性的特征;由于農業生產具有地域性,不能作物的生長環境不同,因此農業技術同時具有地域性的特征;農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不僅融合了自然科學同時也涵蓋了社會科學的內容,它不僅僅局限于種植方面,因此,農業技術還具有綜合性的特征。
2 農業技術創新所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2.1 小農經濟的影響
小農經濟一直制約著農業經濟的發展,受到小農意識的影響,農業技術創新無法讓更多的農民意識到農業技術創新的重要性,農民在看不到獲取的利益時,產生拒絕心里,抵觸農業技術創新的推廣。
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就是樹典型,以少帶多,逐漸深入,全面發展。在農業技術創新的推廣中堅持“少數帶動多數”的原則, 選擇那些思想進步的農民,幫助他們完成農業技術的培訓,使他們先富起來,形成示范案例,逐漸讓農業技術創新深入到群眾中去。
2.2 市場需求與農業技術應用之間的矛盾不能妥善解決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農業技術創新必須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市場需求進行調整,然而目前由于農民對市場需求的不了解,不能及時正確的做出決策,因此市場需求與農業技術應用上產生了矛盾,造成了資源浪費。
解決這一矛盾的主要因素在于解決農民對市場需求的了解,增強農民對信息技術的培訓,讓農民更好的接觸信息技術,通過信息技術對市場需求做出預測,解決市場蹴球與農業技術應用之間的矛盾。
3 農業技術創新對農業經濟的影響
3.1 農業技術創新能夠滿足人們對農產品質量的要求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產品的質量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而農業技術的革新,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力,提高農產品的質量,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農產品質量的需求。
3.2 農業技術創新能夠解放農村勞動力
我國雖然是農業大國,但是小農經濟一直制約著農業經濟的發展,使農民束縛在土地上,農業技術創新,加快了農業機械化的進程,促進了農業生產力的提高,整合了農業勞動力資源,使農村分散型的農業經濟逐步向集約化轉化,實現了解放農村剩余勞動力的目的。
3.3 農業技術創新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有利條件
發展現代農業是新農村建設的基本要求, 農業技術創新,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前提,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因為農業技術創新,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條件。
3.4 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提高農民收入
農業技術創新是經濟與技術的綜合體, 農業技術創新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也是能夠有效的解決農產品的銷路問題。農業技術創新培養一大批農產品的銷售人員,為農產品銷售渠道的拓寬,提供了源泉;農業技術創新,通過利用信息技術的運用,獲取更多的供求信息,為農產品的銷售提供了信息支持,提高了農民收入,調動了農民對農業技術創新的認可度,使農民能夠從農業技術創新中獲取更多的利益,從而使農民能夠積極主動的去接受農業技術創新,主動學習農業技術知識。
參考文獻
[1]曾衛國,鄒禮義,戴志春.淺談農業技術創新成效[J].農業與技術,2017,37(02):176.
[2]楊波.淺談農業技術創新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6,36(08):144.
[3]張興南.淺談農業技術創新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4(20):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