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明光
摘 要:山地丘陵地區農業機械推廣是實現現代農業發展機械化的關鍵,運用農業機械化不僅可以提高勞動作業效率,還能夠促使經濟效益的提高。本文通過分析影響現代農業機械在山地丘陵地區的推廣因素,提出有效的應對措施,為山地丘陵地區農業發展提供參照,對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山地丘陵地區;農業機械推廣;制約因素;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1132134
農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推動農業實現機械化生產對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而山地丘陵地區農業機械化的推廣也直接影響到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進程。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化主要運用于平原地區,在山區丘陵地區推廣農業機械化舉步維艱。
1 山地丘陵地區農業機械化推廣的制約因素
1.1 地理環境的制約
山地丘陵地區在農業生產上還是采用家庭承包制的方式,土地根據人口進行劃分,形成零散的小塊。促使在推廣農業機械化生產時無法將不同區塊和地形的土地進行有效整合。田間道路不夠通暢,也導致機械化耕種困難。
1.2 農業機械的質量
目前,我國所運用的農業機械設備與國外相比較,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從整體上來說,農業機械設備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還有待提高。其中由于質量原因,導致維修護理費用的急劇增長。
1.3 宣傳力度不夠
在很多地區對農業機械化推廣宣傳力度不夠,并且在宣傳形式上不夠注重,存在著“走形式、走過場”現象,沒有落實到實際的宣傳上[1]。尤其對較偏遠的山區地帶,很多種植戶都不知道農業機械化。
1.4 缺乏后期保養維護
在農業機械設備使用完畢之后,還需要對這些機械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但許多種植戶不知道怎樣去對機械設備進行保養。如果是請專業的維護人員,需要耗費大量的費用,耗費的周期也比較長,這也是很多種植戶不愿意運用機械設備進行農業生產的原因。
1.5 農產品的后期效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山區丘陵地區所生產的農產品基本上無法議價,價格通常是根據市場變化來確定,并且都是在一定范圍內進行變動。促使農產品的投入和產出之間關系不成正比。
1.6 農業機械設備安全問題
農民在對這些機械設備進行運用時,由于沒有進行專業的培訓,對設備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了解不夠,導致在使用中容易發生安全事故。促使很多種植戶不愿意購買農業機械設備。
2 山地丘陵地區農業機械推廣措施
2.1 建立和完善農業機械推廣體系
目前,我國農業機械推廣主要是通過省、市為基礎進行推廣,并逐漸向縣、鄉延伸。這項推廣模式最大的弊端就在于農民生產一線的相關信息無法在第一時間反饋到企業中,導致產品的研發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為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的要求,有效滿足農民生產的需要,就需要建立新型的縱橫互補農業機械推廣體系,促使農業機械推廣既落實好政府的宏觀調控,又要深入到生產一線,準確掌握農業機械使用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反饋到產品研發企業中,更好地滿足機械的多元化需求。
2.2 建立農業機械示范基地
各級推廣機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和建立農業機械示范基地,通過科學化手段對農業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并運用現代化管理手段,提高示范基地的實際經濟效益,為農業機械使用提供榜樣,從而拓寬推廣范圍。
2.3 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拓寬融資渠道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主要是針對沒有能力購買的種植戶,拓寬融資渠道,通過銀行機構提供更多的信貸支持,促使農民生產向機械化轉型,逐步形成“政府引導,農民參與”的模式。
2.4 加大培訓力度
加大培訓力度主要是對農機的推廣人員和種植戶,對于前者主要是提高推廣人員的素質和業務能力水平,提高社會服務水平,對后者主要是通過培訓,促使種植人員可以準確掌握農業機械設備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以及維護。改善農民的經營管理理念,培養他們成為具有商業頭腦的新型職業農民。
2.5 提高農機創新能力
我國山地丘陵地區運用小型化的農業機械,或多或少都存在著效率較低、操作不易、容易發生故障等問題。因此還需要加大對農業機械的創新研發能力,提高機械產品質量。
3 結語
本文是對山地丘陵地區農業機械推廣的制約因素和應對措施的研究,對此進行研究主要是通過針對制約因素提出相適應的應對措施,通過建立有效機制、加大扶持力度、建立示范基地等,有效推進農業生產機械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閆建.山地丘陵地區農業機械推廣的現狀及應對措施[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4(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