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營造林有利于提升林業資源保護程度。文章在開頭列舉在營造林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后面主要介紹營造林技術的管理,本文就營造林方法與技術措施展開了討論,簡要分析了營造林的經濟和生態雙面收益。
關鍵詞:營林;技術;效益;分析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1132154
伴隨我國GDP的飛快增長,國民整體生活水平有了質的提升,國家對社會經濟發展以及生態環境平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空前的重視。科學規范改善綜合生態環境的水平,將對防治自然災害以及水土流失產生積極的影響,而且對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不斷惡化方面都發揮著有布特替代的作用。
1 林業營造林技術
1.1 人工播種造林法
人工播種造林方法顧名思義為直接向目標林地播撒種子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不需要在苗圃育苗,操作容易上手,所以大面積造林采用這種方法。但是這種方法對于林地有較高的要求,需要提前考慮樹種及周邊林地特性,不適宜的林地環境和不恰當的播種品種都會造成成苗率過低,不能達到預期造林效果。林地環境、光照條件、土壤濕度、通風效果都要適宜才能達到預期目的,最適合播種的林木品種基本上都是種子的顆粒比較大,而且容易生根發芽一系列林木種類,比如大家熟悉的核桃、山茶和橡樹等。
1.2 分殖造林技術
業內常提到的“分殖造林”其實具體就是指科學移裁原林木的樹枝、樹干和根系等各個組成部分,借助于樹木、枝干和根系等的可循環再生的特點培育出全新的林木。分殖造林技術對比其他造林技術來說,其能節省更多的時間和勞動力。不僅具備省時與省力的優勢,分殖造林還是一項具有技術含量不高、可操作性極強、林木成活率高等諸多優勢,并且枝干或根系生長發育出來的林木能夠很好地保持母體林木的優良性狀。因此,運用分殖造林技術中的林木中絕大多數都是性狀健康、生長狀態良好的林木。但是采用這種技術對造林地的立地條件具有較高要求,而且林木原材料的數量不多,并被母體林木的數量以及生長狀態所制約。
1.3 再造林方法
再造林的方法是在目標林地利用原有的植物林木以及地下根莖等營養器官進行再造林的材料,這種方法也能有效減去苗圃育苗的過程,降低成本,操作容易,死亡率低。但是這種造林方法對目標林地的環境也有較高的標準要求,對土壤營養成分要求相對高,因其受當前技術的限制,母本林木的種類和分布也是限制因素。
1.4 幼苗栽種方法
幼苗栽種方法是指育苗在苗圃中完成,使種子成長到合適栽培的高度,然后在目標林地進行移植,其生長的穩定性以及抵抗性都較其他方法強,運用此種方法的注意事項:在幼苗的分級、包裝和運送的過程,根系的完整十分重要,保證水分盡可能少量的流失,移植地要確保土壤的質量,確保一定的成活率。
1.5 定植撫育植苗
把握合適的移栽時間,最好是陰雨天,定植一定要端正栽植樹苗,注意壓實周圍泥土,避免窩根現象;栽植后要盡快補充水份,提高成活率。植苗成活后,相應的撫育管理必不可少,中耕、除草、松土、施肥和灌水排水工作等等,這些工作對苗木成活十分重要。
營林的方法多種多樣,選擇適合的方法才是最好的。一部分樹種多種造林方式都適用,就要挑選高效低能的方法。營林效果是最后考量技術的一項重要指標。
2 林業營林效益分析
2.1 經濟效益
營林經營為各行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原材料,同時其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也顯而易見。大面積進行人工造林,可以成為產業的基礎環節,尤其對于銷路廣的樹木的樹種,更是市場上的炙手可熱的商品,經濟效益不容小覷。著重發展林下的經濟,森林旅游業都可為經營者帶來較為可觀的收入。因此人工造林可被視為一舉多得的經營方法。
2.2 生態效益
營林的生態效益可在各個方面得到體現。可體現為對水源的涵養作用,林業資源,能夠對水質起到凈化作用,還能防止水土流失、抵御旱澇,更是對生態系統水源涵養具有非常顯著的效果;保持水土,防風故事是其獨特功能,其生態效益難以用數字估量。人工林還有綠化美化環境和凈化空氣的作用,對改善人們的生存和生活條件,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3 結語
對于正處于林業發展史新時期這一現狀,林業部門作為陸地生態系統保護者,要充分發揮其作用機用,,堅守自己崗位,發揮保護生態的作用,要做到既不斷深入推進林業營林技術,又要漸漸摒棄只追求數量的目標,來為林業發展爭取更大的空間,這也是今后林業營業技術發展的主攻點。
參考文獻
[1]朱新章.論加強營林工作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J].現代商貿工業,2011(12).
[2]金宏偉.淺談營林的經濟實用技術[J].實踐與探索,2010(12).
作者簡介:劉振民,男(1977-),遼寧凌源人,本科,林業高級工程師,現從事林業技術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