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馬克思是較早揭示技術異化現象的哲學家之一。雖然他的技術異化思想并未形成獨立的理論體系,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他對異化現象的論述中領悟到其對技術異化現象的深入思考。馬克思的技術異化思想以對勞動異化的分析為基礎,深入探究了技術異化現象的根源,并對技術異化的后果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論述。馬克思的技術異化思想不但對技術本身在歷史變革中推動作用做出了充分肯定,而且深刻剖析了技術在資本主義制度應用中所導致的異化現象。理解馬克思的技術異化思想有助于我們以辯證的視角看待技術問題,以及促成技術生態價值的開發與實現,同時也對社會主義道路的完善與發展有著極大助益。從社會現實層面來看,在技術異化背景下的農業發展問題日益凸顯,深入解讀馬克思的技術異化思想,對科學合理地應用技術以及協調人與技術、人與自然的關系有著重大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馬克思技術異化思想;農業技術異化;啟示
[中圖分類號]A8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284(2017)06-0005-05
雖然,馬克思曾是黑格爾的學生,亦曾是費爾巴哈的崇拜者,但是他的異化思想并沒有完全繼承前人的理論,而是在依托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形成了與前人大相徑庭的思想觀念。他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一書中,對勞動異化的概念進行了界定,指出“就像人們借助腦力而創造了上帝并被上帝所支配一樣,在資本主義社會下,財富由工人所創造,但最終卻被資本家所占有,工人被資本家所支配。這種財富的占有以至于勞動本身和人的本質都異化為與工人相敵對的異己的力量?!瓌趧用鎸Φ纳a的對象,也就是勞動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作為不屬于生產者的力量,同勞動相對立”[1]361。在此基礎上,馬克思系統地論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異化現象,初步形成了他的“異化理論”。
一、馬克思技術異化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馬克思對勞動異化的分析
勞動異化是理解馬克思技術異化思想的基礎,因為技術就是在勞動的過程中產生的。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以后工人普遍利用機器進行勞動。在這一時期,勞動異化與技術異化的表現幾乎是一致的,雖然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并沒有明確提出技術異化的概念,但是通過對勞動異化理論的理解,我們能夠體會到馬克思的技術異化思想是充斥于他的勞動異化理論之中的。馬克思認為,在資本主義大發展的背景下,生產力獲得極大的提高,技術作為一種提高生產效率的手段成為生產力競爭的重要元素,同時技術作為勞動產品存在于勞動過程中,勞動也發生了異化,而勞動異化的本質是人的異化。人們創造技術、發明機器的根本目的在于實現人類體力勞動的解放,然而在資本主義環境下,資本家們對工人進行冷血地剝削,并以獲取最大剩余價值為目的。最初,資本家們通過延長工人們的工作時間來獲取利潤,后來為了進一步獲取剩余價值而加大了機器的投入使用,并推動機器進行不斷更新,使得工人們成了圍著機器轉的最簡單的勞動力,將工人變成了機器的從屬品,人的異化成為必然的結果。在機器的作用下,工人們忘記了思考,忘記了最本真的自己。馬克思曾說:“勞動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勞動產生了智慧,但給工人生產了愚鈍和癡呆?!盵1]42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認為資本主義把人類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束縛在了異化的勞動中,并把人都物化了。
(二)馬克思對技術異化根源的分析
在馬克思看來,技術本身是沒有善惡的。他曾指出機器并不屬于經濟的范疇,這與耕田的牛也不屬于經濟范疇是類似的?,F代社會發展使用機器是一回事,但是使用機器的方式和機器本身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就像是火藥,無論是用它害人還是用它救人,它都是火藥,這是沒有改變的[2]。這不僅僅表明技術本身并無罪過,還明確地指出了技術的應用與技術本身之間的區別。因此,對于技術異化問題根源的溯求不能歸罪于技術本身,馬克思還指出,“矛盾和對抗并非是從機器本身產生的,而是從機器的資本主義應用產生的!因為機器就自身來說是減少勞動時間的,但它的資本主義應用卻延長了工作日;因為機器自身減輕勞動,但它的資本主義應用是加大勞動強度的”[3]。也就是說,馬克思認為是資本主義的應用導致了技術的異化,對于技術異化根源的溯求要以資本主義為基礎研究,對資本主義進行批判式的思考和分析,只有擺脫資本主義才能擺脫技術異化。
(三)馬克思對技術異化后果的分析
1.馬克思提出技術能夠促進生產力發展,推動整個社會變革,但是技術的資本主義應用卻使人從勞動主體演變成了機器的隨從。在工業化大生產中,工人必須按照機器的流程來勞動,勞動成了一種抽象性操作,工人不需要思考、不需要超高的技藝,工人與產品之間那種神圣的改造與被改造的關系被割斷了,工人也成了生產線上如機器般的存在。
2.技術的應用沖擊了人們的傳統價值觀。唯金錢論、唯技術論等思想大行其道,傳統價值觀受到了極大沖擊。資本家尋求利益最大化的欲望不斷膨脹,他們違背道德對工人進行殘忍的剝削,使工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降低,甚至扭曲了工人們的價值觀。在馬克思看來,即使技術是在資本主義大力支持的前提下才得以促進生產力發展的,但這也掩蓋不住資本主義帶來的惡果,它使人們成了利己主義者,以貿易自由換取了應有的自由。
3.技術的應用使人們成了單面人。工人是生產流程中的一個部分,他們極少參與自身以外的生產流程,對于產品生產流程的完整性一無所知,這就導致工人在知識和技能方面有所缺失,從而徹底割裂了他們與資本家之間獲得平等的可能。馬克思提出在簡單的勞作活動中,農產者的分工是依據生產工具的不同來分配的,同時由于生產流程簡單,人們對于整個勞作活動都是認知的。但是手工業的發展則大為不同,它們對于工人技術能力和知識能力的教化是非常片面的:一是因為每個工人被分到了不同的生產步驟中;二是因為工人是生產勞動的從屬者。這也就意味著工廠的用工需求可以不再強調工人全方位并且獨立。如此,手工業使工人成了異物,抑制了工人作為人應有的創造力。
二、馬克思技術異化思想的現實意義
(一)以辯證的視角看待技術
現代社會生活日新月異,科技正以我們難以想象的速度發展,因此,我們有必要認真地研究與領會馬克思的技術異化思想,始終堅持運用馬克思的科學辯證法觀點去找尋不斷出現的新問題。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之所以矛盾突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技術大發展推動了社會變革。除此之外,技術應用也危害到了人類的精神層面和人類與自然關系的層面。由此,本文認為馬克思的技術異化思想科學地引導了我們對待技術的思維方式,我們要一分為二地看、辯證地看。通過對馬克思異化思想的梳理,我們能夠明確馬克思對技術的中立看法——技術的本身并不存在好壞與對錯之分。技術應用的效果關鍵在于它是在什么條件下、什么目的下被使用的。因此,技術和其他科技力量的合理使用,才是我們應當關注的焦點。只有堅持用辯證的觀點看待技術,才能保證我們合理地運用技術、借助技術的力量來提高生產力,借助技術自身特性來消解異化問題。只有辯證地看待技術,才能推動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和發展,才能提高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二)實現技術生態價值
馬克思曾指出:“社會勞動生產力,首先是科學的力量”。20世紀70年代起一場以最新的科學理論為基礎的新的科技革命使各個領域都發生了深刻的變革。馬克思關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點得到強有力的驗證,與此同時馬克思所洞見到的技術的生態價值也受到了極大的關注,他認為技術是人類解放思想、擺脫自然約束的必要條件,技術的應用使人類能夠更好地認識和改造自然。于此我們可以說,消解技術異化不能簡單地否定技術存在的價值,而是要合理地使用技術,尤其要注重發展綠色生態技術。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技術是解決當前資源環境問題的前提,馬克思指出,由技術的過度使用所引起的問題可以依靠社會制度變革的方式來解決,除此還要用技術發展消解技術異化問題。他還指出,“機器的改良,使那些在原有形式上本來不能利用的物質,獲得一種在新的生產中可以利用的形態;科學的進步,特別是化學的進步,發現那些廢物的有用性質”[4]。這意味著技術的高度發展會使廢物得到有效利用,從而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并加快生態文明的建設。基于此,我們可以認為,如果拋卻了技術,生態文明的進程必將嚴重受阻,技術異化的消解問題也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因此,致力于開發和實現技術的生態價值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早在1848年的《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就已向世界宣布資本主義行將就木,但恰恰由于資本主義社會所經歷的兩次技術革命,使其平穩地化解了社會革命的危機,并由此開啟了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應該特別提出的是,出現這樣的狀況并不是馬克思對資本主義本質的剖析不夠深刻、不夠清晰,而是由于當時出現了難以預估的新情況。換而言之,是這兩次的技術革命將游走在滅亡邊緣的資本主義拯救了。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技術的演進和創新在給資本主義帶來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激化了資本主義的諸多矛盾??梢哉f,不消除資本主義制度,技術異化就難以根除。當前世界上的很多國家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每個國家的發展水平并不相同,有發達的也有落后的。我們不可斷然評判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方式的是非對錯。但是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存在,那么就不可能抹去其所奉行的利益最大化原則及剝削的本質,技術就不會得到合理、科學的發展與應用。進一步地說,資本主義不可能解決其基本矛盾,也不可能推動全世界共同發展,這一制度是必然會走向滅亡的;而作為更高級社會形態的社會主義,必將會成為各國發展殊途同歸的最終道路。
在當前總體平穩發展的國際態勢下,國家之間的競爭主要反映為經濟之間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但歸根究底還是科技的競爭。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誰擁有更強大的科學技術,誰就能在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與建設面臨著嚴峻的形勢,這形勢尤其表現在:“社會主義在發展還不夠健全的并且是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便要與資本主義同臺競爭,但是在這過程中我們必須認識到,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相比,有著諸多的優越性。這種優越性表現為我們能夠把資本主義的文明發展成果應用到我們的文明和生活中,我們具備消除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矛盾和弊端的條件”[5]。因此,毫不動搖的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保持科學技術穩定發展、國家穩定發展的必然信念。
三、馬克思的技術異化思想在農業技術異化問題中的應用
(一)農業技術異化問題概述
農業技術異化是指:“人們在技術活動中對農業生物體及其生活環境進行干擾,旨在服務人類自身實現技術正價值且為人類謀利益的過程中,技術、農業生物體及其生活環境反而以一種異己的力量,產生了非正?;?、畸形化和病態化,并給人類自身帶來危害的現象?!盵6]自工業革命以來,科技不斷地進步和發展,尤其是隨著糧食、作物等需求的激增,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變得愈發廣泛和普遍,小到化肥、塑料薄膜的使用,大到大型農業機械收割機、拖拉機等的應用,無不體現著現代化農業的繁榮發展,然而在這一繁華景象的背后卻隱含著一系列的環境問題、人類發展問題。譬如,施用化肥、殺蟲劑等化學技術手段時,其所帶來的諸多環境問題。在化肥的施用方面,尤其是在化肥產生初期,人們對化肥的認識并不夠完善和科學,過量使用使得農地土壤板結,造成了土壤的貧瘠,影響了作物的再生長和農地的高效利用。此外,殺蟲劑也是農民習慣施應用的農業技術之一,但是殺蟲劑具有不易分解性,同時又具有揮發性,這就使得殺蟲劑會隨著生態系統進入循環中,在殺死農田里的害蟲時,也殺死了農田里的益蟲,更為嚴重的后果是有可能會使農田周圍的物種產生免疫性并由此會發生新的變異,類似情況造成的危害是我們難以想象的。隨著這些化學農業技術的施用,農民不再直接飲用地下水、周圍的河流、湖泊、水庫等水體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除此之外,農業技術的應用對于人類的未來發展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農業技術的積極作用是毋庸置疑,大大解放了勞動力,使人類有了更為充足和富裕的時間來自由地發展自己,同時又滿足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需求。然而我們也不能忽視其給人類帶來的消極影響,一方面農藥和激素的不當使用,威脅著人類的健康發展,現代人類患癌風險愈來愈大。人類不得不開始思考自己的生存環境,思考自己在整個生態系統中所處的位置。農業技術的發展給人類帶來的另一個疑惑則是價值觀的沖突,在古代,人們崇尚禮法,重視血脈親情,用信仰和道德來支撐自己的行為和規范,而在以農業技術為代表的技術大發展時期,功利主義觀念給人們帶來了價值取向上的矛盾,這些矛盾使人們陷入了無限的悵惘糾結中,自我折磨。農業技術的機械化發展,使人類脫離了勞動的樂趣,喪失了對自然的崇敬之心,農民也離開了他們曾經摯愛的土地,又由于機械化的發展、市場化的經營、糧食價格不斷上漲,人類的生存成本又將增加,人類的發展面臨無以言說的困境。
簡要來講,農業技術異化問題就是在農業技術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的一種違背了人類原始目的的技術應用的負面影響。這一問題的產生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例如世界范圍內糧食需求的增加、不恰當的價值觀取向、政府的不合理引導、農民缺少科學化的認知教育,等等。對于如何理解農業技術異化這一問題,我們通過前文對馬克思的技術異化思想內容和現實意義的分析,可以從中尋求到一些理論支持和現實的啟示。
(二)馬克思技術異化思想對農業技術異化問題的啟示
在馬克思的一生中,他對于農業問題的關注從未減少,對于農業問題的思考在他的著作中總有顯現,其思考之深、思考之廣在著作中多有體現。“無論是文明程度多高的民族,其也需要同未開化民族一樣,必須要有食物,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開展其他事務”[7],從馬克思的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農業技術是所有技術產業的基礎產業,人們通過勞動即農業技術的使用,將自然狀態的物質轉化為維持人們生存的物質,當化學物質應用在人類農業勞動中,甚至還用機械的手段來促成這種化學使用時,抑或者應用在生命本身的再生產上(畜牧業)時,就能獲得剩余產品,也就是說,如此就能把同一自然實體從不適用的形式變為適用的形式[8],恰恰是這一種轉化,使人們擺脫了過去對于自然的無奈和敬畏,同時享受到了人對自然的主導和能動。
我們可以看到,農業技術與技術之間是存在種屬關系的,農業技術的特性存在于技術當中,同理農業技術異化問題從屬于技術異化問題的范疇下,充分理解與領會馬克思技術異化思想,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農業技術異化中的各種問題,從中汲取科學的思想,指導我們科學認識。如,對于農業技術異化的根源問題,我們就可以從資本主義制度等方面展開探討,對于農業技術異化的消解問題,我們也可以從完善農業技術、政治制度方面來探求解決策略。
1.馬克思技術異化思想對農業技術異化根源的啟示。農業技術異化的根源是由多方面因素構成的。馬克思的技術異化思想對于農業技術異化根源的啟示就在于他獨到且深刻地看到了技術產生異化的本質,技術的資本主義應用在這里我們也可以具體理解為農業技術的資本主義應用。在農事勞動中,自給自足早已不能滿足農事勞動者的追求,在面對物質極大豐富的世界,誘惑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在世界大范圍內資本主義國家占據主導力量的情況下,受不當價值觀的影響,追逐利益成了農事勞動的根本的目的,于是本應致力于解放生產力、提高生產效率以滿足巨大需求的農業技術在利益的驅使下,產生了異化。
2.馬克思技術異化思想對消解農業技術異化的啟示。馬克思認為消解技術異化的問題,首先應當專注于技術自身,技術本身并不存在正負的價值區分,它的出現是以生產力發展水平為標志,但是卻在資本主義的影響作用下,產生了價值異化。馬克思肯定了技術對于人類發展、對于自然、對于社會變革的作用,同時也認為技術自身就是消解技術異化的一種手段。同理,我們可以認為消解農業技術異化問題還需要農業技術自身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用技術克服技術異化。
3.基于馬克思的資本主義制度是技術異化的觀點。要想消解技術異化就必須要消滅資本主義制度,只有去除掉資本主義追逐最大剩余價值這一根本目的,才能使技術發揮其本真價值。同理,在農業技術異化的消解問題中,我們也要秉承這一觀點,使農業技術不再成為利益追逐的手段。
四、結語
馬克思的技術異化思想探求農業技術異化問題解決之道的過程中給予了強大的理論支持,我國當前處在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很多社會問題不能有效及時的解決,尤其我國是農業大國,人口又是世界最多的國家。在農業領域,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但是正如馬克思所及,資本主義的本質已然暴露在我們面前,我們要堅定地走社會主義道路,以更為科學和合理的方式發展農業,引導農業技術進行科學的應用。在馬克思技術異化思想的指導下我們可知,人們對技術、對自然的態度的認識會反過來影響人類自身的發展,只有科學合理的應用技術才能協調好人與技術、人與自然的關系。
[參 考 文 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81.
[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13.
[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15.
[5] 賀之軍.科技進步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生命力[J].理論前沿,2001,(6):9-11.
[6] 胡曉兵,陳凡.農業技術哲學概論[M].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08:162.
[7]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347.
[8]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92.
〔責任編輯:徐雪野 田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