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二次黨代會指出,既要治標更要治本,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努力營造公平正義、開放文明、服務高效的發展環境。發展環境是提升區域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環境已成為影響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首要因素,良好的環境是一個地區加速發展、迅速崛起的重要保障和強勁動力。
任何一個地區要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就必須獲得發展所需要的各類要素,包括自然環境、物質環境、硬環境和軟環境。在其中,發展環境是重要因素之一,是綜合競爭力的核心體現。環境就是生產力,抓發展首先要抓環境,沒有好環境,再多的優勢也會喪失,再好的機遇也會錯過。當前,我省正處于振興發展的關鍵階段,既是爬坡過坎的攻堅期,也是有利發展的機遇期,更是大有作為的窗口期。同時,發展環境不優,法治意識、規則意識、信用意識不強等問題依然存在,這對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全面振興發展會產生嚴重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努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為龍江全面振興發展提供重要保障。而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的根本在人心、在法治、在作風。
更加注重發展人民民主,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凝聚起龍江全面振興的智慧力量。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也是最基本但卻最重要的環境。只有凝聚起全省3 800多萬人民振興發展之心、砥礪奮斗之氣、改革創新之智、久久為功之勁,才能實現龍江的全面振興發展。發揚人民民主,是調動人民群眾積極性、創造性的根本途徑。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指出:“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是中國共產黨始終高舉的旗幟。首先要堅持和發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實現人民民主的根本保障,所以要長期堅持、全面貫徹、不斷發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保證人民依法有效行使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的權力。其次,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更加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把增進和維護人民群眾利益,貫穿于經濟發展的各個環節;更要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讓人民得到更多實惠。這樣發展才能充分調動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再次,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我們要堅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人民內部各方面廣泛商量的過程,就是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的過程,就是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過程,就是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過程,就是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的過程。這樣做起來,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才能具有深厚基礎,也才能凝聚起強大力量。”
更加注重法治龍江建設,依法行使職權、規范行為,努力構建起龍江全面振興的法治環境。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法治化環境最能聚人聚財、最有利于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最近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法治建設將承載更多使命、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這對于法治龍江建設同樣具有指導意義。法治化環境最能聚人聚財、最有利于發展。過去我省法治建設存在較大差距,有的領導干部在處理復雜問題時,動不動就講“擺平”“搞定”,而不是講依法行政、依法辦事;有的政府部門存在比較明顯的部門利益法治化、執法工作隨意化傾向;有的地方在招商引資時,隨意給投資者許愿,投資項目落地后,卻又搞“吃拿卡要”;有的地方和單位新官不理舊賬,隨意變規劃、變政策、不守信用。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堅持科學立法。要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開門立法、依法立法,著眼于在法治軌道上加快破解困擾龍江全面振興發展的體制性資源性結構性矛盾問題,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堅持立改廢釋并舉,及時修改、廢止不符合五大發展理念要求、不適應全面振興發展需要的法規和制度性文件。其次,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有權不可任性”。依法規范政府職權,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不斷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切實解決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執法不公,行政亂作為、不作為等問題,把法治龍江建設建立在堅實的法治政府基礎之上。再次,加強法治社會建設。通過法治宣傳教育,大力培育法治文化,引導推動廣大干部群眾增強法治觀念,提升法治素養,努力在全社會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行為習慣和良好氛圍;弘揚法治精神,培育法治信仰,推動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努力提升我省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最后,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領導干部要做尊法的模范,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做學法的模范,帶頭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做守法的模范,帶頭遵紀守法、捍衛法治;做用法的模范,帶頭厲行法治、依法辦事。
更加注重作風建設,嚴格規范黨內政治生活,逐步打造出龍江全面振興的政治生態環境。干事創業要有好的作風、好的精氣神。良好的政治生態也是良好發展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總書記去年來我省考察時談到,“黑龍江的政治生態恢復得不錯”。這是對我們的認可、鼓勵和鞭策。但是我們要看到,我省干部隊伍中慵懶散等現象仍然突出,能力不足不能為、動力不足不想為、擔當不足不敢為問題不同程度存在。為此,黨代會提出了五個“好作風”:倡導勤于學習好作風、樹立嚴謹細致好作風、展現勤勉高效好作風、體現務實擔當好作風、保持嚴格自律好作風。要使我們的領導干部爭做追求卓越的好把式,爭做雷厲風行快把式,爭做埋頭實干真把式。同時,要落實“三個區分開來”,建立容錯糾錯機制,查處違紀的、保護干事的、追究誣陷的,為敢擔當干部擔當、為敢負責干部負責,激勵廣大干部愛崗敬業、創新創業、建功立業。落實黨代會精神,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要在以下幾個方面著力。一是要強化思想引領,厚植發展理念,為龍江振興發展提供堅強的思想基礎。思想是行動的引領,只有思想先進,才有行動前行。全省各級黨委和黨組織要在“學”的環節上下功夫,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特別是在我省代表團和來龍江視察時的兩次講話,深刻領會總書記關于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精神,深入學習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思想理念的提升帶來的將是龍江全面振興發展的信心,帶來的是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決心。二是加強作風建設,堅持真抓實干,為龍江振興發展提供堅強的執政基礎。干部作風決定事業成敗,有好作風才能闖出新路子。當前,推動龍江經濟脫困向好,實現新一輪振興,事關全國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大局,事關區域協調發展全局,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福祉。在這樣的發展關鍵時期,我們謹遵總書記來龍江時的教導,改進工作作風,埋頭苦干,追求卓越。“一分部署,九分落實”。龍江振興發展的大政方針已經明確,當前的重中之重就是心無旁騖抓落實,要勇于改革,敢闖新路,在實踐中探索發展新思路、實施新舉措。三是加強能力建設,克服本領恐慌,為龍江振興發展提供堅強的科學基礎。學貴有恒。作為領導干部不僅要了解國內外形勢,掌握黨的基本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還要學習借鑒他人先進經驗,注重同本地發展實際相結合,不斷提高推進振興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加強紀律建設,增強四個意識,為龍江振興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基礎。要加強紀律建設,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這是習近平黨的建設思想的重要論斷。并要求全黨必須維護黨中央權威,必須維護黨的團結,必須遵循組織程序,必須服從組織決定。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正確政治方向,做政治上的明白人,進一步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為龍江全面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總之,我們要高揚人民民主的旗幟,凝聚和調動起全省人民發展改革的力量,要形成人人都是環境,個個為振興發展做貢獻的局面;要弘揚法治精神,營造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打破“投資不過山海關”的魔咒;要持續改進作風,在全省上下形成奮發圖強、干事創業的新風正氣。
(作者系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政治學教研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