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個人求助的法律規制

2017-12-29 00:00:00王曉娟李小龍
知與行 2017年6期

[摘 要]個人求助是指個人向他人或社會尋求幫助,以解決自己、自己的家庭成員或其近親屬困難的行為。有必要明確個人求助的基本特征,厘清個人求助與慈善募捐、慈善捐贈存在的區別與聯系。《慈善法》不禁止個人求助,但并不意味著個人求助行為不受法律調整,既有的民法、刑法等實體法仍然能夠適用于個人求助領域。有必要區分不同類型的個人求助,分析各種類型的法律適用以及各方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在慈善法的既有立法框架之下,個人求助能夠在慈善法中找到適當的開展途徑。在當前實踐中,個人求助的主要問題是法制宣傳問題。社會公眾應當對網絡個人求助信息保持理性的思考與判斷,而不是盲目地表達自己的善心。通過網絡方式進行的個人求助當中,剩余善款的處理宜按照捐贈時間的先后予以倒序回轉。對個人求助的規制,應加強引導和規范新型的公開募捐方式,倡導個人求助通過慈善組織完成,積極探索網絡個人求助的健康發展途徑。

[關鍵詞]個人求助;法律規制;慈善組織

[中圖分類號]D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284(2017)06-0026-06

根據《公開募捐平臺服務管理辦法》第10條的規定,通過公開方式開展的個人求助不屬于慈善公開募捐,個人求助信息的真實性由發布者負責,廣播、電視、報刊以及網絡服務提供者、電信運營商只負有在顯著位置向公眾進行風險防范提示的義務,并不對求助信息的真實性以及善款的后續處理承擔任何責任。在當前的社會時期,通過公開方式尤其是網絡方式開展的個人求助引發了諸多問題。當個人遭遇困難與不幸時,個人應該如何求助,社會公眾應該如何捐款,慈善組織如何參與個人求助發揮積極作用。本文試圖運用社會實證分析方法對個人求助的相關法律問題進行分析。

一、個人求助的基本特征及與相關概念的關系

個人求助是指個人向他人或社會尋求幫助,以解決本人、本人的家庭成員或者近親屬困難的行為。就個人求助問題,社會公眾能夠達成最低限度的價值共識,即無論是從憲法、法律還是道德的角度看,個人求助均具有存在的必要性與正當性。因此,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對個人求助進行法律規范,而對個人求助予以法律規范的前提是對其進行基本的分析與認識。

(一)個人求助的基本特征

個人求助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個人求助的主體為自然人。第二,個人求助的受益人為特定的關系人,即求助者自己、求助者的家庭成員或其近親屬。個人求助最根本的特征是私益性,而慈善法所調整的慈善活動具有公益性。公益與私益之間隱藏的緊張關系應當通過制定法的方式加以緩和。就慈善法而言,公益是指為了不特定多數人的利益,“不特定”即指募捐主體與受益人之間既沒有特定的身份關系,例如組織的發起人、理事會成員、會員、校友以及近親屬等,也沒有其他特定的利害關系。個人求助中的求助人與受益人之間的特定身份關系通常限于家庭成員或者近親屬,除此之外的其他親屬之間、法人以及其他組織與其特定身份關系人之間一般不能作為個人求助中的求助人與受益人。立法者通過限定特定范圍內的社會關系的方式,對慈善法中的公益與私益的界限加以明確。第三,個人求助的對象具有廣泛性,既包括特定的個人以及社會組織,也包括不特定的社會公眾。因此,按照個人求助對象的不同,可以將個人求助區分為定向求助與公開求助。定向求助是指面向特定對象的尋求幫助的行為。求助對象的特定性,關鍵是看求助者與求助對象之間是否存在一定范圍內的社會關系,尤其是一定范圍內的血緣關系,例如家庭成員、近親屬。不同于慈善組織的定向募捐,法定權利義務關系范圍之外的個人定向求助多具有對價或者獲得回報的心理預期,多為群眾性互助互濟活動,因此,本文所要探討的個人求助僅指個人公開求助。公開求助是指面向社會公眾的尋求幫助的行為。公開求助的對象具有不確定性,理解“不確定性”需要注意兩個方面:其一,不能簡單地依求助對象數量的多寡來認定。例如,向擁有某種特殊職業技能的人求助,因該人與求助者之間沒有特定的身份關系以及其他利害關系,就不能因求助對象為具體的、有限的人而認定為定向求助。其二,不能簡單地依求助方式來認定。在公共場所擺放求助信息牌,通過報刊、電視、廣播、互聯網等媒體發布求助信息,因求助方式本身的公開性,決定了受眾為不特定的社會公眾。在當前,通過網絡平臺發布、微信朋友圈傳播的個人求助信息擴散渠道已經成為主流,網絡平臺的受眾為社會公眾,微信朋友圈作為相對私密的社會關系圈,其受眾多為與自己具有較為緊密聯系的社會關系人。以自我為中心建立起的朋友圈具有強大的信息傳遞功能,此種信息傳遞功能正是基于熟人的信用背書所產生。因此,通過法律或技術的手段限制熟人的信用背書時,以微信方式發起的求助應為定向求助。第四,個人求助的適用應當遵循中國社會結構的差序格局,求助順序應如同水波一般,由近及遠,依次外推。中國社會結構中的差序格局具有伸縮能力,個人的社會圈子會因自身勢力的增減而變化[1]。又因家庭、親朋好友、鄰居等概念本身具有不確定性,導致與個人發生社會聯系的人群范圍含糊不清,也就無法清楚地區分自我主義下的熟人與陌生人的界限。盡管如此,求助者仍應遵循“非窮盡自身之力、不可向社會公眾求助”的基本生活規則。第五,個人求助具有無償性。就法律屬性而言,個人求助本身也符合民事贈予的構成要件,求助對象并不會因此而獲得任何對價或者可預期的回報。

(二)個人求助與慈善募捐的區別及聯系

《慈善法》第21條明確指出,慈善募捐是指慈善組織基于慈善宗旨募集財產的活動。個人求助與慈善募捐既相區別又相聯系。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行為主體不同。出于直接保障人的生存與促進人的發展的人文關懷考慮,個人求助的行為主體僅限于自然人,排除法人以及其他組織;慈善募捐是慈善組織積極、主動地向捐贈人募集財產的活動,慈善組織以外的個人以及其他組織不得開展慈善募捐活動。第二,目的不同。個人求助是為了陷入困境中的特定人的利益而開展的一種私益活動,該特定人是求助者自己、求助者的家庭成員或其近親屬;慈善募捐是為了不特定人的利益而開展的一種公益活動,慈善募捐的捐贈財物也只能用于慈善目的。第三,稅收優惠不同。個人求助中的資助人、受益人以及信息發布平臺不能享受稅收優惠;慈善募捐中的捐贈人、受益人以及慈善組織依法享受稅收優惠。第四,剩余財產的處理方式不同。在個人求助以及慈善募捐中,捐贈財產有剩余的,均應先按照募捐方案或者捐贈協議處理;若募捐方案未規定或者捐贈協議未約定時,就個人求助中的剩余財產處理問題,目前尚無妥善的解決方案,而慈善募捐中的慈善組織應當將剩余財產用于目的相同或者相近的其他慈善項目,并向社會公開。第五,法律適用不同。個人求助當事人之間是一種民事法律關系,主要適用合同法中有關贈予的規定;慈善募捐當事人之間是一種社會法律關系,主要適用慈善法的有關規定。聯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個人求助與慈善募捐均包含募集捐贈財物的活動,即“募捐”,既包括面向社會公眾的公開募捐,也包括面向特定對象的定向募捐;第二,個人求助與慈善募捐可以有機結合,當個人求助中的受益人屬于《慈善法》第3條所列舉的公益活動之服務對象群體要求時,慈善組織可以為該受益人的利益而開展募捐活動,是因公益活動的最終受益者均是具體的社會成員。

(三)個人求助與慈善捐贈的區別及聯系

依《慈善法》第34條,慈善捐贈是指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組織基于慈善目的而自愿、無償贈予財產的活動。個人求助與慈善捐贈具有以下重要區別。第一,主體不同。個人求助的主體為自然人;慈善捐贈的主體為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組織。第二,目的不同。個人求助服務于私人利益;慈善捐贈作為一種慈善活動,服務于社會公共利益。當然,私人利益與公共利益之間的界限并非涇渭分明,私人利益的滿足,同時也會增進社會公共利益。第三,客體范圍不同。個人遭遇困難需要獲得的幫助并不僅限于物質上的援助,也包括非物質性的幫扶;而慈善捐贈僅是贈予財產的活動。第四,法律適用不同。當求助者自己為受益人時,成立目的贈予,而當受益人為求助者的家庭成員或其近親屬時,則可依贈予合同以及向第三人履行合同共同加以規范;慈善捐贈的法律適用,可以因捐贈途徑以及捐贈對象是否明確而所有差別,或成立捐贈協議或構成單方允諾。

慈善捐贈是主觀目的與客觀效果的有機統一,基于主觀慈善目的難以認定的現實,世界上很多國家通過界定具體的慈善行為類型來解決主觀目的認定上的困難[2]。就《慈善法》而言,第3條所列舉方式明確了六項公益活動屬于慈善活動。對公益活動的理解,需要注意兩點:第一,公益活動應當堅持非營利的本質,即強調絕不或根本不獲取利益或收入,利益不在成員之間分配[3];第二,公益活動要求受益人為不特定的社會公眾,即受益人是一個抽象的、開放的概念。依捐贈途徑的不同,可將慈善捐贈區分為兩種情況:第一,捐贈人直接向慈善組織、公益性非營利組織、公益性非營利事業單位以及特殊情形下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捐贈,受贈組織表示接受的,應先適用《慈善法》《公益事業捐贈法》中有關捐贈協議的規定。因慈善捐贈使上述組織對特定或者不特定的第三人負有為一定給付之義務,可將此定性為附義務贈予,又因上述組織就慈善捐贈負擔之履行屬于其宗旨范圍,亦可將此定性為目的贈予,從而仍可適用附義務贈予或目的贈予的相關規定。第二,捐贈人直接向受益人捐贈,受益人是指符合《慈善法》第3條所列情形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捐贈人為意思表示時受益人是否明確、具體為標準,可進一步將慈善捐贈區分為兩大類型:其一,捐贈人直接向明確、具體的受益人捐贈,該受益人表示接受的,成立捐贈協議,同時仍適用目的贈予的一般法律規則;其二,捐贈人直接向不明確、不具體的受益人捐贈,此時構成單方允諾,符合表意人在單方允諾中所列條件之人均可成為表意人的相對人,取得所允諾的權利[4]。從構成要件上看,捐贈人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公開承諾捐贈的情形,應屬于單方允諾,待單方允諾的相對人確定之后,始發生債的法律關系。依成立方法的不同,亦可將慈善捐贈區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由捐贈人主動發起的慈善捐贈,已見上述;第二,由捐贈人之外的受益人或者慈善組織發起的勸募,捐贈人一經應募,則成立捐贈協議[5];由捐贈人以外的求助人發起的勸募,詳見后述。作為自然人的受益人直接向社會公眾求助或者通過慈善組織求助,其可納入個人公開求助的范圍,區別于個人求助中的求助人與受益人存在分離的情形,只是此時的受益人為求助者自己。而在個人求助中,當求助者自己作為受益人構成《慈善法》第3條所列公益活動的對象時,又可構成慈善捐贈。因此,個人求助與慈善捐贈在一定范圍內存在重合。

二、類型化視角下的個人求助及其法律適用

在慈善法立法之際,立法者并非有意回避個人求助問題,而是基于《慈善法》的慈善宗旨考慮,將個人求助不納入《慈善法》的調整范圍。慈善的核心是公益,慈善的最終受益人應為不特定的社會公眾;個人求助的核心是私益,個人求助的最終受益人為求助人自己、求助人的家庭成員或其近親屬,屬于特定的私人[6]。《慈善法》不禁止個人求助,但并不意味著個人求助行為不受法律調整,既有的《民法》《刑法》等實體法仍然能夠適用于個人求助領域。

個人求助應適用民事法律予以規范[7]。當個人求助不通過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簡稱“公募慈善組織”)開展時,根據個人求助的受益人的不同,可將個人求助區分為兩種類型:其一,求助者自己為受益人的個人求助;其二,求助者的家庭成員或其近親屬為受益人的個人求助。就第一種類型而言,求助者與施助者之間的法律關系應是一種目的贈予,該目的為解除求助者的困難與不幸。目的贈予是為實現特定目的而為的贈予,目的贈予人不得向受贈人訴請實現特定結果,唯于結果不獲實現時,得基于締約基礎之喪失而請求受贈人返還不當得利[8]。與附負擔贈予不同,目的贈予具有較明顯的鼓勵受贈人朝特定目標努力的意圖[9]。就第二種類型而言,以作為自然人的第三人為發起人,為一定目的從事的募捐,其法律性質可值探討[10]。第三人作為發起人并不因勸募而享受任何利益,不應當認為該第三人屬于受贈人。因捐贈人與第三人訂立的合同,就其目的而言,是為了明確的受贈人的利益,可認為合同附有向第三人履行合同之約款,受贈人有直接向第三人請求履行的權利[11]。就捐贈人為無償給予而論,其與贈予無異,因此,第二種類型的個人求助的法律適用,可依贈予合同以及向第三人履行合同共同加以規范。當個人求助通過公募慈善組織開展時,由該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并管理募得款物,捐贈人與慈善組織之間成立捐贈協議,慈善組織與求助者、受益人之間的關系參照前述兩種類型的個人求助適用法律。

在求助信息的真實性由信息發布者負責的制度框架之下,發布者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誘使施助者做出錯誤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民法上的欺詐行為,施助者可以要求撤銷贈予并返還財產[12]。我國《慈善法》《刑法》中有明確的規定,欺詐性募捐行為也屬于詐騙行為,即求助者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詐騙公私財物且數額較大的,應依詐騙罪定罪量刑。但需要注意的是,當求助者未窮盡自身之力而向社會求助時,因不具備非法占有為目的的,故不宜認定成立詐騙罪。

三、規范個人求助的路徑分析

(一)加強引導和規范新型的公開募捐方式

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發布個人求助信息,是實踐中較為常見的公開募捐方式。互聯網募捐是目前發展迅速且亟待引導和規范的一種公開募捐方式,其具有門檻低、信息傳播速度快、社會影響力大、互動性強、公開透明度高等優點,同時也因互聯網存在的隱蔽性與虛擬性,帶來對傳統監管方式的挑戰。以網絡募捐方式開展的個人求助,時常存在詐捐、騙捐的嫌疑,嚴重挫傷了社會公眾的善心,也嚴重阻礙了網絡募捐的健康發展。

有觀點認為,慈善法對個人網絡募捐并未設置相關法律規則,是為法治缺失。慈善法應該明確規范個人網絡募捐的整個流程,不僅包括求助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透明性與公開性等,也包括設置對騙捐、惡意炒作等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13]。也有觀點表示反對,認為個人求助屬于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應當得到法律的保護,欺詐行為應當受到法律制裁,現代慈善也應當通過慈善組織來奉獻愛心或者進行求助,因此,不需要為網絡個人求助制定專門的法律,而關鍵在于落實現行的法制[14]。針對網絡慈善中存在的問題,應該積極引導社會公眾通過慈善組織行善,以確保愛心不被傷害[15]。筆者認為,個人求助也可以應當通過慈善組織完成:第一,慈善活動采“大慈善”的概念,能夠覆蓋到自然人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陷入困境中的自然人當然可以成為慈善活動的具體對象;第二,權利行使的方式有多種,社會公眾善心的表達方式也有多種,我們需要倡導的是健康、高效、可持續地行使權利以及表達愛心。個人公開求助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其一,與公募慈善組織合作,由該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或者提供公募支持;其二,求助者自行向社會公眾求助。在前者中,求助信息的真實性由合作的公募慈善組織審核;在后者中,求助信息的真實性由求助項目發起人負責,并可由受助人的親朋好友、鄰居、主治醫師等特定關系人認證。從籌款效果看,缺乏具有公開募捐資質的慈善組織參與的求助項目,捐贈款物多源于與求助者、受益人具有特定社會關系的人群,陌生的社會公眾對此積極性不是很高。從剩余捐款的去向看,前者多在募捐方案中規定,因不可抗拒因素導致項目終止時,剩余捐款將用于合作公募慈善組織目的相同或相近的其他慈善項目;后者多基于募捐信息平臺的強制要求而承諾將多余捐款捐助給其他公益項目。從項目的執行情況以及信息公開的情況看,缺乏公募慈善組織參與的個人求助多具隨意性,款物的有效使用程度不明確、信息反饋不及時等問題較為突出。就《慈善法》第26條的法律規范類型而言,其屬于倡導性規范,即通過賦予法律上利益來提倡和誘導人們決定是否采用該規定所欲誘導的特定行為模式的法律規范[16]。行為人是否從事倡導性規范所欲誘導之作為或者不作為,取決于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因此,該條規定無意也不能限制或剝奪個人公開求助的權利。

(二)積極引導個人求助通過慈善組織完成

未經過慈善組織開展的個人求助,對捐贈款物的監管是一個突出的問題:第一,個人求助信息平臺對捐贈款物的接收情況與使用的透明度問題;第二,個人求助信息平臺的管理費征收限度問題;第三,就個人求助中的募捐情況以及款物的使用情況而言,求助者不負有法律上的信息公開義務,道德以及社會輿論監督的約束力具有局限性,導致捐贈目的的實現與否不確定問題;第四,超額、剩余捐贈款物應當如何妥善處理,是返還給捐贈人、受益人自己保留,還是可以另行設立基金會等,不無疑問。

從社會公平角度而言,對于不會利用網絡方式進行個人求助的社會群體而言是極不公平的,因此,慈善組織、慈善募捐平臺以及互聯網平臺需要考慮如何消除此種數字鴻溝[17]。《慈善法》的一種立法思路就是引導慈善捐贈活動通過慈善組織完成,促進慈善事業依法有序健康發展[18]。通過慈善組織完成的捐贈,可以避免直接捐贈中的諸多問題,如受益人基本情況的真實性、捐贈財產的有效使用及處理、捐贈人權益的救濟等問題。倡導慈善捐贈、慈善服務通過慈善組織完成,鼓勵個人求助更多地通過慈善組織這一橋梁獲得幫助。在以慈善組織作為橋梁的個人求助關系中,施助者與求助者之間不再是一種單純的直接贈予關系,這就為構建施助者與求助者之間應有的平等地位創造了有利條件,也有利于弘揚全社會積極向善的精神。個人求助與慈善組織開展的慈善公開募捐可以也應當相互結合起來,這是由于公益事業、公益活動視角下的慈善活動與社會關系視角下的特定關系人之間存在不可分割的聯系,如同罹患重病之人就是公益活動的具體對象一般明顯。在《慈善法》的既有立法框架之下,個人求助能夠在《慈善法》中找到適當的開展途徑。因此,個人求助的主要問題是法制宣傳問題。

(三)積極探索網絡個人求助的健康發展途徑

加強各類慈善信息平臺的標準化建設,建立和完善慈善信息同步對接系統[19]。慈善數據標準化建設不僅有助于求助者及時獲得幫助,也有利于正確引導和保護社會公眾的網絡愛心。網絡募捐平臺相互之間的信息分享機制不暢通,重復求助、重復募捐的現象就難以避免,造成慈善資源的不合理配置與巨大浪費。

對于求助者未經過慈善組織發布的網絡求助信息,社會公眾應當對相關信息做出理性的分析與判斷。個人向慈善組織求助而發起的網絡募捐或者獲得公募慈善組織支持的個人公開求助,慈善組織會對求助信息的真實性予以審核。沒有公募慈善組織參與的個人公開求助,雖然求助者應對信息的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但也需要施助者對求助信息進行理性判斷。如何做出理性的分析與判斷,并非易事。第一,就個人求助信息的真實性而言,包括求助者、受益人的身份信息的真實性問題以及求助原因的真實性問題。對于公民身份信息的真實性,信息發布媒體可以通過國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網站予以核實。而對于個人求助原因的真實性,則可以考慮建立與公民身份信息系統相類似的系統,以對求助原因的真實性進行核實[20]。在“無鼻”女孩發起的眾籌項目中,慈善組織對求助信息的真實性進行了審核并對善款進行保管,同時對善款的使用設置嚴格的申請程序[21]。有人建議,個人求助信息應當先經民政部門核實后方可在網絡上發布[13]。第二,就個人公開求助是否已經窮盡自身之力而言,因法律并不強制要求公民公開自身的財產信息狀況,個人求助所應當遵循差序求助順序難以落到實處,導致當前實踐中問題頻出。我國長期以來缺乏對公民個人財產和收入的登記制度,社會公眾無法掌握公民的個人財產信息,對個人向社會公開求助之前是否已經盡其經濟所能難以判斷,個人公開求助的有效范圍局限于其身邊的熟人,是因與求助者、受益人具有較近社會關系之人能夠比較充分了解當事人的經濟狀況。對個人陷入臨時困境的有效證明方式,通常為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具的證明文書。但當個人求助的受益人持有最低生活保障證、特困人員供養證等,則能夠表明其經濟狀況長期處于較低的水平。

通過網絡方式進行的個人求助當中,剩余善款的處理宜按照捐贈時間的先后予以倒序回轉。即當求助項目因不可抗拒的因素終止或者善款超出項目實際所需時,將剩余的善款按照捐贈時間在后的順序退還給捐贈人。其一,在捐贈信息公開透明的機制下,通過技術手段可以實現款物回轉;其二,個人求助中的捐贈款物具備特定的目的,即是為了幫助陷入困境中的特定受益人,由慈善組織或者任何第三方組織與受益人協商將剩余善款用于類似的救助活動,缺乏法理上的基礎。

[參 考 文 獻]

[1] 費孝通.鄉土中國[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29.

[2] 李領臣.公司慈善捐贈的利益平衡[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71.

[3] 李小龍.慈善文化、慈善組織與慈善服務的發展方向[J].南方論刊,2016,(10):16.

[4] 楊立新.債法總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5.

[5] 鄭玉波.民法債編各論(上)[M].臺北:三民書局,1981:172.

[6] 李小龍.《慈善法》若干重要范疇釋義[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6,(2):94.

[7] 鄭功成.慈善事業立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76.

[8] 史尚寬.債法各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138.

[9] 崔建遠.新合同法原理與案例評釋[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1022-1023.

[10] 馬俊駒,余延滿.民法原論(第2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669.

[11] 薛文成.關于贈與合同的幾個問題[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4):33.

[12] 金錦萍.羅爾事件:如何厘清六大核心法律問題[N].人民法院報,2016-12-02(002).

[13] 徐日丹.致公黨中央相關提案指出“互聯網+募捐”亟待立法完善[EB/OL].正義網,(2017-03-08)[2017-03-12].

[14] 尚文超,靳昊.代表委員談網絡慈善:不能將網絡募捐視為法外世界[EB/OL].光明網,(2017-03-08)[2017-03-12].

[15] 尚文超,靳昊.網絡慈善:珍視每一份愛心[N].光明日報,2017-03-10(008).

[16] 黃茂榮.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111.

[17] 魏哲哲.網絡捐助,別讓愛心再受傷[EB/OL].人民日報,2017-01-18.

[18] 蒲曉磊.慈善法對個人求助行為不禁止[N].法制日報,2016-03-22(009).

[19] 趙瑩瑩.全國政協委員王名:落實慈善法,加強信息平臺建設和監管[N].人民政協報,2017-03-06(025).

[20] 菅宇正.輕松籌聯合創始人于亮:個人求助也應該有準入門檻[N].公益時報,2016-11-01(011).

[21] 熊浩然,吳林昊.“無鼻”女孩網絡求助引爭議 網友:你用iphone7還缺錢?[EB/OL].封面新聞,(2016-12-29)[2017-01-14].

〔責任編輯:張 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福利视频导航|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五月婷婷伊人网| 国产精品xxx|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福利国产在线|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波多野结衣二区| 全裸无码专区|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 中文字幕在线看|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下载| 91黄色在线观看| 国产99在线观看| 欧洲极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少妇|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激情| 黄色在线网| 免费观看成人久久网免费观看| 亚洲香蕉久久| 午夜欧美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色135综合网|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美女高潮喷水|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亚洲欧美自拍中文| 亚洲熟女偷拍|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国产无码在线调教|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亚洲第一色视频|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 色香蕉影院| 婷婷午夜天|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亚洲AV成人一区国产精品| 美女国产在线|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福利片91|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波多野吉| 美女裸体18禁网站| 欧美在线网| 自拍偷拍一区| 免费aa毛片| 亚洲香蕉久久|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国产成人禁片在线观看|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婷婷色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中文免费福利|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蜜桃|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免费观看av大片的网站| 国产91高跟丝袜|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综合网站| 国产在线日本|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91热爆在线|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久久77777|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亚洲天堂网站在线| 在线欧美国产|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女人爽到高潮免费视频大全| 国产色图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