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二五”以來,面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黑龍江省積極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將旅游產業作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大發力方向之一,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轉型升級步伐,通過外部需求推動內部消費,通過提質增效實現“逆勢上揚”。2016年,黑龍江省緊緊圍繞五大發展理念,牢牢抓住“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兩座金山銀山,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旅游局“515戰略”的相關要求,精準定位,創新營銷,在轉型中求發展,在提質中求成效。旅游產業占黑龍江省GDP的比重已由2015年的9.03%上升至2016年的10.42%,旅游已經成為龍江經濟的新引擎。雖然黑龍江省旅游產業運行態勢良好,成效顯著,但是,在發展中仍然存在旅游布局不完善、產品定位類同、供求關系失衡、服務能力有限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容忽視,不可小覷,亟待改進和解決。經濟發展新常態是龍江旅游發展必須直面的現實,同時,全域旅游的提出也為龍江旅游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黑龍江省旅游產業要想快發展、可持續發展,必須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確定龍江旅游新供給,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轉變旅游發展新路徑,謀求服務質量新提升,盡快將旅游產業確定為黑龍江省的支柱產業,將旅游業納入頂層進行設計,在統籌謀劃中闖出龍江旅游發展新路徑。
[關鍵詞]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旅游+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284(2017)06-0099-05
旅游業是朝陽產業,是我國經濟新常態下最具動力的發展引擎。 “十二五”以來,旅游產業作為黑龍江省經濟轉型升級的重大發力方向之一,“逆勢上揚”,轉型步伐加快,發展勢頭良好。2016年,黑龍江省緊緊圍繞五大發展理念,牢牢抓住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兩座金山銀山,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旅游局“515戰略”的要求,將旅游業納入頂層進行設計,在統籌謀劃中全面發力,努力構建龍江全域旅游新格局。旅游業日漸成為黑龍江省國民經濟新的戰略性支柱產業[1]。
一、2016年黑龍江省旅游產業運行特點
2016年,黑龍江省實現旅游總收入1 603.27億元、接待游客1.45億人次,同比增長17.76%和11.27%,旅游產業繼續領跑全省宏觀經濟,旅游產業占全省GDP的比重已由2015年的9.03%上升至10.42%。其中,國內旅游市場和入境旅游市場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出境旅游市場開始平穩回升,旅游消費需求更加旺盛,旅游投資不斷增長,轉型升級速度加快,旅游產業繼續保持健康、良好、快速的發展態勢。龍江旅游產業的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旅游+體育”亮點紛呈
2016年,黑龍江省不斷加快旅游與相關產業的融合步伐,依托黑龍江全域開發休閑旅游,不斷推出綠色食品、現代農業、文化、體育、健康養老等產業與旅游相融合的創意旅游新產品,其中,“旅游+體育”成為本年度龍江旅游在產業融合發展中的一大亮點。2016年,黑龍江省籌劃舉辦了眾多國際體育賽事,單板世錦賽、國際馬拉松賽、中韓橡皮艇拉力賽、美式橄欖球青年世錦賽、F1摩托艇世錦賽……特別是先后在五大連池、鏡泊湖、齊齊哈爾、哈爾濱舉辦的國際馬拉松賽,不僅展示出黑龍江省特有的生態旅游資源,而且帶動了龍江人的體育熱情?!奥糜?”為龍江旅游新業態開拓出新的視角,為黑龍江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開創了新的路徑。
(二)主題旅游定位精準
圍繞“避暑勝地 暢爽龍江”品牌定位,黑龍江省依托森林、濕地、赴俄邊境三大核心旅游資源,細分消費群體,精準定位營銷,精心設計、謀劃自駕游、養老游、親子游、大學生自助游、戶外游等主題旅游活動。夏天,針對老年游客,設計出“重返黑土地,為父母找回青春歲月”的營銷主題,舉辦“花甲背包客”、孝親父母團等養老游專題活動;針對青年游客,以“穿越國境線” “尋找東極” “探秘北極” “騎游烏蘇里江” “壯游大興安嶺”等為營銷主題,舉辦“首屆中國(國際)大學生壯游大會”;針對戶外運動愛好者,在哈爾濱、五大連池、鏡泊湖、興凱湖、伊春多地舉辦馬拉松賽事;針對親子群體,推出“龍江自然學?!庇H子游主題系列活動。
(三)假日旅游持續升溫
2016年春節黃金周期間,黑龍江省實現旅游收入107.46億元、接待游客901.14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13.61%和31.18%。其中,哈爾濱市接待游客284.8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0.1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21%和16.69%?!笆弧秉S金周期間,黑龍江省實現旅游收入28.42億元、接待游客251.22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18.8%和12.19%,其中,哈爾濱市實現旅游收入14.05億元、接待游客90.51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15.45%和81.79%;伊春市實現旅游收入1.64億元、接待游客39.4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118%和96%。數據表明:哈爾濱市約占黑龍江省旅游市場三分之一的份額,伊春成為“十一”黃金周期間黑龍江省旅游的最熱地區之一。
(四)出境市場逐步回暖
黑龍江省地理優勢明顯,與俄羅斯、日本接壤。多年來,中國與俄羅斯、日本互為重要的客源國和目的地國。但是,作為最早開展出境旅游的地區,近年來,黑龍江省的出境旅游市場卻出現下滑態勢,個別指標甚至出現兩位數的負增長。自2006年起中俄兩國互辦“中俄交流年”,中日旅游、中韓旅游的合作也更加深入,黑龍江省旅游發展委員會全力推進香港、澳門、泰國、日本、俄羅斯等地區,成為黑龍江人最喜歡的境外旅游目的地,旅游外交功能逐漸顯現。2016年,黑龍江省的出境旅游市場出現了回暖的喜人態勢。2016年上半年,日本成為黑龍江省出境旅游增長最快的地區,同比增長78.7%,黑龍江省內中國公民赴日本出境旅游的人數達到3.5萬人次。
(五)旅游環境不斷改善
2016年,黑龍江省機場吞吐量達到1 894.9萬人次,同比增長12.7%,機場數量躍居全國第五位。其中,哈爾濱機場旅客吞吐量和增量居東北三省首位。黑龍江省現有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大慶、佳木斯、雞西、伊春、黑河、漠河、加格達奇、撫遠等11個機場,“十三五”期間,還將新建五大連池、建三江、綏芬河、亞布力四大機場,爭取開工建設鶴崗、虎林、綏化等支線機場。2016年,省會哈爾濱機場、火車站改擴建工程全面啟動,地鐵二號線、三號線全面開工,旅游景區的“廁所革命”全面推進,2家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等級,官方微信平臺位居中國政府官方網站旅游板塊之首……黑龍江旅游環境不斷改善,為龍江旅游的健康發展加油助力。
二、黑龍江省旅游產業運行中的主要問題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黑龍江省旅游產業在應對新常態中繼續保持穩定的增長態勢。但是,在全國全域旅游發展的格局下,無論是縱向的自我比較,還是橫向的省域比較,都會發現,黑龍江省旅游產業在運行中還存在一些較為突出的發展問題,不容忽視,不可小覷,亟待改進和解決。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旅游布局不完善
一方面表現為縣域旅游發展滯后。雖然黑龍江省生態資源優勢明顯,民族風情豐富多彩,伊春、雪鄉、漠河、撫遠等地獨具特色,但多年來省會哈爾濱一枝獨秀的局面沒有改變,仍然占據著全省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其他區域特別是縣域旅游產業的發展明顯不足。另一方面表現為旅游消費能力不高。從“十一”黃金周的旅游數據中不難發現,旅游人數與旅游收入增幅差異較大,一日游、省內游游客數量增長明顯,但游客的人均花費較低,其中交通花費比重較高,這是導致龍江旅游整體收入增長不高的關鍵所在。
(二)產品定位類同
在黑龍江省旅游資源相似地區,旅游項目盲目上馬、開發定位重合、發展方式雷同現象大量存在[2]。例如,50余家滑雪場中有70%規模較小,鄉村旅游多停留在農家采摘的層面,漂流、溫泉、水上世界等休閑旅游項目也是如此,均處于低成本投入、低水平建設、低價格競爭、低收入增長的發展現狀,缺少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內涵。這些相似旅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有限,發展潛力不足、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將受到影響,最終導致旅游資源的浪費和惡性競爭。
(三)供求關系失衡
一方面表現為產品供求關系失衡。現有的旅游產品不能滿足游客多樣化的消費需求,缺少全域旅游的概念和元素,缺少歷史文化、民俗民風、龍江精神等文化內涵。一方面表現為人才供求關系失衡。無論是旅游專業院校的課程設置、旅游從業人員的薪酬待遇,還是后期旅游從業人員的再培訓,都無法滿足旅游產業快速發展的實際需要,人才缺失和人才流失現象嚴重。另一方面表現為項目供求關系失衡。伴隨著“美麗鄉村” “互聯網+”計劃的實施,許多民間資本有意投資龍江旅游,遺憾的是終因缺少職業經理人的操盤和政府的有效鏈接而望洋興嘆、曲終人散。
(四)服務能力有限
調查表明:多數景區的接待能力受限、硬件配套設施不夠完善;多數旅游企業的營銷手段過于傳統,缺少現代科技的助力;旅游項目建設缺少科技含量,觀光仍然居于主導地位;旅游數據的監測、統計、發布不足,缺少精準的信息和完備的數據分析;在自駕游時代,營地建設和租賃服務不能滿足游客的休閑消費需求……總之,服務水平沒有滿足旅游產業發展的步伐,服務能力及質效有待提高。
三、黑龍江省旅游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經濟發展新常態、大眾旅游時代、全域旅游為龍江旅游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三五”全國旅游產業發展規劃》中指出:“努力建成全面小康型旅游大國”[3] 。黑龍江省旅游產業作為全省經濟的新增長點,在“十三五”期間,有望成為全省新的支柱產業,不僅會迎來發展的春天,而且將面臨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更嚴峻的考驗。
(一)確定龍江旅游新供給
1.以創新為動力。創新是黑龍江省推進旅游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破口。可從體制機制入手,探索林區共管、場區共營等新模式,以破解產權結構性矛盾;從旅游的基本要素入手,在存量做優和增量做大中破解產業結構性矛盾;從游客的有效需求入手,改進完善現有的大眾旅游產品,創新推出新的小眾旅游產品,以破解產品結構性矛盾。
2.以協調為路徑。協調是黑龍江省發展旅游產業必須兼顧的準則。首先要協調好政府、企業、游客、當地居民等各利益群體的關系;其次要協調好旅游在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建設、區域布局、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引領帶動作用;最后要協調好當前的經濟利益與長遠的社會效益、眼前的龍江自身利益與國家生態安全大局間的關系。
3.以綠色為綱領。依托生態優勢,堅持綠色發展是龍江旅游發展的方向。黑龍江省應發揮龍江綠色食品、綠色農產品、綠色藥材的資源優勢,整合大型養老院、醫院、國有接待處等社會閑置資產,探索生態旅游與綠色食品、現代農業、養老醫療、養生健康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加快國際滑雪旅游勝地、世界冰雪旅游名都、避暑度假旅游天堂的建設步伐,厚植生態旅游的發展優勢。
4.以開放為帶動。旅游產業具有開放的特性,準入相對寬泛,合作范疇寬廣。黑龍江省加大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對旅游發展的推進作用,積極發揮區位優勢,積極參與“一帶一路”,通過與周邊文化的鏈接,尋求區域空間上的體驗延續。鞏固中俄國家旅游年、語言年、交流年等系列活動的外交成果,強化旅游中的文化元素,打造龍江中醫養生保健游等新品牌。
5.以共享為目標。盡快完善旅游信息統計、核算、發布系統,搭建全民共同參與的交流平臺。從交通、通訊入手,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全力推進精準扶貧。挖掘、保護并傳承龍江劇、渤海靺鞨繡、赫哲族伊瑪堪說唱等瀕臨失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文化傳承融入龍江旅游發展的全局。
(二)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1.明確產業發展大局。旅游已成為我國居民的剛性消費需求,是我國新常態下經濟增長的亮點,2015年,我國人均出游率近3次,黑龍江旅游總收入占GDP的比重已超過9%,旅游是全省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發力點,是解決“工業老區”陣痛的良方。黑龍江省應敏銳捕捉到國內旅游總需求增長的態勢,明確我國全域旅游的全新定位,抓住時代發展的新契機,按照國家提出的九個方面、四個標準調整現有發展定位,從供給側改革發力轉換發展動能,延長產業鏈、擴大產業面、形成產業群,準確統籌規劃龍江全域旅游的發展大局。
2.明確區域發展格局。全域旅游是一個創新發展的新理念,是我國旅游產業發展的新趨勢。黑龍江省應與時俱進,盡快編制并出臺《黑龍江省全域旅游規劃》及各區域發展的專項規劃,將區域整體作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進行規劃,明確發展宗旨、方向、定位,細化目標、時間、進程,保障措施等具體細則,實現景點、景區內外一體化。黑龍江省要將旅游發展融入全省及各區域“五位一體”的戰略布局之中,將旅游業納入頂層進行設計,在統籌謀劃中全面發力,用新的理念和新的視角指導龍江旅游的全新發展。
3.明確產品發展布局。用全域旅游的理念引導黑龍江旅游產業的發展,則需要全域優化并配置經濟社會發展的相關資源,充分發揮“旅游+”的引領、帶動、融合功能。應推進森林旅游、鄉村旅游、濕地旅游等老字號旅游產品的改造升級,加快對俄旅游、冰雪旅游、生態旅游等原字號旅游產品的深度開發,培育醫療養生、健康養老、研學等新字號旅游產品的發展壯大。從“吃住行游購娛”各個環節全面推進旅游產品供給側改革,積極構筑四季旅游產品新格局,進而形成新的生產力和競爭力。
(三)轉變旅游發展新路徑
1.數量增長與質量提升相結合。多年來,龍江旅游人數的增長速度高于旅游收入的增長速度,剖析原因不難發現游客的人均消費水平不高;旅游企業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長速度高于企業利潤的增長速度,分析數據不難發現旅游企業經濟效益不佳。由此可見,龍江旅游的發展需要在提質增效中下功夫。黑龍江省既要關注旅游人數、旅游總收入、景區票價、旅游企業規模等數量指標,也要重視游客人均消費、企業創利、游客滿意度等質量指標,這既是提高龍江旅游經濟的落腳點,也是做強旅游企業的著力點,是轉變旅游發展方式的路徑之一。
2.規模發展與內涵提升相結合。做大、做強是龍江旅游產業發展的方向,是提升龍江旅游產業競爭力的第一要務。但做大絕不是單純地做大企業規模、產業規模,而是要向內涵發力,尋找做強的根基。特別是對資源稟賦相同的地區和景區而言,必須改變同質化生存現狀,尋求差異化的發展模式,融入新的文化內涵之元,找到內生動力之根,才能創造出具有生命力的旅游產品,打造特色品牌,植入厚發優勢,實現差異化發展。
3.產業發展與城區改造相結合。全域旅游是我國旅游發展的新思路,它強調的是把一個行政區當作一個旅游景區,通過消費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一體化。這樣一個新思路需要以點帶面、循序漸進地推進和完善。黑龍江省可以將美麗鄉村建設作為全域旅游的切入點,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實現精準扶貧,推進全域旅游的發展。應將旅游的元素融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促進配套設施從保障型向功能型、服務型轉變,努力達到宜居、宜游的鄉村旅游發展新高度。
(四)謀求服務質量新提升
1.建立社會保障機制。應引入競爭機制,整頓全省旅游市場,加大明察暗訪力度,鼓勵群眾參與,取消不合格、不誠信的景區、酒店、旅行社、購物商場等旅游企業的營業資質。應探索運營管理新模式,針對五大連池、興凱湖、鏡泊湖等景區旅游旺季供不應求的現象,盤活當地政府的閑置資產,創新運營機制,探索發展健康養老旅游產業的新模式。應搭建投融資新平臺,由政府牽頭,聯合金融機構和風投公司,盡快改變龍江投資領域不寬、投入資金不足的現象。
2.提升公共服務體系。應以“廁所革命”為龍頭,以此推動旅游景區停車場、餐廳、游客服務中心等重要公共服務區提檔升級,并將旅游區廁所建設作為景區評級、復評的必要條件,以推進旅游公共設施的全面建設。應以旅游信息化建設為重點,重視智慧旅游的發展趨勢,推進“旅游+科技” “旅游+互聯網”的融合,盡快提升龍江旅游的科技含量,滿足游客的消費新需求,提升龍江旅游的知名度和競爭力。應實現民航、高鐵、地鐵、公路與旅游的鏈接,不僅要加大交通對旅游的保障,而且要展現交通的旅游功能,因為交通也不再是傳統意義中旅游出行的手段,現已升級為一種出行的旅游目的和體驗。
3.健全旅游經濟核算體系。大數據時代對旅游數據的獲取、處理、反饋更加廣泛、精準。“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創建全域旅游全息信息系統,監測旅游產業經濟運行的指標及數據。這些數據不僅能夠反映出行業發展現狀,而且經過處理和分析可為下一步的產業定位和措施改進提供依據。此外,旅游產業即將成為黑龍江省的支柱產業。因此,應盡快將旅游產業的各項數據指標納入統計月報中,以及時、真實、全面地反應發展現狀、趨勢和問題;應盡快建立旅游貢獻及競爭力等評價指標,以健全旅游經濟核算體系,引導旅游企業快速發展。
綜上所述,旅游產業作為第三產業,其發展必然依托所屬產業和所在區域的整體發展。黑龍江省旅游產業要想快發展、可持續發展,必須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全域旅游為方向,轉變旅游發展方式,謀求民生新福祉,按照習總書記的指示“瞄準方向、保持定力、一以貫之、久久為功”,站在新的高度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在提質增效、轉型升級中推進旅游產業盡快成為黑龍江省的支柱產業,開創龍江旅游的新篇章。
[參 考 文 獻]
[1] 李晶琳.2016,旅游業增長勢頭強勁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N].黑龍江日報,2017-03-07.
[2] 周琳.中國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制度障礙及解決之策[J].學習與探索,2015,(8):115.
[3]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的通知[EB/OL] .中國政府網, 2016-12-26.
〔責任編輯:屈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