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
行動導向法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黃鶴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
計算機基礎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保證學生能夠熟練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將行動導向法應用在其中不僅能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提升計算機基礎教學質量。本文就此展開了討論,詳細分析了如何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應用行動導向法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行動導向 計算機基礎 教學 應用
目前,行動導向法已經成為職業教育的主流模式。它不僅僅能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還能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此,計算機專業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教學理念,結合計算機基礎教學實際,合理應用行動導向法,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
行動導向法是以學生為中心,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行動導向活動能夠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參與到教、學、做于一體的學習中。最重要的是行動導向法更加注重學生個體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自主選擇、決策,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另外,就計算機基礎教學而言,其實踐性比較強。結合更加偏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行動導向法,能有效增強課堂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更何況,職業教育主要就是以就業為導向,在學生學習階段加強學生職業行動能力的培養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實踐行動導向法應當實際考慮不同崗位對人才的需求,而后以實際崗位職責為載體,引導學生通過完成項目,獲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當確保設計的項目能夠涵蓋所有知識點,并符合實際教學需求。
另外,設計的項目還應當滿足以下要求:一是要貼近崗位實際,貼近學生生活,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二是要能夠真正引導學生綜合應用已學過的知識解決項目問題,突出項目的實踐性、實用性。三是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合理把控項目難度。四是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對學生加以引導,使其能夠順利完成項目任務。
教師還應當根據學生實際合理劃分小組。一般情況下,每個小組人數可控制在4到5人左右。同時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小組推選出組長,負責項目的傳達、指導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劃分小組時,教師要盡量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合理搭配小組成員。
項目實施的階段就是小組成員按照計劃完成指定工作的過程中。該階段是行動導向教學的核心。通過項目完成,既能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也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
在此過程中,教師主要就是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并將其應用在項目的完成中,最終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例如,在Word表格的具體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這種項目教學法。教師安排學生以全班同學為目標,預制一個叫做“畢業生信息登記表”的表格。這份表格的制作不僅需要學生對該表格的制作進行具體策劃;學生還要學會如何確定資料、如何采集信息,如何確定數據等各個環節。策劃完成后,具體操作如何分配,如何安排,又是如何復查,最后又是如何確定信息的有效評價,所采集信息是否都是有效、有用資料等,都需要學生學會處理,這就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
行動導向法的應用方式多種多樣。教師在應用過程中應當依舊教學實際、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比較常見的幾種行動導向教學方式如下:
(1)情境模擬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是指教師通過搭建接近真實的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實踐,從而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知識與技能的提升。比如在PPT制作的學習中個,就可以設置為客戶講解案例的教學情境。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對PPT知識的掌握能力,還能為學生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2)案例教學法。主要是指教師以典型案例為主要研究對象,在課堂上精進行講解,使學生在案例剖析中熟練掌握相關知識。比如在有關網站知識的講解中,教師就可以選擇比較典型的網站進行講解,從而讓學生直觀、形象地了解到網站知識。
(3)項目教學法。主要就是以課程項目為依托,設計項目任務,引導學生參與到項目的計劃、決策、實施、評價等階段中,最終使學生獲得實踐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表格知識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制作表格。這樣學生就能夠注意到表格制作中的每個細節。
綜上所述,行動導向法對于提升計算機基礎教學質量非常有效。為此,教師應當重視結合教學,合理設計行動導向法的應用步驟,并選擇合適的應用方式,充分發揮出行動導向法的優勢,從而提升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應用能力。
[1]楊桂冰.行動導向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實踐分析——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為例[J].2011,(08):178-179.(2011-08-01)[2017-08-09].
[2]熊朝陽.行動導向法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11(17):147-148.[2017-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