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合唱藝術也是聲樂藝術,美妙的聲音狀態是合唱藝術的需要,更是合唱基礎訓練的重要內容,它包括合唱的氣息訓練問題,發聲訓練問題,音準、節奏訓練問題等方面,合唱隊員需要通過系統的合唱訓練來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以提高合唱的整體效果。本文筆者將自己在合唱和聲樂方面的學習實踐經驗整理成文,是對自身學業的總結,同時也希望得到合唱界各位老師及朋友們的指正。
【關鍵詞】:合唱訓練;基本方法;氣息;音準
合唱是一種集體歌唱的音樂形式,但并不等同于獨唱的集合,而是一種尋求共性的藝術形式,因此,在集體中,聲樂方面在共性上的要求極為突出,而這些共性要求需要經過一定的訓練才能獲得。
一、呼吸氣息訓練
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不僅是歌唱發聲技術的需要,而且是合唱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段。我國傳統的歌唱理念也講求“善歌者必先調其氣”,由此來看,在歌唱過程中正確的運用呼吸器官非常重要,它既是歌唱的基本技術,也是歌唱技巧的最高要求。正確的聲樂呼吸是自然和放松的,聲樂呼吸是在日常呼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胸腹式聯合呼吸法是目前被認為科學的、符合藝術要求的聲樂呼吸法 , 這是一種運用胸腔、橫膈膜和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氣息的呼吸法。
緩吸緩呼是聲樂呼吸中最基礎的,也是合唱呼吸訓練中常見的呼吸方式。練習時全身放松,通過鼻腔將氣息緩緩吸入,可通過“吹蠟燭”的方法練習:使用“聞花式”吸氣,待氣息吸飽后緩慢的吐干凈,此時應注意全身放松,避免肩膀抬起過度用力。急吸急呼在合唱中也非常常見,有點類似于狗喘氣 ,吸氣不能過分飽滿,急呼時,用短促而集中的力量把氣流推出,這時最容易感到腹部、橫膈膜和肋部肌肉在控制呼吸的作用。我們可以通過發跳音“si”來練習,剛開始難度不宜過大,以四分音符為主,重點體會腹部和橫膈膜在控制呼吸時的力量,熟練后可加入十六分音符、小附點、小切分等相對密集復雜的節奏,由慢到快,循序漸進的練習。
以上的氣息練習方法更針對于合唱隊中每一個獨立的個體,但就整個合唱隊而言,一般有三中呼吸類型,整體呼吸、聲部呼吸以及循環呼吸。整體呼吸是指各聲部在規定的地方按要求統一呼吸,一般在主調織體的音樂中使用。聲部呼吸是以聲部為單位在各自聲部音樂表達需要時換氣,在演唱復調織體的音樂時較常用。循環呼吸是合唱特有的一種呼吸方法,在演唱長時值樂句時,合唱隊員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時間,自由的換氣,以取得長音不間斷的效果。蘇聯著名聲樂家梅德維捷夫曾說:“呼吸是本,解決了呼吸問題,聲音也就得到了解決,只要用好有支點的呼吸,則聲音就能在一個統一的位置上出來”。所謂呼吸的支持點是指氣息的保持,即保證氣息呼出時均勻而有節制。在練習時,做“吹口哨”的口形,打開胸部,松開腹部和橫膈膜,讓肺里充滿空氣,然后保持短暫的穩定,接著唱出 “嗚”或“啊”的長音,讓聲音伴隨氣流緩緩而出,自始至終保持勻稱的力量作支持,可先以單音進行練習,注意口腔內部打開,哈欠狀態,氣息平穩,始終保持吸氣狀態,用中等力度演唱,待聲音統一后,可由單音過渡到音程進行練習,例如:高低聲部分別唱小字一組的“F”“A”,要控制好氣息的使用,才能產生良好的聲音質量,可以說氣息是歌唱的原動力和基礎,因此,氣息訓練是每一個合唱團必須堅持做好的功課。
二、發聲音色訓練
發聲訓練的基本任務是統一合唱的發聲狀態,協調合唱的基本音色。在這一階段的訓練中, 應強調規范的發聲練習,遇到的首要問題是合唱隊員的發聲狀態各不相同,必須將隊員的發聲狀態引向正確,達到合唱的協調。為了達到合唱的協調,要求隊員要形成一致的發聲狀態,結合合唱發聲的呼吸訓練、起句和收句訓練、獨立性訓練、協調性訓練、共鳴器官的運用以及咬字吐字等各環節的訓練,正確處理好演唱過程中音量、音色和音準的相互關系,使合唱隊員掌握合唱發聲訓練的基本方法。
要想發出美妙的聲音,穩定喉頭位置及適度打開喉嚨是關鍵。喉頭上抬可造成舌根緊張、喉咽腔堵塞,發出的聲音擠、壓、卡、扁、白;過分向下壓迫和撐開喉嚨則會造成喉部肌肉過緊,聲音空虛而悶暗無光。因此,正確的喉嚨位置應該處于吸氣后靜止時的位置。在這個位置上,咽腔自然拉長、共鳴腔體擴大,發出的聲音圓潤、渾厚通暢。很多人都推崇用打哈欠的感覺去尋找喉嚨打開狀態的方法,我認為此方法只適合于有一定歌唱基礎的人,因為打哈欠時人的精神狀態是消極的,面罩共鳴腔體不能充分打開,聲音位置太低、缺乏流動性和積極性,對于初學者來說仍然很難進入狀態。可以嘗試用“驚訝”的感覺來獲取打開喉嚨的狀態。在做“驚訝”感覺時,不僅喉嚨打開了,聲音的位置也上去了,并且聲音顯得很積極。
在合唱訓練中,發音的練習不是孤立的,要與氣息、共鳴等訓練結合起來。通過一系列的訓練,讓每個合唱隊員建立起正確的發音觀念,并給聲音一個造型,讓喉部肌肉對正確的聲音產生記憶,并在以后的發音瞬間喚起這種記憶這就產生了音色的問題。音色是表達音樂情感基本的要素之一,是合唱隊以聲音塑造形象的基礎。高質量的聲音色彩能反映出細膩的情感變化,能使合唱隊整體的聲音完美和諧,能清晰地反映出和聲行進的邏輯。為此,要從合唱隊員的整體感受和整體意識入手,要把那些凌亂的,差異很大的個體音源按預先設計的要求統一訓練,提出明確的要求,在發聲訓練中,可以控制音量輕聲地演唱,使同學們感受到統一音色帶給他們的全新感受。要注意換氣、呼吸、力 度、頓音、附點節奏、重音、漸強漸弱的等細微變化的處理等。在統一音色的過程中可帶合唱團做以下發聲練習:
用母音“嗚”、“啊”來練習,不斷調整達到音色的統一。通過一系列訓練使音色純凈、甜美、 優雅,在歌唱時會產生宏大的音量和寬廣的音域,在結合旋律的進行中,自然會產生強烈的感染力,為增強合唱藝術的表現力奠定良好的聲音基礎。
三、音準協作訓練
合唱是一種多聲部的音樂歌曲演唱形式,合唱作品的內容表現與音響的協調是分不開的,而音準則是構成音響協調的基本條件之一。由于聲部之間合理的音準、音高關系構成了協調中的諧和,因此諧和與合唱作品的內容揭示有著極為緊密而不可分割的聯系因此,合唱演唱者在演唱時必須根據作品的要求對所唱的音程、音高加以新的理解,使這些音變成活的樂音。
多聲部合唱的音準訓練應起步于保證同一聲部音準的基礎上,最終達到各聲部合作時和聲音準的目的。排練中適當的加強視唱練耳的技巧訓練和多聲部練聲曲的音準訓練是很有必要的。如音階訓練,可分為自然音階、半音階、全音階。訓練時應注意音階中各音的穩定性與傾向性。
C大調自然音階:
半音階:
在合唱中,一個聲部在旋律進行中存在著橫向的旋律音程關系,屬于單一聲部,成為部分的諧和,聲部間縱向形成的和聲音程關系屬于合唱整體,成為總的諧和,因此合唱的音程訓練既要包括橫向的旋律音程訓練,同時也要進行縱向的和聲音程訓練。特別在縱向的和聲音程訓練中,要求合唱隊員在演唱過程中始終傾聽其他聲部,在和聲中保持良好的音準,已達整體的諧和度,這也是培養合唱隊員相互合作的意識和能力的重要途徑。可以根據合唱團的具體水平編寫不同類型的練習曲來練習,如:
和弦訓練對于每個合唱團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和弦是構成多聲部合唱作品的主要素材之一因此隊員的和弦演唱能力非常關鍵,與合唱中的音程訓練一致,和弦訓練也要求明確各類的和弦的協和度、色彩以及和弦中各音的傾向性,特別是三音的傾向性。
總之,要在日常訓練中重視音準訓練,采用簡單易懂的方法,明確音與音之間的關系,和聲進行橫向移動和縱向移動都不可忽視。并且要讓合唱團員明白他所在聲部的職能,甚至到每個單音的特定位置,在演唱過程中,每個人都應時時留心四個聲部的音響和每個樂句,每一組和弦的實際效果。另外,還要培養耳朵的聽力和辨別力, 特別要能判斷自己演唱的音高是否準確。同時每個成員更要發揮在集體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要訓練各成員的敏捷性、準確性、靈活性和集體適應性。各成員只有在熟練地掌握這些技巧后,才能衍生合唱作品藝術再現時的完美效果。
合唱藝術在表現、反映現實生活的同時,其藝術形式本身所具有的群體性顯現出來的團結組織作用,以及相應產生的教育作用強化著人們的集體意識,增強著社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過合唱學習,在審美能力、審美認識、審美判斷上得到的經常性和持續性的積累,將有助于提高整個民族的整體素質。合唱是美妙的,但是訓練方法更重要,它使我們更好的欣賞好的合唱音樂,幫助我們快捷、有效率的到達音樂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