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宴酒坊酒業,可能大家都不是很熟悉,但就是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鄭州本地酒企,日前卻做了一件震驚整個豫酒界的大事——6月1日,由鄭州宴酒坊酒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鄭州五糧一號”成功出口到泰國,實現了豫酒零的突破,令業界為之震驚和側目。
他們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記者專訪了公司董事長毛同生。
家鄉情懷:
誓釀高品質鄭州地產酒
馬寨工業園地處鄭州西南,距離市區約6公里,鄭州宴酒坊酒業有限公司就坐落在這里。采訪中,毛同生告訴記者,馬寨自古就是有名的酒鄉,其釀酒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初期——周悼王朱安潢(朱元璋五子周定王朱櫹玄孫),當年不貪戀權勢卻癡迷造酒,乃至“奪人宅第,以張酒肆”,后來明孝宗朱祜樘下令封了他的酒窖,朱安潢受到刺激郁郁而終,死后葬于他生前造酒的地方,就是今天馬寨鎮墳上村附近的“悼王墳”。
毛同生說,受這段傳說多年的影響,他從小對酒有著特殊的感情,直至2007年投身白酒銷售行業,成立鄭州宴酒坊酒業有限公司。在此期間,雖然公司業務蒸蒸日上,但他也目睹了國內白酒業假酒、劣質酒充斥市場的種種亂象,下決心要打造一款可以代表鄭州形象的優質地產酒。2010年,他暫停了如日中天的白酒銷售業務,在馬寨鎮工業園投資1.08億元開始建設酒廠和釀造基地,決心向當時國內的濃香型白酒老大五糧液看齊,用同樣的五糧工藝給家鄉父老及消費者釀造一款健康、好喝的純糧酒,并將首款產品命名為“鄭州五糧一號”。此舉得到了鄭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撥付專款幫助他們成立了鄭州酒體工程研究中心。
匠心釀造:
五年不賣酒,七年出精品
酒廠初具雛形,人才成了當務之急。2010年,他遠赴四川宜賓,請來了剛剛退休的五糧液酒廠高級工程師劉太昌。從窖池設計、窖泥制作到生產酒曲、五種糧食的投糧比例、發酵的方法、跑窖出池及蒸餾等工藝,嚴格按照五糧液的要求釀造生產。
時間來到2016年,此時毛同生和他的宴酒坊酒業,已經5年沒賣過一滴酒,用別人的話說“白白錯過了一年幾千萬元的利潤”。但另一方面,他們按照五糧標準精心釀造的首批原酒,也已經儲存了整整5年,是時候該瓜熟蒂落走向市場了!為了把好質量關口,在河南省酒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蔣輝的建議下,毛同生邀請河南省食品研究所白酒研究室原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劉建利到廠里掛帥,成立了由劉建利、毛同生、蔣輝、劉太昌以及出身于釀酒世家的國家級釀造師高學民、國家級評酒委員張啟振,國家輕工業食品質量監督檢測鄭州站站長張開建,河南省酒業協會總工程師趙書民,國家注冊高級品酒師、釀酒高級技師武紅亞,國家級品酒委員張福友,河南省酒業協會白酒分會秘書長王楊,來自四川的國家級釀造師曾德松等12人組成專家團隊,從釀造、儲存、酒體設計層層把關,確保歷經5年釀造、7年打磨出來的酒,瓶瓶都是精品。
2016年12月,“鄭州五糧一號”正式誕生了,這也是宴酒坊用自己的原酒、自己的技術生產出來的第一款酒。經試生產、專家論證、經銷商品鑒、消費者體驗,最后經國家級食品檢驗機構檢測,今年5月正式面市,由此拉開了宴酒坊生產優質鄭州地產酒的序幕。
出奇制勝:
產品熱銷泰國訂單不斷
為了能給自己花費7年心血精心打磨的寶貝找個好“婆家”,毛同生提前一年就開始了市場謀劃。不巧的是,此時全國白酒市場依然低迷,省內市場在國內大牌白酒的擠壓下同樣機會寥寥。自己的產品應該賣到哪里呢?
一向不喜歡走尋常路的毛同生,經過深思熟慮很快便有了新的經營思路,那就是:出口,創匯,將酒賣到國外去!因為國外白酒市場此時尚是一片空白。自己為何不嘗試一番替國內兄弟酒企蹚蹚路呢?
經過初步了解,毛同生把第一個計劃攻克的市場鎖定為緊鄰的泰國。并很快向那里派去了市場開發人員。經過不懈努力,2016年年底辦好了出口泰國的所有手續,并找到了經銷商——泰國銀河集團,第一次合作他們就與宴酒坊酒業簽訂了1萬件、價值600萬元的進貨合同。今年5月29日,首批“鄭州五糧一號酒”抵達泰國曼谷當地市場開始銷售,僅用了13天時間,1萬件酒就銷售一空。鑒于火爆的銷售情況,他們又與宴酒坊酒業補簽了10萬件的供貨合同。
火爆泰國后,宴酒坊一舉成了豫酒的驕傲,大批國內媒體獲悉后爭相跟進報道,聞訊后的國內經銷商、消費者也紛紛來電、來廠詢問和訂購,在消費者和媒體的盛贊聲中,“鄭州五糧一號”國內市場啟動的大幕,也即將華麗地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