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基因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汪建承諾,至少5年內不減持華大基因股票,將繼續做好長線投入,不急于近期短平快。
7月14日登陸創業板的華大基因,上市后創下連續19個漲停,股價也由16.37元/股,最高漲至114.88元/股,市值最高時接近460億元。
成立于1999年的華大基因,是深交所第2001家上市公司,首次公開募股的發行數量為4010萬股,發行價格為13.64元/股,募集金額5.47億元,募集資金凈額4.83億元。
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汪建承諾,至少5年內不減持華大基因股票,將繼續做好長線投入,不急于近期短平快。
在華大基因的曲折融資路上,有種逆襲的感覺,這背后有著怎樣的資本暗戰?
關注點不在市值上
公開資料顯示,華大基因前身為深圳華大基因醫學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7月9日,由華大控股、華大農業共同出資設立。2015年6月23日。華大醫學整體變更設立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通過基因檢測等手段,為醫療機構、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等提供基因組學類的診斷和研究服務。
在過去3年多的時間里,華大基因吸引了40余家投資機構,雖然每次開出的價格都稱得上“天價”,但仍舊吸引了大量資本追逐。
作為國內基因檢測行業龍頭,此次華大基因發行總數4010萬股,發行價13.64元,發行市盈率22.99倍。
招股說明書顯示,華大控股是華大基因的控股股東,在發行前,直接和間接持有華大基因42.42%的股份;汪建持有華大控股85.30%的股份,為實際控制人。汪建間接持有上市公司32.51%的股份,按照華大基因總股本40010萬股計算,汪建持有華大基因股份13007.25萬股。
華大基因的高估值和眾多機構搶投此前一直為外界熱議。招股書顯示,華大基因擁有43家機構股東。包括紅杉、軟銀、云鋒基金、深創投以及和玉高林等眾多投資機構。
7月14日,華大基因開盤后股價上漲43.99%,至19.64元/股。根據券商機構對華大基因上市定位區間預測,預估價格區間在50~94.4元。據此測算,后續汪建的身家或繼續水漲船高。將達到65億~123億元。
興業證券醫藥團隊預計該公司2017~2019年每股收益分別為1.06元、1.45元、1.87元,考慮到可比公司的PE水平,行業周期及公司的盈利增長情況,給予公司2017年75倍至80倍市盈率,預測公司的合理價格在79.5~84.8元。
在發布會上,汪建對華大基因的目標和理念進行了強調,他希望媒體和投資人能把關注點放在造福全人類的基因事業,而不是股價。
汪建表示,在產業領域,我們也會贏得市場,創造產業輝煌,帶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重回報。依托基礎科研的源頭創新,產業更具生命力;從民生服務切入,也更具有競爭性和拓展性。汪建更許下承諾,至少五年內他本人不減持華大股票。基因殘疾類疾病不減少,我不僅不減持,還會繼續留在深圳市殘疾人聯合會工作。
上市路一波三折
在最美的時候遇見,是癡情男女的幸福,卻是投資人的遺憾。
這一刻,華大基因等待了數年,曾先后經歷多次融資和20余次重組。
A股借殼、港股上市、創業板IPO、上市中止,關于華大基因上市的種種傳聞與事實紛繁復雜,撲朔迷離。在資本與監管的裹挾之下,華大基因像一個矛盾的綜合體,充滿希望而又步履蹣跚,神秘虛幻,卻又必須跌落凡塵。
在2014年,市場上一直傳聞華大基因將在這一年赴港上市,但最終卻不了了之。
2015年12月,華大基因向深交所遞交了創業板上市的申請。根據方案,華大基因準備發行新增股份4000萬股,募集資金17.32億元,這一數字占到了華大基因截止到2015年6月30日凈資產比例的58.20%。但屢屢出現的壞消息,卻讓這一切橫生枝節。
2016年11月3日上午,有消息稱,華大基因IPO被中止審查。消息稱,根據證監會統計資料顯示,截至10月27日,深圳華大基因IPO審核狀態顯示為中止審查。中止情形顯示為:申請文件不齊備等導致審核程序無法繼續。最終證實是一場“烏龍”。
“中止”與“終止”顯然不是同一回事,華大基因的上市歷程也可以繼續下去,但經過一段時間的“中止”,原本基本能夠在2017年年初上市的華大基因,將不得不再度向后拖延。
2017年3月14日,華大基因在證監會網站更新披露招股說明書,當晚,證監會就對其下發了反饋意見,其向華大基因詢問了59個問題,其中公司獨立性、機構股東適格性等事宜均被重點提及,而“華大基因自身是否獨立于控股股東”“43家機構股東持股是否合規”等問題成為監管關注的重點。
2017年6月27日,華大基因發布了《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初步詢價及推介公告》,公告顯示,華大基因股票將于2017年7月5日正式開放網上網下的申購。
雖一波三折,終塵埃落定,敲響A股資本市場的鐘聲。
讓人類活得更美好
華大基因是國內基因測序的行業龍頭,布局了基因測序全產業鏈,包括上游的測序儀及試劑、中下游的基因測序服務提供,并在無創產檢、PGS/PGD、腫瘤診斷及治療、伴隨診斷等方面具備領先優勢。
未來在哪里?華大基因多位高管均表示,生育健康、基礎科研、藥物、復雜疾病四大領域仍有很大發展空間,繼續深耕才是王道。
華大基因涉及人類、醫學、農業、畜牧、瀕危動物保護等分子遺傳層面的科技研究,其主營業務分為四大類,生育健康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服務、基礎科學研究服務、復雜疾病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服務、藥物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服務。
目前,公司七成毛利來自生育健康類服務。如無創產前基因測序業務等,還涉及婚前的遺傳病的基因檢測、新生兒代謝病的篩查、耳聾基因的篩查,藥物基因組的檢測甚至腫瘤等多個領域。
近年公司業績表現亮眼,2014年至2016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1.32億元、13.19億元、17.11億元,分別實現凈利潤5852.98萬元、2.72億元、3.5億元。據招股意向書披露,公司2017年第一季度保持良好經營態勢,實現營業收入3.8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7.99%;實現扣除非經常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7650.35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8.52%。
汪建強調,“把所有的疾病抹掉”并非一句空話,華大基因從深圳、西藏開始做,“為全人類服務,我們的收入有多高,產值有多大?你自己算,不需要我們算,我們的目標從來沒有改變過。經濟目標是我們的目標之一,但是絕對不是我們的核心目標”。
據悉,華大累計完成了200多萬例無創產前檢測,檢出了1.5萬多名“唐氏胎兒”,準確率在99%以上。還完成了上百萬例耳聾相關基因篩查,幾十萬例的遺傳性基因病排查,200多萬例婦女宮頸癌HPV病毒分型檢測,600多萬例的腫瘤標志物篩查。
華大基因未來能否借助上市融資平臺跨越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