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田納西·威廉斯的著名劇本《玻璃動物園》一直被看作是一部充滿悲劇色彩的戲劇作品,而女主人公勞拉被認為擁有自卑心理的逃避者。本論文認為她雖然是一個逃避者,但是最終選擇了從易碎玻璃動物園中走出來。本論文通過阿德勒的自卑情結理論,具體分析勞拉如何走入和怎樣走出玻璃動物園,使讀者看到這個悲劇故事中的希望。告訴讀者只有直面缺點才能走出封閉的世界,并建議讀者要建立自信的世界觀。
【關鍵詞】:勞拉;玻璃動物園;自卑情結理論
田納西·威廉斯是一位美國的,同時也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劇作家之一。《玻璃動物園》被看作是他的半自傳體小說。女主人公勞拉是一個幾乎與社會隔絕的人。她因為跛腳就變得很自卑,正是出于這強烈的自尊心與自卑感,她輟學呆在家里,整天陪伴著自己收集的玻璃動物們。因為在這個“玻璃動物園”里,她不用和任何人接觸交談,她沉浸于父親留下的老唱片中及和玻璃動物們的暢談中,生活在自己創造的“玻璃動物園”中。本論文通過阿德勒的自卑情結理論,具體分析勞拉如何走入和怎樣走出玻璃動物園。
1.勞拉如何走入封閉的門
1.1身體的殘疾
勞拉是一個身體有點殘疾的女孩,她非常關注自身的殘疾。當媽媽阿曼達和她說:“沒有事業心的女孩子通常到頭來總是嫁給一個有錢人。妹妹,你就應該這樣做!”時,勞拉關注的不是這樣做會不會違背道德,而是“可我是個――跛子啊!”。這說明她從內心深處因為她的身體殘疾而自卑。顯而易見,勞拉已經不僅僅是自卑,而已經達到了自卑情結。因為勞拉的自身缺陷已經影響到了她內心和正常生活。腿上的支架走起來的聲響讓她變得異常敏感,盡管別人未必在意,可對勞拉來說,那聲音響得象打雷似的。由此看來,勞拉把自己的缺點無限放大了。勞拉被送去學打字,由于自己的自卑,她在測驗時直接嘔吐、暈倒。所有的這些表現,正印證了阿德勒的觀點。他指出,如果一個人某種器官功能不足或有缺陷,就會產生自卑感。身體器官有缺陷的兒童,經常將自己和他周圍的人相比較,而感到氣餒。他們太多是關心自己的感覺,當發現自己已喪失在這個社會中扮演有用的角色的希望之后,就會覺得自己被這個世界所侮辱,進而產生對前途的悲觀情緒 以及對父母、對他人、對社會的敵視感,這就妨礙了與他人的正常合作關系。
1.2爸爸的出走
由于從小缺少父愛, 勞拉缺少安全感,總是覺得周圍充滿了敵視的眼光。這使得勞拉害怕出門,只在家中與一群玻璃動物為伴,生活在她自己的封閉的世界里。阿德勒在他的書《自卑與超越》第六章家庭的影響中指出,在家庭生活中,父親的地位很重要。在不幸婚姻中 長大的孩子,不可能訓練出合作之道,他在今后的社會生活中一定會遇到障礙,缺乏合作精神。為了追求自己喜愛事業,父親在勞拉很小的時候就離開她和母親。家庭生活中缺少父母合作,使勞拉丟失了與人合作的能力。所以,她拒絕交流,選擇了逃避,把自己封閉在自己創造的“玻璃動物園”中。
1.3媽媽的影響
阿德勒在他的書《自卑與超越》第六章家庭的影響中指出,每一位母親都應該訓練自己的母道,要真正對孩子有興趣,和孩子很好地互相合作。母親不僅應該使孩子和她很好地合作,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學會與其他人平等合作,否則,孩子難以發展自己的獨立性。
但是阿曼達作為母親卻選擇逃避的態度去對待女兒的不健康,而且她在很多方面也給了女兒勞拉很大的壓力,使她不能健康地去生活。當女兒提到自己跛的事實或兒子提到時,媽媽很拒絕提“跛子”這兩個字眼。媽媽的逃避和過度保護,使勞拉雖然知道自己跛的事實但不能去真正用積極的態度正面面對。阿曼達經常夸耀自己的過去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但無形中卻給了勞拉很大壓力。而且阿曼達對勞拉抱有超過她實際能力的期望,并在勞拉沒有完成期望時,用消極的態度面對。阿曼達出生南方沒落貴族,教給孩子們南方的儀態,但所有的這些禮教對生性敏感的勞拉來說是一種束縛。就像她喜歡吉姆但是不敢去表達,選擇把情感壓抑下來。
2.勞拉怎樣打開上鎖的心
2.1 吉姆的主動搭話
吉姆主動與勞拉交談,而且主動引出話題。讓自卑的勞拉覺得還有人愿意與自己交流,聽自己訴說。而且與主動的吉姆相處,讓被動的勞拉比較舒服。在吉姆問勞拉要不要吃口香糖時,一開始勞拉是拒絕的態度,因為她已經習慣于逃避而呆在自己創造的封閉世界里。但是在吉姆主動搭話以后,勞拉選擇去接受口香糖,這一舉動說明了勞拉在自己封閉的內心上開了一道小小的口,讓外面世界的陽光稍稍灑進來。
2.2吉姆的肯定和鼓勵
由于勞拉的自卑她覺得自己很渺小、微不足道,沒有人會注意到她。但是當知道吉姆還記得以前叫她藍玫瑰時,自己內心的肯定就會增加一分。而且吉姆指出自己也有這樣的缺點。因為吉姆擁有相同的缺點,勞拉覺得自己并沒有那么特殊,原來這是所有人都有的。就像阿德勒提出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沒有一個人對其現時的地位感到滿意”,勞拉找到了和其他人的共同點并開始去注意自己的優點。吉姆還告訴勞拉“你很漂亮,但漂亮地和別人不同。由于與眾不同所以就更漂亮了!”這讓勞拉知道別人沒什么了不起,自己與眾不同。她拉近自我認知與真實自我之間的距離,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
2.3吉姆的帶領
音樂響起,吉姆邀請勞拉跳舞,勞拉覺得自己不能。吉姆看到了本質說“你的自卑感又作怪了!”帶領勞拉起舞,走出自卑。雖然最后,吉姆說出他已有未婚妻的事實使勞拉愛情夢破碎,但是在他們跳舞過程中打碎的獨角獸和最后勞拉吹滅蠟燭,預示著勞拉選擇走出封閉的世界。
勞拉之所以能走出封閉的世界是因為吉姆幫助她認識到了封閉的癥結--自卑。并且通過鼓勵讓她能看到自己的優點,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無限地去擴大自己的缺點。勞拉知道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自己和其他人沒有不同。
阿德勒說消除自卑情結最好的方式就是與社會建立合作,即與社會中的人進行交流。勞拉也正是由于與吉姆進行了接觸和交流,才更好地認清了自己,走出了封閉的心門。
結語
從阿德勒的自卑情結理論看,勞拉因為自卑選擇去搭建一個玻璃動物園躲在其中,而拒絕與外界交流。是吉姆的出現,使她與外界進行合作而逐漸走出玻璃動物園。任何人都有自卑,而與社會合作是脫離自卑、贏得超越唯一正確的方式。只有正式內心的困惑、改變舊的生活、走出封閉的世界,才能收獲新生。我們要樹立自信的人生觀,不要無限放大自己的缺點,要看到自己的優點。
參考文獻:
阿德勒.自卑與超越[M].北京: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
胡娜,曹發菊.易碎的心靈-論玻璃動物園中勞拉的性格及成因[J].經典重讀,2006(12):55-56.
李娟.淺析玻璃動物園中人物的困惑與覺醒[J].文教資料,2012(1):63-64.
李映崇.玻璃動物園中勞拉的性格淺析[J].外國文藝,2012(5):104.
梁英.殘缺的身軀、破碎的夢想-運用殘疾人家庭動態理論分析玻璃動物園中人物的悲劇命運[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9):161-163.
唐琳琳,孔繁婷.玻璃動物園中父親形象的缺場[J]文學教育,2008(11):142-143.
作者簡介:潘君芳(1993-),女,漢族,山西忻州人,研究生,英語語言文學碩士,單位:云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