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物傳記應當是集真實性與文學性于一體的文學創作,以提升作品的可讀性和藝術性。以華盛頓·歐文晚年傳記作品《華盛頓傳》(第一部)[1]為藍本,從三個方面具體分析文學性在此傳記作品中的具體傳達:即如何通過朦朧傳奇色彩的描繪、個性鮮明的人物刻畫和真摯的情感抒發來凸顯文本的文學性,增強整部傳記作品的可讀性和藝術性,從而進一步實證文學性在傳記文學中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關鍵詞】:人物傳記;文學性;《華盛頓傳》;華盛頓·歐文
引言
傳記文學往往被歸于非虛構文學的范疇,承擔著傳遞人物生平事實和信息的任務,這也是傳記文學歷史真實性的體現,但在強調真實性的同時,傳記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其中的文學性傳達卻被許多學者所忽視或輕視。正如趙白生在《傳記文學理論》一書中所提及的,傳記作家在寫傳的時候,往往會運用技術性的虛構,即創作中的各種文學手法,以創造出一定的美學效果。[1]要想使傳記具有較高的可讀性,除了真實性的基礎原則之外,傳記作者必須注入一些文學性的元素,以提高其審美性,實現作品本身的藝術升華。目前雖有部分學者對傳記作品的真實性與文學性進行探究,但對具體傳記文本進行的文學性分析卻并不多見。對此,本文將以《華盛頓傳》(第一部)的漢譯本為例,具體賞析這部作品中的文學性傳達,即華盛頓·歐文是如何通過文學性的創作手法塑造出華盛頓這一人物形象的:具體將從朦朧傳奇色彩的描繪、個性鮮明的人物刻畫以及真摯的情感抒發這三個方面來進行探討。
一、朦朧的傳奇色彩
歐文十分看重古代遺風,尤其喜歡關注一些奇聞軼事,這在他的許多作品當中都有所顯露,就是在以實為重的傳記作品中我們仍能感受到歐文筆下的浪漫氣息。這在本傳記第一章“家族史”中表現的最為明顯。在刻畫傳主時,歐文并沒有把時間軸的起點定位在其出生之時,而是將其往前拉了6個世紀之久。從諾曼征服時期開始,歐文根據相關歷史文獻,為我們詳細翻閱了華盛頓的家族族譜,盡忠職守的騎士、誓死捍衛修道院權益的修道院院長、奮戰沙場的將領等等無一不向我們彰顯了這個家族的輝煌、才能和高貴。正如歐文在本章最后一句所說:世襲的頭銜可能只是一個虛名;但世襲的美德卻給予了任何世襲光環所無可比擬的與生俱來的高貴。
我們似乎感受到了華盛頓的才能和優良品德是流淌在其血液中的,是與生俱來的。這無疑為傳記主人公增添了一抹傳奇和浪漫的色彩,讓我們從一開始便對傳記主人公心存敬畏。
歐文基于歷史事實和所得到的相關資料,通過浪漫的文筆對這些資料進行再加工,讓讀者感受到了其間所傳遞出的傳奇意味。這無疑是一種非常高超的文學性藝術創作手法,通過這種傳奇化的語言,歷史和軼事似乎超越了歷史本身的真實和客觀,實現了話語在表達、敘述、描寫、審美等方面的升華,成為感染并打動讀者內心的文字音符。
二、個性鮮明的人物刻畫
喬納森·卡勒在《文學理論入門》中將西方學界就文學性所作的定義劃分成五大類。[2]對此,史忠義將其第一種定義稱為形式主義的定義,即傳記作品的主旨便是寫人,如果能將傳記作品中的人寫活、寫生動,那么傳記作品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鮮明生動、感人心魄,實現了作品的文學性。[3]馬良春也曾就傳記的科學性和文學性問題提出,“藝術性(文學性)實際是一個寫作手法的問題,傳記文學應該帶有創作的特點,要描寫出有血有肉、活靈活現的人,給人以立體感。” [4]因此,刻畫個性鮮明的人物成為了實現作品文學性、增強作品可讀性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筆。在《華盛頓傳》中,歐文通過性格刻畫、細節鋪陳、環境渲染等藝術手段將各色人物尤其是傳主華盛頓的鮮明個性生動展現在讀者面前,在豐富飽滿的人物交集中將這首有關美國國父的人生樂曲譜寫得更加精彩動人。
傳記最多的筆墨自然是落在對傳記主人公華盛頓的刻畫上,其中有許多對其為人處事方面的直接描寫,以下是摘錄的一處文段。
在英法戰爭大草甸一役打響前夕,華盛頓在給丁威迪州長的一封信中寫道:“……我必須奮起反抗?!梢苑判?,無論法軍何時發動突襲,我都不會措手不及,這也是我可以向您承諾的;但除此之外,我無法承諾更多。如果您聽到我們遭受襲擊的消息,那么我相信與此同時您還會聽到只要還有一線希望,我們就會戰斗到底的打算?!?/p>
在英法戰爭期間,歐文為我們生動再現了英國、法國以及印第安人之間的利益糾葛,并再現了許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如“聰慧、有著一腔愛國熱血,但卻十分固執”的印第安人首領亞王;“頭腦極為靈活、為人大膽但卻狡猾而危險”的法國間諜拉弗斯;“不懂軍事、缺乏遠見,性格固執、脾氣暴躁、心胸狹窄而且傲慢”的丁威迪州長;“軍事經驗豐富、為人嚴謹、正直寬厚但遇事非常獨斷、性格高傲”的英法戰爭時期出任美國殖民地總司令的愛德華·布拉道克等。通過華盛頓與這樣一些個性鮮明的人物力量的周旋和處理中,我們得以一窺華盛頓審慎、睿智、沉著、堅定和謙遜的性格品質。
三、真摯的情感抒發
文學是人情感的反映,而情感又是一部文學作品的靈魂所在。周小儀指出,現代意義上的文學概念出現之前,對于詩歌本質進行深入探討已不乏其人。其中,浪漫主義詩學在強調有機統一性的基礎上, 做出了相應的情感補充。[5]因此,有機統一性還須加上情感表現性才是文學的本質特征。
《華盛頓傳》雖是一部以客觀事實為奠基的人物傳記,但在歐文的筆下,我們常??梢钥吹狡洳唤浺忾g流露出的真摯情感,尤其是其對主人公品性的肯定和贊美更是表露無遺,這樣強烈的抒情性表達無疑加強了這部傳記作品的感染力,引起讀者的共鳴。
在英法兩國爭奪美洲領土的斗爭中,歐文對于美洲主人印第安人的處境有這樣一句感嘆:“這些可憐的野蠻人??!他們的法國“父親”和英國“兄弟”是想以最仁慈的方式瓜分他們的整個家園??!”兩個感嘆凸顯了歐文對于印第安人所處境地的同情,同時又對他們認法國為“父親”,稱英國為“兄長”的愚昧感到一絲無奈和憐憫,而“仁慈的方式”更是凸顯了歐文對英法兩國偽善面目的諷刺。跟隨者歐文的這一聲感嘆,讀者似乎也恍然大悟,陷入了對印第安人的同情之中。
結語
傳記作品若只以史料堆砌而無任何詩意的點綴,那么其也只能是書架上的一本工具書,無法吸引更多的讀者去了解傳主。在《華盛頓傳》中,歐文在力求真實的基礎上,更有意無意地通過一系列的藝術創作手法來提高作品的文學性和藝術性:通過富有朦朧傳奇色彩的華盛頓家族血統從一開始便引起讀者的強烈興趣,使讀者心懷敬畏之心去了解華盛頓;通過刻畫鮮明的個性人物豐富傳記的內容,將傳主和傳主背后的歷史表現地更加精彩生動,避免走入為傳記而傳記的枯燥泥潭;通過抒發個人的真情實感,將作者本人的情感融入其間,讓讀者產生更強烈的情感共鳴。在真實與虛構的軼事和細節之中,歐文將真實性、故事性、文學性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也因此使得《華盛頓傳》一書成為了文學史上璀璨的一筆。
注釋:
[1]本篇論文以許慶紅教授和柯秀青合譯的《華盛頓傳》(第一部)為藍本,所有譯文均出自于此。該譯本預計將于2017年由中國友誼出版公司正式出版。
參考文獻:
[1] 趙白生. 傳記文學理論[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4:76.
[2] 喬納森·卡勒. 文學理論入門 [M].李平. 南京: 譯林出版社, 2003,1.
[3] 史忠義.“文學性”的定義之我見 [J]. 中國比較文學, 2000, 7(3): 126-127.
[4] 犁耕. 傳記文學的科學性和文學性——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召開現代作家傳記作者座談會[J].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1984, (2):390.
[5] 周小儀. 文學性[J]. 外國文學, 2003, 5: 51-62.
[6] 童慶炳. 談談文學性 [J]. 語文建設, 2009(3): 55-59.
作者簡介:柯秀青(1991—),女,安徽歙縣人,碩士,研究方向: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