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簡要分析產品情感價值產生的背景和原因,明確情感化產品設計的目標,從產品設計的內在情感、外在情感、交互情感——體驗情感三個方面,探討情感價值在產品設計中的表達要領。
【關鍵詞】:產品設計;情感;價值;體驗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工業設計作為藝術學當中的一個重要分學科,正在引起我國政府和企業的極大關注與支持,同時也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顯而易見,設計的“軟功能”日益凸顯,從信息傳播學的角度來看,每一款產品都會給人兩方面的信息:產品功能信息和產品情感信息。產品功能信息往往是產品存在的首要因素,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隨著信息的普及和人們觀念的提升,產品情感方面信息直接影響著產品的存在形式。
一、產品情感價值產生的背景和內涵
1、信息化、科學化的高技術社會背景
隨著科技發展,設計本身的概念和方式也在慢慢發展變化,傳統的藝術設計發展延伸到信息化的電腦視覺藝術、人機界面設計、數碼娛樂游戲、數字音樂、電子出版、網絡社區設計、全息投影、VR虛擬現實等層面,可以看出,設計將更加重視同使用者的對話,并通過與使用者在文化、精神層面上的情感交流,以創作出更加實用而有意義的作品。
2、以體驗為特征的體驗經濟環境
“體驗經濟”一說最早出現于美國未來學者阿爾文·托夫勒1970年寫的《未來的沖擊》一書中,他認為經濟發展在經歷了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等浪潮后,即將迎來體驗經濟的時代。依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可知,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物質需求早已不是主導消費者的購買意愿的最關鍵因素,取而代之的是精神和情感需求。而體驗經濟就是以滿足人們的情感需求、自我實現為主要目標的一種經濟形態。
3、產品設計情感價值的內涵
所謂情感,是人對客體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或愿望的一種體驗。蘇珊.朗格在《藝術問題》中提出:“任何作品,如果它是美的,就必須是富有表現性的,它所表現的東西不是關于某些事物的概念,而是某種情感的概念。”作為實用藝術之一的產品設計,必然也會表現某種情感。情感是設計師們進行創作與想象的動力,情感也體現在設計師們的設計作品之中,是設計師、產品和使用者之間聯系的橋梁。產品設計情感的價值甚至可以遠超其實用價值。
二、情感化產品設計的目標
1、愉悅性的目標
美國西北大學計算機和理學教授唐納德·諾曼(DonaldNorman)曾說:“產品具有好的功能是重要的,產品讓人易學會用也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這個產品要能使人感到愉悅。”可見功能性、可用性、愉悅性是產品設計的三種層面,而愉悅性是產品設計的最高目標,對于情感化的產品設計更是如此。
2、溝通性的目標
每一款產品都會給受眾兩方面的信息:產品功能方面的信息和產品情感方面的信息。研究表明,消費者的許多購買行為是建立在感性或情感基礎上的。也就是說,只有富有情感的產品才是符合社會與時代要求的。理論上而言,技術越發達,人們溝通起來越簡單易行,人們間的關系就越親密,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道理很簡單,心理學研究表明,一件事情如果實現起來越容易,人們情感上去實行它的熱情與愿望就越低,導致雖然我們處于信息發達的高技術時代,人們心理上的距離實際上卻越來越大,最終形成高技術,低情感的失衡局面。這種失衡的局面也必然要求產品設計必須有比較高的情感價值,從而促進人們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三、產品設計情感價值的表達形式
1、產品設計的外在情感
造型情感:設計者從知覺和心理角度有意無意地都把形態的內力運動變化感受為生命活力,再通過形態的提煉與概括,用點、線、面的組合來表現不同的造型形態。人們往往把不同的形狀賦于不同的思想情感,如三角形具有穩定感,正方形具剛強感,圓形具飽滿感,幾何形具有簡潔、明確的機械性和冷漠感,自由形態具有活潑感和人情味……這都是視覺反應通過人的聯想帶來的感覺。如阿萊西設計的生活用品,活潑的卡通動植物形態讓人們在平靜乏味的生活之余,體會到設計的愉快和輕松。
色彩情感:當代視覺藝術心理學家布魯墨說:“色彩喚起各種情緒,表達感情,甚至影響我們正常的生理感受”。成功的產品設計,通過色彩的表現把所需傳播的信息進行加強,與消費者的情感需求進行溝通協調,使消費者對產品設計發生興趣,促使其產生購買行為。
材料情感:材料是產品的三大要素之一,材質感和肌理美作為產品設的可視和可感的要素,對人的視覺或觸角都會產生感應和刺激。這些不同程度的感應和刺激,就會使人產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效應,不同材料所帶來的材質感與肌理美,以及現代設計對材料的不同理解,所形成的不同設計思想與風格,形成了人們復雜的審美心理。材料所影射到人心里的不只是品質感,還有觸摸的滿足感。如使用原木材料制作的燈具,總會給人一種自然,親近的淳樸之感。
2、產品設計的內在情感——文化情感
文化對于產品設計來說是一種本質的內在屬性,文化情感對于情感化的產品設計來說是最深層次的情感。文化不是一種外在的形式語言而是人類社會中主宰著人們的思想、情感和精神的系統化的意識形態,它不斷為人們所傳承變革,并隨著時代進步而發展。產品設計必須融入恰當的文化內涵,才可能得到持續性的發展,取得持久的生命力。
3、產品設計的交互情感
產品設計的交互情感我們把它劃分成三種層次:物境狀態、情境狀態和意境狀態。
一是物境狀態。重視對使用者的感官刺激,強化產品的感知力。一種體驗越是充滿感覺就越是值得記憶和回憶,為了讓產品更具有體驗價值,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增加某些感官刺激,加深使用者與產品互相交流的感覺。例如:用手機拍照時發出的老式相機快門的聲音,通過聽覺與視覺的共同作用,創造一種真實、愉快的手拍體驗。二是情境狀態。一方面是人對產品的關愛情境,另一方面是產品對人、社會以及自然的關愛情境。物品具有自身的靈魂,它的價值符號是消費者身份、地位以及權利的象征。人與產品之間必然會形成互動的關愛情境。三是意境狀態。中國畫講究“意在筆先”,在設計上,應追求意在設計先,設計具有強烈吸引力的主題,創造獨特的、豐富的體驗價值。
體驗一直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只不過我們很少用一種專業的眼光來審視它。當人們的物質生活極大豐富,而情感生活又日益貧乏與冷漠時,體驗才在人們的視野中凸顯出來?,F如今,“體驗”不僅在旅游、影視等娛樂服務行業大為盛行,在設計行業也大放異彩,尤其在全息投影技術,VR虛擬現實等新技術的支持下,可以說良好的“體驗”已經是成為一件優秀產品的必備條件。情感體驗理所當然成為人們購買一款設計的主要因素了。當人們在使用產品時,仿佛它己不是一個單純的產品,而是一位親密伙伴,在向我們講述著一個動人的故事,跟我們傾述她的內心世界,與我們進行情感交流,又或是一個活生生的生物,散發著生命的活力與大自然特有的魅力。
結語
信息時代,人的情感個性與尊嚴正經受高技術社會帶來的前所未有的考驗,很多新的矛盾在我們身邊出現。設計己經成為連接技術和藝術的橋梁,人們不再是純粹獲取某種物質產品,而是去消費某種服務來滿足自己不同層面的需求,希望設計能夠表達出更多的情感個性,包含更多的情感價值。
參考文獻:
[1] NORMAN Donaland A.情感化設計[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
[2]何人可.工業設計史[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
[3]趙江洪.設計心理學[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4]王長征.消費者行為[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呂萃萃(1988-), 籍貫:遼寧省大連市,職稱:助教,學位:碩士,單位:大連藝術學院,研究方向:工業產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