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景頗族的服飾在色彩和紋樣上擁有獨特性,本文將對其色彩和紋樣進行結合研究,通過探究其形成原因,色彩與紋樣相輔相成的發展,以發掘其中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本文從景頗的歷史材料、宗教信仰、生活環境以及文化背景進行分析,了解景頗服飾中色彩與紋樣的重要意義,以促進傳統文化和民俗的保護與發展。
【關鍵詞】:景頗族;精神文化;色彩紋樣;信仰
景頗族,由西北地區康藏高原的羌人發展而來,目前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德宏景德自治州,那里氣候溫和,土壤肥沃,使得景頗族的服裝相對輕薄便利。如今的景頗族多與阿昌、德昂、傣、傈僳、漢等民族雜居在一起生活,其文化和風俗包括服色彩與飾紋樣也有一定共性。
一、景頗族的服飾介紹
(一)服裝
景頗族的服裝多采用棉、麻、羊毛等相對透氣的原料捻成線,然后再進行織布,所生活的地區植物生長種類繁多、促使當地人民多以植物葉子以及其他天然材料混合加工,制成染料進行染布。景頗族女子多穿黑色對襟或大襟平絨面短上衣,下身多配紅色的混紡織成右衽開合的筒裙,裙布花紋圖案繁多,上衣的衣領處墜有兩排銀泡,同時掛有銀鏈、銀鈴、銀芝麻和銀幣等裝飾。
景頗男子中除了部分老人還是穿著大襟的上衣和寬松的褲子外,大多數的年輕男子還是穿著相對漢化的對襟上衣和制服褲子,其服裝由黑、白、紅三個主色構成,以黃、綠、棕、藍、 紫等顏色輔以搭配。
(二)配飾
景頗女子腰間配有由圍藤、竹條編成的腰箍或腰帶,傳說腰間的藤圈代表她們是龍女的化身,同時藤圈也是男女之間表示愛意的信物,藤圈越多也代表女子越美麗。女子在節日及盛裝時,多會頭戴高包頭,以紅色、黑色為主,包頭上的飾物與身上所配銀飾相互呼應。男子的包頭多由白色帕布圍成,飾以彩色絨球,因景頗男子被譽為像獅子一樣勇猛,腰間常配有長刀,氣宇軒昂。挎包是景頗人又一代表性的飾物,織繡圖案裝飾并配有銀泡,很有特色。
二、景頗族服飾的色彩
(一)色彩的形成
服飾是民族文化的組成也是其重要的表達形式,而黑、白、紅的配色就是景頗族人的歷史文化積淀成果在服裝上的體現。景頗人在前期的歷史條件下,并不存在純粹的色彩審美,但卻將黑、白、紅三色定義在自己的服裝上,是有其獨特的歷史意義或情感象征。景頗族最早也是認為萬物有靈,信仰鬼神,他們把鬼分成:天鬼(太陽神)、地鬼(大地)和家鬼。景頗族最初沒有文字的記載,通過口耳相傳創造了《目瑙齋瓦》,是在“目腦縱歌”節日上詠唱來祭祀祖先神靈的詞調。敘述了天地和萬物的形成以及民族的來源。景頗人認為,男神和女神的結合是世界產生的源頭,認為天地萬物是陰陽交合而來的統一體。
在《目瑙齋瓦》的第一章,《天地的形成》中,有描繪到將男神能萬拉比喻成黑漆漆的一團,寓意黑夜;將女神能斑木占比喻成亮光光的白天,他們相隨相伴,結合、變化創造出了萬物。在景頗族觀念中有著天在上、地在下的陰陽黑白的兩色崇拜。在《目瑙齋瓦》描述中就有生出了一個渾身沾滿鮮血的、主宰生命的鬼,因而沾滿了鮮血的紅色,就被賦予了主宰生命的意義,景頗女性下穿紅色的筒裙,也隱喻主宰生命和繁衍。
(二)色彩寓意
生殖崇拜,是原始人類在科學知識有限的情況下產生的,通過繁衍和生育的方式同自然斗爭,將其看作是種族的神奇力量。景頗先民同樣對性和生命缺乏科學認識,進而將精液和經血作為繁衍的標志,白色和紅色也就分別代表了兩物,受到尊重。男人作天、女人作地,反應在服裝上,白色為陽即天,黑色為陰即地,即男性包頭、上衣為白色,下身褲子為黑色;女性是繁衍生命的母體,陰即黑色,即大地,哺育著生命和萬物,女性上身的黑色即代表萬物生長的黑色,紅色主宰生命,也表示青春和健康,故作為下身的筒裙。
在歷史的悠久發展中,景頗族服飾的黑、白、紅三色一直留存而不被替代,表現了對創始祖先的尊重與祭拜和對健康、青春、生殖能力以及繁衍創造的的宣揚。景頗人將美好的愿望和精神的寄托,轉化到黑、白、紅的服飾色彩上,豐富了景頗人的精神世界。
三、景頗族服飾的紋樣
景頗族服飾上有著豐富的手工編織圖案,紋樣多具有原始信仰的色彩,花紋種類繁多、構圖獨特,由經緯線編織而成絢麗美觀,達300余種,可以稱為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前邊提到,景頗族以黑、白、紅作為服裝的主要色彩,也正是這簡潔的顏色促進了多彩紋樣的發展和變化,其中女子的筒裙是紋樣表現最為豐富的地方,多以單線回紋圖案和單線直紋圖案在筒裙的邊緣出現,用棕、黃、綠、紫等多種顏色通過組合與構成織出絢麗的圖案,同時在包頭、挎包等服飾上也少不了景頗族的紋樣表現。景頗族也以其紋樣、織法和藝術表達形成了獨具風格的景頗錦。
(一)紋樣的分類
景頗族的服飾紋樣繁多,可以按照其性質分類為:自然視覺類紋樣和崇拜祭祀類紋樣。自然視覺類紋樣又可分為三類:(1)動物類紋樣,如牛角彎紋、龜紋、虎尾紋、蛇花紋、蝴蝶紋等;(2)植物類紋樣,如木棉花紋、南瓜籽紋、蕨菜花紋、斑色花紋、南瓜藤紋等;(3)自然現象類紋樣,如虹花紋、流水花紋、橫倒花紋、結扣花紋等。崇拜祭祀類紋樣主要是通過對具有宗教意義的象征圖案和信仰文化相結合而創造出的抽象語言,主要有水田紋、人鬼分開紋、守谷紋和偷谷紋等。
景頗的服飾紋樣多由點、線、面構成,其中線型居多,點和面較少,線有直、曲、粗、細弧等各種形式,是經久而成的藝術符號,精致的紋樣同黑、白、紅的色調結合,對比強烈,引人注目。
(二)紋樣語意分析
景頗族的服飾紋樣是一種象形表意文字,由于其原始宗教的信仰,景頗人在其目瑙示棟、祭祀鬼樁、墳頭樁上刻有許多符號圖案。景頗人認為這些圖案是人與鬼神通用的簡明易懂的交流語言,其樣式千姿百態,形象夸張。景頗族在沒有文字出現時期,用以紋樣、圖案、符號記錄民族的發展變遷,記錄白鳥魚蟲以及世間萬物。景頗族的紋樣是一部恢弘的史詩,描繪著景頗人的日常生活,凝聚著景頗人古老精神,承載著景頗人的美好愿望。
景頗人祭祀要穿雌雄筒裙,雄裙為白底,在筒裙的兩邊織有黑色和咖啡色的圖案;雌裙則由上到下分為四部分,每段織有互為連續的幾何圖案,第一部分為谷魂進路,人鬼分開紋,第二部分為谷魂和人分開的紋樣,第三部分為水田、水溝和白谷,第四部分為看守谷子的人和偷谷子的人以及谷堆。整幅裙子表現了人與自然、邪惡斗爭的場景,景頗紋樣通過抽象化、對稱式、均衡式、幾何變換等方式,生動地展現了景頗人民的民族歷程、文化精神以及民族的宗教崇拜和生殖信仰。景頗族的很多紋樣多是將基礎紋樣,通過平移、對稱和旋轉的方式而來,是具有一定審美性質的民族圖案。景頗所在的德宏以及西南地區,本是動植物種類繁多、自然物種豐富的地方,先人因崇拜其自然的偉大,對品類繁多的植物進行描繪,促使了服裝紋樣的絢麗豐富。
四、結語
景頗族服飾的色彩和紋樣,是景頗族原始信仰的傳承和再現,以黑、白、紅的色彩表示了對祖先的祭祀和萬物的崇拜;紋樣的形式將原始的文化進行形象記錄,是文化積淀的產物和藝術價值的載體。景頗族服飾的色彩和紋樣的研究有著獨特意義,通過對其色彩和符號的研究展示了不一樣的文化特征和文化信息,對文化的深入和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筠梓 探索景頗族織錦圖案藝術符號語意 [J].藝術科技,2014(5)
[2]. 王中 云南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的特點與價值 [J].湖南社會科學,2014
[3]. 羅天溥 景頗族服飾色彩形成探 [J].民族藝術研究,2003(1)
[4]. 石木苗 《景頗族織錦》 [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
[5]. 鐘茂蘭,范樸 《中國少數民族服飾》[M].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8
作者簡介:韓炎(1993—),女,漢族,遼寧省營口市人,大連工業大學服裝學院2015級藝術設計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裝設計與時尚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