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絕大部分戰斗性軍歌采用四四拍,其節奏鏗鏘、氣勢恢宏、聲音嘹亮、情感豪邁;抒情性軍旅歌曲將戰斗性與抒情性進行了有機統一,即明顯地突出了一般軍旅歌曲的豪情壯志和風發意氣,又表現了革命軍人的豪邁情懷和柔柔情思。筆者將通過對這首歌曲的創作過程、藝術特征、創作特點等方面分析他的特點及魅力。
【關鍵詞】:軍旅歌曲;特點;魅力;深遠影響
一、歌曲《我愛祖國的藍天》的創作特點
(一)歌曲《我愛祖國的藍天》的基本結構
《我愛祖國的藍天》是一首典型的二段體曲式歌曲,全曲共有61個小節。從旋律的節奏音型、調式音級的起落關系和歌詞關系來看,1-8小節為前奏部分,9-25小節為第一樂段,25-30小節為間奏部分,31-61小節為第二樂段。歌曲結構規整上樂段四個樂句,下樂段四個樂句。第一樂段主要是對景物的描寫,變現出了作者所深愛的藍天美麗景色其中也包含作者濃濃的壯志與豪情。第二樂段的前兩個樂句繼續寫景但能明顯感覺出情感之遞進,隨后一個“啊”字承上啟下從寫景轉至抒情將整首歌的情感推向高潮,最后落腳到我愛祖國的藍天這一主題思想并與歌曲的開頭首尾呼應。
(二)歌曲《我愛祖國的藍天》的特點分析
1.調式調性
《我愛祖國的藍天》這首歌曲作者在創作中為了增強飛行員的形象,同時又想多一點抒情色彩大膽采用了圓舞曲的3/4拍。該在調性上采用A大調,但在手法上作者采用了大小調交替、穿插,第一樂段體現大調色彩到第二樂段轉至小調最后的結束句又轉回到大調上,使歌曲的色彩豐富并有變化性。
2.曲式特點
《我愛祖國的藍天》采用的是典型的二段體曲式結構,全曲包括”起、承、轉、合“四個部分。第一樂段的四個樂句為“起”的部分,是作者對“藍天”、“白云”等一系列景物的描寫。第二樂段的前兩個樂句是“承”的部分,作者描寫了身邊金色的朝霞,腳下的錦繡河山,從這句中可以看出作者情感在升溫情緒在加強。隨后用“啊”這一語氣助詞將歌曲帶入“轉”的部分,先用語氣助詞“啊”將情感推進然后陳述水兵愛大海,騎兵愛草原,再用疑問句問飛行員愛什么?一氣呵成“合”至本首歌的主題“我愛祖國的藍天”!
3.曲調內涵
整首歌曲豪情萬丈,氣勢如虹,旋律優美,表現了英雄的空軍戰士熱愛祖國,誓死保衛祖國藍天的壯志豪情,贊頌當代空軍飛行員熱愛祖國藍天,積極投身 國防建設,保衛領空,捍衛國家主權。
二、《我愛祖國的藍天》的獨特藝術魅力和深遠影響
(一)歌曲《我愛祖國的藍天》的獨特藝術魅力
《我愛祖國的藍天》這首歌可以稱之為軍旅歌曲這個大花園里的一朵奇葩,它作為抒情性軍旅歌曲的經典之作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抒情性軍旅歌曲,詞曲作者都為創造了豐富而又獨特的魅力。在歌詞的創作詞作者開口便直抒胸臆喊出了歌曲的主題思想“我愛祖國的藍天”,接下來從身邊的景象入手唱到“晴空萬里”、“陽光燦爛”、“云海茫茫”“白云為我鋪大道”、“東風送我飛向前”,“金色的朝霞在我身邊飛舞,腳下是一片錦繡河山”他用清空、東風、陽光、白云、朝霞描繪出了作者所愛的這片藍天的美麗、回答了為什么熱愛祖國的藍天,同時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滿滿的自豪。“啊,水兵愛大海,騎兵愛草原,要問飛行員愛什么,我愛祖國的藍天。”從一個“啊”開始發生從寫景轉入抒情,最后又首位呼應突出主題。整首歌的既樸實但又富有詩意,既寫景又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這首歌在旋律上更是有著獨特的魅力,用作者自己的話說這像是一首“不像軍歌的軍歌”[1]首先要說的曲作者采用了在軍旅歌曲中極少用到的3/4拍,曲作者通過了這樣種嘗試使這首歌曲在聽覺上既突出了飛行員的形象又增強這首歌的抒情性,可以說一舉兩得。曲作者的這一大膽嘗試無疑是為歌曲增強了美感,并且這種圓舞曲節奏的軍歌在聽覺上別開生面給人以耳目一新的獨特感受。其次從這首歌的風格把握上更體現曲作者的匠心獨造。這首歌在整體上體現一種豪放而又優美、壯闊而又細膩的風格。曲中剛中有柔。柔中帶剛,剛柔并濟,既有大江東去的豪邁也有小橋流水的情思。在具體的旋律上曲作者更是下了一番功夫。前奏部分作者采用do-mi-so的主和旋,三度遞進如號角聲一般氣勢恢宏富有戰斗性,用音符描繪出一幅戰機在跑道上像雄鷹一般傲然挺立,隨著一聲呼嘯滑出跑道飛向藍天的畫面。這種表達的把我與和他在基層部隊體驗是分不開的,據介紹那時的飛機點火時要在尾部觀察是否點火成功,常常是指揮員指揮一聲令下“點火”機械兵看著尾部噴出火焰并大喊一聲“有了”飛機轟的一聲滑出跑道。隨著這號角般的前奏飛機飛上藍天,在藍天之上自由飛舞。在后面的旋律中作者把飄然起伏的旋律和鏗鏘有力的節奏交織起來,同時又充分的運用大小調相互交替、穿插和長短音相互輝映等手法,把飛行員一往情深和豪放開朗的性格淋漓盡致的展現出。
(二)歌曲《我愛祖國的藍天》深遠影響
《我愛祖國的藍天》這首歌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創作完成至今多名演唱家演繹過這首歌曲,并且成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標志性曲目,幾乎所有的軍旅歌曲集都收錄了這首歌,他的影響力可見一斑。這首歌剛一完成就由當時空政歌舞團的獨唱演員秦萬壇在北京、上海等地又經中央廣播電視臺錄音播放后迅速在全國流傳開來。在軍隊組織各種文藝中更是頻頻登臺,經久不衰。自1964年起,這首歌先后獲得空軍文藝一等獎、總政治部頒發的優秀作品獎,并飛出國門在日本、韓國等國家傳唱。
一首好的音樂作品對人的影響也是深遠,據曲作者羊鳴回憶道有一個高校的學生給他寫過一封信,信中的意思是說感謝作者創作出了這么一首好作品,成就了他向往藍天的夢,讓他感受了空軍戰士的豪邁氣概和寬廣的胸懷。詞作者閻肅也說到,他的一個鄰居有一個年輕的空軍指揮員,這個指揮員說他就是聽了《我愛祖國的藍天》以后才報名參加的空軍。我在父親的影響下很早就聽到了這首歌曲,讓我對空軍具有了無窮的向往。我也渴望成為一名空軍飛翔在祖國的藍天,捍衛祖國的主權,以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身份深情演唱這首《我愛祖國的藍天》!
注釋:
[1]羊鳴:《回顧二十四年前我寫的一首歌》[J],《音樂世界》,1987(09):424-426。
參考文獻:
[1]王春雨.淺析新中國軍旅歌曲的藝術特征及價值[J].音樂大觀,2012:124.
[2]岳春梅.淺談軍旅歌曲的歷史演變[J].魅力中國,2013(25).
[3]靳巧麗.淺析軍旅歌曲的獨特魅力[J].音樂大觀,2013(4).
[4]董城.中國軍旅歌曲發展概覽[D].音樂時空,2014(18).
[5]岳春梅.論軍旅歌曲的軍事藝術審美特征[J].四川戲劇,2014(9):101-104.
作者簡介:馬志剛(1990—),男,聊城大學音樂學院2015級音樂學專業藝術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