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色彩作為一種語言符號,可以表現人們的生活態度和心理愿望。為此,西南少數民族人民在依靠傳統染織染工藝過日的生活中,通過巧妙的配色,呈現出不同風格的染織物。其實,從現代美學的角度來講,西南少數民族染織藝術中也充分體現了色彩美學。基于此,本文將立足于西南少數民族染織物,著重分析西南少數民族染織工藝中影響美學色彩的因素,進而探討西南少數民族染織藝術中色彩美學是如何體現的。
【關鍵詞】:西南少數民族;染織藝術;色彩美學
色彩一直是視覺藝術重要的組成要素,優秀的配色不僅能夠使藝術品在外觀上先聲奪人,還能喚起觀賞者的情感共鳴。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設計者在配色方面下足功夫,通過巧妙的配色,讓作品產生意想不到的視覺效果。為此,越來越多的設計者將目光落在西南少數民族染織物品上。因為西南少數民族染織藝術中,無論是色彩資源的運用、色彩語言的表達,還是色彩圖式的呈現,無一不體現了色彩美學[1],如能從中獲得色彩美學的靈感,對現代設計則幫助很大。所以,深入的研究西南少數民族染織藝術,就相當于在打開一扇通往現代藝術與設計靈感的大門。
1、西南少數民族染織藝術中影響美術色彩的因素
色彩具有極為豐富的美學意義和心里表達。無論在傳統藝術還是現代藝術中,增強視覺張力和制造氣氛方面,色彩都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針對這一點,西南少數民族染織藝術足以說明。
其實,要想使色彩的美學意義和心里表達能夠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需要我們懂得配色方法。因為影響色彩呈現效果的因素有多種,如色相、明度、純度等,為了呈現良好的色彩效果,需要設計者掌握色彩的對比與調和、明淺漸變、純度對比等藝術規律,巧妙的配色。在這一方面,我們可以借鑒西南少數民族染織物品。因為當地人民在進行染織工藝制作過程中,已經對影響色彩的因素掌握的非常透徹,具體表現為:
(1)民族的民俗歷史與審美習慣
生活在封建社會的西南少數民族人民,將生活的種種不如意,寄托在神靈之上,希望神靈能夠顯靈,幫助族人擺脫疾苦,擁有自由、富足、愉悅的生活。正是因為如此,在西南少數民族人民的眼里鴛鴦、蝴蝶、朝霞、彩虹等自然現象被視為美好之意,將其運用到染織圖案設計之中,這使得在織物制作中可以借助自然物象,有選擇的運用色彩[2]。
(2)工藝制作條件
西南地區動植物與礦產資源都相當豐富,各少數民族使用的染料也多源于自然,因此,在色彩的使用上往往受到工藝材料的制約,這在印染面料的色彩配制上表現得尤為突出。所以,很多時候人們在進行染織物制作的過程中,往往是選用天然的植物或礦物質制作染料, 將染料的色彩自然而然的呈現出來,增強了染織物的樸素風格、優雅風格等。
2、西南少數民族染織藝術中色彩美學的體現
基于以上內容的分析,確定西南少數民族染織藝術之所以能夠體現美學意義和心里表達,與當地人民能夠熟知染織工藝中影響色彩的因素是密不可分的,進而展開染織工藝制作,最終呈現出與眾不同的藝術效果,在視覺上先聲奪人,直擊觀賞者的情感。那么,西南少數民族染織藝術中是如何體現色彩美學的呢?
(1)樸素的風格
從西南少數民族染織藝術之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不同色彩搭配所呈現的意想不到的效果,帶給人一種古樸、典雅之感。其實,這種色彩美學的體現與西南少數民族染織工藝是分不開的。 在西南少數民族染織物制作之中常常會用到兩種工藝,即蠟染和扎染。按照當地民風民俗,巧妙的設計染織圖案,尤其注重輪廓變化、大小變化、疏密變化,然后利用蠟染和扎染工藝來對染織圖案進行上色,或白藍色相配、或紅藍色相配、或黃藍色相配,既能將樸素的風格完美的體現出來,又能擺脫單一色彩的乏味感。這足以說明西南少數民族染織藝術的呈現,注重色彩的巧妙搭配,通過這種色彩搭配,將色彩美學表現出來,提升面料的美觀[3]。
(2)壯麗的風格
通常情況下,西南少數民族為了表達某種題材或謳歌某種精神,如愛國精神、信封祖神等,創作壯麗風格的染織品,這類的染織品也能夠將色彩美學充分的體現出來。相對于樸素風格的染織物來說,壯麗風格的染織品在色彩搭配上更加大膽,注重增強染織品的視覺效果,讓觀賞者在觀賞染織品時就能很自然的聯想到某種精神或產生某種情感。當然,為了將壯麗的風格體現在染織品上,西南少數民族人民在色彩構成上注重巧妙的運用色彩搭配的藝術規律,也就是以大色塊為主,一般是視覺效果強烈并且貼近某種主題或某種精神的色彩,比如黑色、紅色[4]。在此基礎上,注意增強不同色彩的對比來體現壯麗之感,包括大量純色與補色所產生的強烈對比效果、調整色彩飽和度來產生強烈的對比效果、通過明暗對比等,如此最終呈現的藝術作品具有氣勢磅礴、雄闊大度、剛健遒勁之感。
(3)優雅的風格
與壯麗體現的陽剛之美相對,還有一部分織物風格優雅,更多與精巧、可愛相關。在配色上,優雅風格強調色彩的圓潤、和諧多過強調色彩的濃烈對比。西南少數民族染織藝術中,優雅風格的染織品的制作,注重將色彩的寓意體現出來,如巧妙的搭配色彩,讓染織物具有可愛之感;適當的增加色彩的明亮度,讓染織物具有優雅之態;適當的調節色彩的明暗程度,讓染織物具有和諧之感。帶有各種蘊意的色彩美學的體現充分說明了西南少數民族染織藝術造詣頗深[5]。
或許,很多設計者并沒有真正體會到這一點,但我們從西南一些少數民族的穿著打扮當中就能真切的感受到這一點。如少數民族中幼兒背帶的制作,就與壯麗風格不同,而是注重利用鮮明飽滿的色彩,如黃色、綠色、粉色等,利用各種色彩來制作小面積布料,最后裁剪、縫制而成的背帶就顯得特別的可愛,非常適合幼兒使用;再比如青年男子用的頭巾、腰帶,即便是袖口裙邊的刺繡裝飾,也大多以青黑色的藍染布作底,以沉穩或淡雅的色彩為主色調,配色多為不同明度的同一色系色彩。這無疑不彰顯了優雅風格。
(4)華麗的風格
其實,在封建社會中某些貴族人士為了凸顯自己地位,常常是華服加身。因此,在西南少數民族染織藝術中還體現了華麗的風格。通常情況,為了能夠展現華麗的風格,西南少數民族人民在織染制作的過程中,主要采用的制作原料是帶有紅、藍、黑、白、黃、紫等色彩的織線,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將予有美好之意的植物、動物、吉祥圖案等編織或印染在布料上,考究的配色加上精湛的工藝,不僅符合色彩美學的要求,無一不彰顯了穿戴之人的地位[6]。
結束語:
因為自然環境、人文歷史等原因,西南地區各少數民族形成了既有不同于中國其他地區民族的個性,又具有一定的區域共性的色彩審美。此種情況下,西南少數民族在染織藝術作品創作上,更加注重配色方法的巧妙運用,將色彩美學活靈活現的體現出來,增強了染織物的美感、藝術感。基于本文一系列分析,筆者認為西南少數民族染織藝術中色彩美學的體現與染織風格有很大關系,樸素風格的染織品注重通過色彩搭配來體現美感、壯麗風格的染織品注重通過強烈的色彩對比來體現美感,等等。所以說,西南少數民族染織藝術中體現了色彩美學無可厚非。
參考文獻:
[1] 張海東.西南少數民族染織藝術中的色彩美學[J].美術教育研究,2016(9):26.
[2] 何照龍.淺析西南少數民族藝術--傳說與圖騰[J].西江月,2013(10):300.
[3] 蒙潔慧,林雪云.試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文化開發的難題及對策--以廣西少數民族藝術為例[J].傳承,2013(9):144-145.
[4]吳虹,張璐.西南少數民族民間工藝美術實例賞析[M].四川大學出版社,2014.
[5]鄒加勉,唐驍,郭嵐.中國少數民族圖案與配色[M].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6]于暉.解析中國西南少數民族背兒帶藝術[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5(02).
作者簡介:毛正(1982.04—),女,漢族,山東濟南人,講師,碩士,單位: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現代手工藝術學院,研究方向:染織藝術設計及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