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近些年選秀節目的盛行,許多選手在給觀眾帶來視聽盛宴的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了糾紛和一紙訴狀。每位表演者都期待一舉成名,歌曲翻唱在各大選秀節目和春晚等大小型商業表演中屢見不鮮,那么它的法律性質如何,又如何避免侵權呢。本文將以李代沫翻唱事件為例對這些問題進行論述。
【關鍵詞】:音樂作品版權保護;歌曲翻唱;表演權
2012年選手李代沫翻唱了曲婉婷的《我的歌聲里》,帶著錚錚鐵漢的柔情,紅遍了大江南北,然而緊接著該歌曲原作者曲婉婷所屬的環球唱片公司向李代沫發出律師函,稱其并未取得相關授權,希望其停止使用并商討授權和付費。
一、《著作權法》規定的音樂作品著作權
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作品包括以文字、口頭、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等形式創作的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領域的智力勞動成果。[1]《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規定,音樂作品,是指歌曲、交響樂等能夠演唱或者演奏的帶詞或者不帶詞的作品。[2]可見,歌曲是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作品的著作權人有權依法主張權利。
曲婉婷作為作詞、作曲和演唱者,對《我的歌聲里》歌曲依法享有受法律保護的著作權及相關權利。
二、翻唱歌曲的法律性質與侵權認定
(一)翻唱的概念
“翻唱”一詞并非法律術語,它是針對原唱而言的一個相對概念。原唱是指第一個享有該歌曲表演權的人演唱歌曲并發布的行為,翻唱是行為人演唱他人創作并已經發行的歌曲,以自己的風格重新演繹該歌曲的一種行為。歌曲翻唱的形式多樣,主要體現在歌詞內容、旋律、歌曲的編曲配置和演唱風格方面,概括起來,主要有直譯性翻唱和演繹性翻唱兩類。[3]
(二)法律性質與侵權認定
翻唱行為是對音樂作品的演繹,是對他人詞曲著作權的一種使用,涉及到表演權。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表演權是“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4]我國表演權控制的是兩種類型的行為——由演員對作品現場進行的公開表演(現場表演),以及將對作品的表演以各種手段進行公開播送。翻唱行為的表現形式復雜多樣,筆者認為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現場商業表演中的翻唱行為
《著作權法》第8條規定:著作權人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可以授權著作權集體組織行使著作權或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被授權后,可以以自己的名義為著作權人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主張權利,并可以作為當事人進行涉及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訴訟、仲裁活動。[5]由于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實行“會員制為主,非會員制為輔”的模式,在考察商業表演中翻唱行為的法律性質時,應該考察原著作權人是否為音著協會員,如果原著作權人為音著協會員,其作品應在音著協登記,任何人使用其作品,應向音著協申請并付費。如果翻唱者演唱的歌曲著作權人未加入音著協,則需要獲得原著作權人及鄰接權人許可才可使用,否則構成侵權,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因此,類似《中國好聲音》中李代沫對曲婉婷創作的《我的歌聲里》的翻唱行為,從著作權法的角度來看,在這此類商業演出活動中演唱歌曲應獲得著作權人的授權,否則即構成對表演者的侵權。
2.制成錄音制品的翻唱行為
《著作權法》對錄音制品的法定許可有如下規定,“錄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經合法錄制為錄音制品的音樂作品制作錄音制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報酬;著作權人聲明不許使用的不得使用。”[6]2012年7月,《著作權法》修改草案第二稿中將著作權“法定許可”進一步限縮為教材法定許可和報刊轉載法定許可兩種情形,法定許可范圍的進一步縮小,取消錄音制作、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的法定許可,體現了對著作權的尊重和智力成果的保護,也導致合法翻唱的條件更為嚴苛。[7]筆者認為音樂作品錄制成錄音制品的法定許可應該涵蓋對該音樂作品的翻唱表演——但是,這個表演應該是非公開進行的,是為了錄制錄音制品的需要而進行的表演。如果是公開表演,則未經許可,仍然構成侵權。
三、“李代沫翻唱事件”的侵權判斷
我國《著作權法》第22條規定了合理使用制度,第一項規定:“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8]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法律應該限制的是商業性歌曲的翻唱行為。
存在商業利益和商事營銷等商業性因素的翻唱行為應該受到法律的嚴格限制和約束。就李代沫在《中國好聲音》里翻唱曲婉婷的《我的歌聲里》歌曲一事而言,盡管從歌者李代沫的初衷而言不具有商業目的,但是就《中國好聲音》欄目而言,從其錄制的初衷以及播放的實際效果而言,盡管與實際商業演出的票房收入形式有所不同,但絕對不是純公益不盈利的公益事業,而是存在著巨大的商業利益鏈的。因而就《中國好聲音》欄目組而言,筆者認為只要該欄目中使用了《我的歌聲里》歌曲,不論是誰進行的演唱,進行了公眾播出并由此獲得收視率,以及其他一系列相關收益,均需要為其節目中的商業性翻唱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9]
歌手李代沫在參加完選秀節目獲得超高人氣之后,借著這種人氣參加了某汽車品牌排球達人秀活動而拍攝的《我的歌聲里》MV,通過錄制這樣的MV,李代沫本人獲得了極高的代言費用。這樣的活動是帶有明顯商業氣息的活動,其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使用的行為對原著作權人曲婉婷造成實質損害,侵犯了原著作權人的表演權、發行權,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全國各大電視臺每年都會向音著協打包支付一筆詞曲著作版權使用費,《我的歌聲里》的著作權人是曲婉婷,其未加入音著協,所以費用應該支付給曲婉婷或者其授權的人。浙江衛視在使用《我的歌聲里》時,無法準確查到其著作權人是否有“不得使用”的聲明,也沒有預見到著作權人不是音著協會員,因此,根據其打包支付使用費給音著協的行為,可以認定為其有付費使用的意思表示,沒有故意侵犯權利的意圖,根據現有事實,浙江衛視侵犯的是著作權人的收益權,但沒有侵犯著作權人的表演權和播放權。[10]
結語
明確翻唱歌曲的法律性質及侵權認定,完善著作權法中音樂作品著作權保護制度,對進一步繁榮文化市場、規范創作行為有著重要作用。翻唱行為的認定主要在于是否具有商業性,電視臺在舉辦選秀、商演節目的過程中,也應當事先考察著作權人是否加入了音著協,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紛爭。目前我國的音樂作品著作權保護仍不完善,應在保護均衡利益分配的基礎上,促進知識產權的立法。
注釋:
[1]《著作權法》第3條
[2]《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4條第3項
[3]蘇平、何培育:《歌曲翻唱行為的合法抑或非法——兼評<著作權法>修改草案第46條》[J],知識產權,2012年6月
[4]《著作權法》第10條第1款第9項
[5]《著作權法》第8條第1款
[6]《著作權法》第39條第3款
[7]楊超:《對翻唱作品合法性的幾點研究》,法制與社會,2013年1月
[8]《著作權法》第22條第1項
[9]楊柳、劉軍:《對歌曲翻唱爭議的法律思考》,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13年第2期
[10]譚玲:《歌曲翻唱行為的著作權法透視——以“李代沫翻唱事件”為例》,重慶交通大學學報,2014年10月
參考文獻:
[1]王遷.知識產權法教程(第四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2]蘇平、何培育.《歌曲翻唱行為的合法抑或非法——兼評<著作權法>修改草案第46條》[J].知識產權,2012.
[3]楊超.對翻唱作品合法性的幾點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3.
[4]楊柳、劉軍.對歌曲翻唱爭議的法律思考[J].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13.
[5]譚玲.歌曲翻唱行為的著作權法透視——以“李代沫翻唱事件”為例[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2014.
[6]吳漢東.知識產權法[M].法律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于婷婷,煙臺大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