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自古以來講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很多優秀的作品都體現了這種精神,在濃縮的視角下,把設計者的內心放到作品中,那么藝術作品就會越看越大,越來越有趣,越看越容易引起思考,這樣才能展示設計的應有趨勢。藝術作品能夠做到文化與技術同在,這樣才能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真正的打動人心。本文以裝置藝術的概述為出發點進行展開分析,接著從室內設計和裝置藝術、展覽空間和裝置藝術、室外景觀和裝置藝術三個方面分析了環境設計中的裝置藝術探討。
【關鍵詞】:環境設計;裝置;藝術
1.裝置藝術的概述
1.1裝置藝術的由來
裝置藝術的“原生性”是裝置藝術開始的發展歷史和固有特點的展現。裝置藝術是西方五十年來最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有不少創新性的藝術品層出不窮的進入大家的視野中去。裝置藝術的創作和發展也經過現代化思想的洗禮,邁進了區域豐富、平和、多元化的時代發展空間,設計風格也形成了“百家爭鳴”,“百花綻放”的局面。到了1970年中期,裝置藝術也在很多書中被稱為環境藝術,在這種影響的驅使下,裝置物品的體積也越來越大,元素種類也越來越多。發展到現在,裝置藝術已經成為了藝術的主流,在設計理念上看,裝置藝術采用文化互動的形式進行靜態五香的呈現,在環境藝術的范疇里,裝置藝術可以和室內裝置、室外裝置進行不同類型的對接。從微觀的意義上看,室內裝置更側重于局部裝修,而裝置藝術更注重整體性的效果。
1.2裝置藝術的特征
第一,藝術裝置是一個能使得觀眾介入并參與其中的一門藝術。第二,場所材料和情感三個方面進行表達,是裝置作品不可缺少的三個重要因素。第三,裝置藝術是根據特定的展覽空間和場所和時間相結合進行組織創作思維的整體性藝術空間,它不僅具有空間性還具有藝術時效性。第四,裝置藝術的設計環境目的是什么?是用來接納觀眾的,是讓觀眾在背設計和界定的空間內進行觀賞和感受作者的意境及其情感的表達。并在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的基礎上進行感官上的刺激和創作。第五,在材料的使用上,材料的選擇不拘泥于傳統的固定形式,而是不斷的從生活中,順手捏來的“自然”用品,進行創作,經過設計者的加工,最后對其材料進行再利用和再加工。第六,裝置藝術具有開放性,設計者也可以通過繪畫、詩歌、建筑、戲劇、雕塑、音樂、電影和錄像多媒體上的手段進行兼容,也可以進行自由綜合發揮。第七,裝置藝術在有的時候也可以變化為臨時藝術,對于實際的空間展示元素進行相應的重新組合。簡單分析裝置藝術的特性就是主題性、實用性、創新性、熏陶性、共同參與性。
2.環境設計中的裝置藝術
2.1室內設計和裝置藝術
環境藝術是一個大的概念,其內涵比裝置藝術大的更多。室內環境設計不只是簡單的裝修,更不止是一般意義上的美化。室內環境設計是滿足室內空間性質及用途的實用性。進而通過對空間、造型、細節、色彩、藝術品的綜合性整體設計,來滿足其綜合性整體設計。這樣既可以滿足功能上的使用,又可以在視覺上產生藝術的審美價值。室內設計在某種層面上講,是營造“家居”的氛圍,把情感和情趣相結合,來緩解人們在高速的發展社會,缺乏溝通、精神疲憊的狀態,來喚醒情感的體現。室內設計分為物質、精神、技術三個層面,物質層面又分為空間界面、陳列、家具三個部分。技術層面分為結構、工藝、規范、標準四個部門。精神層面分為社會意識、文化素質、審美能力等多個方面。室內設計的本身四一設計為中心,進行實用性的關注。目前市場由于商業化的滲透,導致很多室內設計并沒有自己的設計理念參合在里面,而是品種一樣,千篇一律的程序化設計感嚴重。同時也沒有融入感染力和個性特征及人文特征。所以想要室內設計走上一條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就需要有序、有理想的的把焦點聚集在理念的轉變上,接受更多類似裝置藝術的觀念性因素影響,并非是簡單的形式上和材料上的探究。而是構建新的設計思維和觀念,著重對室內設計活動中的美感和品位的呼應,環境和氛圍的呼應,叛逆和重建的呼應,心里感覺和文化內涵的呼應和經營構建的思考。
2.2展覽空間和裝置藝術
展覽空間是藝術和建筑的展覽文化,從早期的巴黎沙龍到現代的世界博覽會,從維也納到布魯塞爾,都能體現裝置藝術的重要性。無論是藝術件還是設計師及其商家,他們的目的都是為了參觀和出售的作品提供一個物質性的支撐和背景。裝置服務于美化展覽,使得儀式性的展覽充滿了新奇感。在空間展示后來發展中,對支撐墻面的舍棄,并把藝術裝置從靜態的聯結物重解放出來,是一種新型的空間感念。當今的展示設計中彩色的轉盤、照明設備、標記、反射鏡、無所不在的透明裝置、數碼技術呈現的光線運動等已經屢見不鮮。由此可以看出,展覽建筑語境中的抽象裝置,強調的是展現環境的自定義語言,展示中的裝置藝術才是我們時代的需求。
2.3室外景觀和裝置藝術
環境藝術包括,偶發藝術、地景藝術、景觀藝術三個廣義上的內涵。也就是人們把耳聞目睹中一些環境構成的因素進行藝術性的景致構建。現代環境中的裝置藝術和景觀設施是景觀環境中的重要一部分。不僅使空間感有了秩序,也使得城市的競爭賦予了生命。裝置藝術是一種硬質的設施景觀,包括藝術的體量、形式、輪廓、材料、色彩、質感、內涵的體現。例如:200年如本“陶林”公園,在設計總監的監督下,方圓5.6公頃的陶板設置而成,并取材陶土,并分別簽約九家陶制造廠商。因此這個陶林被譽為最漂亮的散步路線,這種也是實現了藝術。自然和當地生產為一體的空間調和模式。針對于室外景觀裝置而言,并不是服務于少數人或者設計師個人,而是服務于廣大的社會大眾,傳遞給大家一個積極向上和美感的力量。裝置藝術的四維空間中作為共存事物呈現,其次,結合自然環境進行設計。一旦環境中的裝置藝術具備了現代人認同的時代特征和精神特征,那么它在潛移默化中就會成為標志性的建筑物,成為現代城市的審美感受,就會被賦予生命力。
總結:裝置藝術是環境藝術的一部分,而環境設計又是城市組成的重要部門,裝置藝術在環境一書中發貨了豐富多彩的作用,在室內設計中賦予了設計思維的新視野和發展空間;在展覽空間裝置藝術、陳列的展覽文化體現;在景觀環境中的裝置藝術和景觀相結合的“形象道具”。不管是哪一種,都是為了提高人們的整體環境質量、美化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殷蓉.環境裝置藝術的原生性與再生性[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7(03).
[2](德)沃納·霍夫曼(WernerHofmann)著,現代藝術的激變[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
[3](美)H·H·阿納森原著,西方現代藝術史[M].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1994.
[4]張新建.原生態·新生代與裝置藝術——寫在何翔宇裝置藝術展之前[J].藝術市場,2010(06).
[5]張躍.張躍裝置藝術作品選[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5).
[6]劉向華.和合流變——劉向華裝置藝術作品手記[J].中國建筑裝飾裝修.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