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4年IP開始進入大眾視線,隨著影視行業中不斷有 IP被翻拍、被改編,IP市場看似欣欣向榮實則魚龍混雜,狂轟濫炸的營銷推廣之后,雖然觀眾可看的影視劇種類增多了,但是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本文以互聯網為背景,通過對IP劇的現狀進行分析,探尋IP發展過程出現的諸多問題并提出解決策略,為IP劇未來的良性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IP熱;影視劇;
一、 IP劇的發展現狀
(一)IP劇成本不斷升高
自2014年開始《匆匆那年》、《老男孩》等IP劇賺足了觀眾的眼球,也使得投資人賺的盆滿缽滿。一些成熟的IP改編而成的影視劇本身就有很高的關注度也更容易被觀眾接受,并能夠節省宣傳開支,當大家發現改編成熟IP可以有效降低投資風險之后,各大影視公司、互聯網視頻網站巨頭就打響了IP版權爭奪戰,也因此導致IP版權費水漲船高,已經從幾年前的十萬一個IP增長到幾百萬有的甚至高達千萬。
(二)IP劇類型更為多元
隨著IP劇的受眾層面不斷擴大,單一的劇集類型已經不能夠滿足受眾多變的口味,所以對IP資源的選擇除了堅守網絡文學的陣地之外,也開始將改編之手伸向游戲、動漫等領域。現階段的IP劇類型主要有以《歡樂頌》、《瑯琊榜》為代表的改編自同名熱門小說的文學類IP劇;以《老男孩》、《一生有你》等為代表的音樂類IP劇;以《古劍奇譚》、《誅仙》等為代表的熱門游戲改編的同名游戲類IP劇;以《爸爸去哪兒》、《我們相愛吧》等成熟綜藝節目改編而成的綜藝類IP劇等。
(三)IP劇產量井噴式增長
近幾年,IP劇產量一直居高不下,截止到2015年上半年就有166部IP劇熱映;2016年IP劇仍然勢頭不減,《老九門》、《青云志》、《余罪》等影視劇的播放依然是IP劇熱度居高不下;2017年也有《春風十里》、《特工王妃楚喬傳》、《醉玲瓏》等多部IP劇上映。據調查顯示,2015年網絡劇Top50中IP改編數量為12部,占比24%,而2016年網絡劇TOP50中IP改編數量為21部,比重上升至42%,而2017年IP劇的熱度也依然不會減退。
二、IP劇存在的問題
(一)“IP劇+小鮮肉”模式化嚴重
很長一段時間里,IP劇完全依靠人氣爆棚的明星來承擔提高收視率的重任,可近期由鹿晗、古力娜扎主演的《擇天記》在湖南衛視播出卻遭受了收視滑鐵盧,IP,大場景,小鮮肉樣樣俱全但觀眾卻并不買賬。網絡上觀眾對劇的吐槽更多開始偏向于對演員在人物塑造上的嚴格要求。從這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出通過“IP+小鮮肉”的模式暫時可以捕獲觀眾,但觀眾并非盲目消費的機器,他們更加注重作品的內容以及深層次的東西。所以,從市場反應和觀眾的意見不難看出,“大IP+小鮮肉”的模式并不是萬能的。
(二)版權意識低下
IP劇原著小說抄襲嚴重,網絡文學市場混亂,版權糾紛愈演愈烈,網絡文學抄襲現象得不到高效解決,對IP劇的發展有著非常嚴重的影響。最為嚴重的抄襲事件便是去年熱播的根據小說《庶女有毒》改編而成的IP劇《錦繡未央》,據調查顯示,原著小說全書共有294章,其中居然有219處涉嫌抄襲,還有部分是整章抄襲。網友也將對于原小說的不滿轉嫁到影視劇上,在網絡上又掀起新一輪“罵戰”。所以影視公司一定要提高版權意識,才能保證IP劇市場的健康生態。
(三)題材深度不夠
就目前IP劇本的選擇大都是根據當紅網絡文學改編來看,劇本的選擇深度不夠,難以給觀眾更多精神層面的享受。IP劇初始時大多選擇網絡文學進行改變,但相較于傳統文學網絡文學根基不牢固,道理淺顯,文學素養淺薄。例如《太子妃升職記》、《親愛的公主病》等IP劇所傳達的價值觀并不適合出于價值觀建立階段的青少年。我們可以多挖掘傳統文學,傳統文學可以是立體的,我們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伴隨著當今多種媒介相互結合的智能化時代以多種方式傳遞,對于現代媒介而言是更加能夠被大眾所接受的。
(四)注重噱頭大于內容,透支IP對受眾的吸引力
IP劇巧妙運用各種運營模式,通過話題量使得劇目未播先熱,增加關注度。噱頭使觀眾期待值增加但內容質量未提升,這對于作品的經營是不可取的。例如IP劇《云中歌》,還未播出前“baby電視劇處女作,古裝首秀”、“Baby《云中歌》美到窒息”、“Angelababy電視首秀歷時三年網友:終于等到你”等話題賺足了吸引力,讓人出乎意料的是《云中歌》播出后收視率暴跌,部分網友聲稱baby演技難挑大梁未得到認可,劇中場景的布置、特效的制作、鏡頭的運用都槽點滿滿。
三、IP劇發展策略
(一)優質內容是核心
優質的內容才是作品的核心,一部完整結構的作品由服裝、場景、特技、音樂等方面構成,要想在市場上經得起打磨就要有過硬的質量做保障,用優質的內容去抓住受眾的心并滿足其精神需求這才是IP劇的初衷。要想做到內容優質,就必須在資源的選擇上多下苦功,要避免選擇一些瑪麗蘇的劇集,多選擇一些三觀正、弘揚社會正能量的素材進行改編,要強調IP劇的文化屬性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經濟屬性。
(二)系統開發是關鍵
對于IP劇的開發不單單是一個IP改為一部影視的跨越,這其中關聯的產業鏈非常之廣,對IP的改造與買入只是對其開發的第一步,一部成功的IP劇是對整個產業鏈的開發。主要的產業鏈包括文學,影視,音樂,游戲。當你在百度百科中輸入花千骨時,相對應的不僅有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還會出現同名的游戲和漫畫。據了解其之后還將推出舞臺劇和電影。據統計該IP的價值已達20億人民幣。在《花千骨》的成功是三方共同努力,提升產品的質量服飾造型是負責《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造型師奚仲文親自設計,演員人物的選擇上以及演技使得劇情更加完美印象深刻。不難看出各方都在最大限度的挖掘其價值。
(三)大數據挖掘是助力
互聯網時代提供給我們極其便利的網絡條件,大數據的挖掘越來越多的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聯網以及社交媒體的發展讓人們在網絡上留下的數據越來越多,我們可以通過大數據的挖掘,制作公司可以了解不同年齡段網民對影視劇類型的喜好、對影視劇內容的偏愛、對演員的好惡以及對劇集長度的要求等等。就像美劇《紙牌屋》對男主角的選擇也是通過大數據進行分析,了解到觀眾的真實想法。對于一些成功的案例我們應該積極借鑒,從而使得我的IP劇的發展中能夠盡量少走一些彎路,取得更多的成功。
所以要想讓IP劇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我們必須優中選優,要更具有創新精神,是“老樹”也能長出“新芽”,讓我們共同努力,一起構建IP劇健康生態圈。
參考文獻:
[1] 丁亞平. 論互聯網語境下電影IP 轉化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 當代電影, 2015, (9): 4-8.
[2] 李正良, 趙順. 影視業“IP熱”的冷思考[J]. 專題聚焦, 2016, 01: 21-23.
[3] 賴春. 互聯網+時代IP電影的營銷策略研究[J]. 中國電影市場. 2016(02):7-9.
[4] 馬季. 市場機制下的網絡文學審美視域——網絡文學至于中國當代文學的三個變量[J]. 創作與評論, 2015, (4): 35.
[5] 王米琪. IP劇的繁榮、存在的問題與發展策略[J]. 青年記者, 2016, 09(27): 71.
[6] 張俊慧. 淺析“IP影視”[J]. 西部廣播電視2016, (10): 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