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陳淳是明代寫意花鳥畫的代表畫家,他開創的大寫意花鳥畫風,實現了花鳥畫史上的一次風格、審美旨趣的演變。綜合近十年國內陳淳寫意花鳥畫的研究,大致分為四個部分:一、陳淳的生平;二、陳淳的師承;三、陳淳的技法特點。
【關鍵詞】:陳淳;寫意花鳥畫;研究綜述
前 言
陳淳作為中國花鳥畫史上重要的一員,其清逸、洗練的筆墨將中國花鳥畫技法提高到新的層次,無論從筆墨的淡雅、題材的選擇及詩、書、畫的結合上,都達到了文人畫至真至美的高度,他的畫風影響著中國花鳥畫的發展。鑒于此,為了更多的了解和認識陳淳的藝術風貌,并對以后花鳥畫的學習和創作帶來裨益,展開了對陳淳花鳥畫領域文獻的研究與分析,共檢索到57條結果。其中期刊論文22篇,博碩論文9篇,其他文獻31篇。從2008年第1期舒粉利在山東藝術學院學報發表的《陳淳花鳥畫的藝術特色及成因探析》、2010年第2期張元芝在藝術百家發表的《陳淳寫意花鳥畫的藝術風格與美學特點》和2015年第8期李文奎發表在美術大觀的《閑逸散淡觀物會意——明代陳淳花鳥畫研究》等近十年的文獻研究中發現主要從陳淳的生平、師承關系、技法特點、歷史地位和影響意義等方面進行研究。
一、關于陳淳生平的研究
陳淳(1483-1544)字道復,號白陽山人,蘇州府長洲縣人,主要生活在明朝弘治、正德、嘉靖年間。陰澎雨在《陳淳花鳥畫研究》一文中指出:有關其生卒年的記載以《陳白陽集》后張寰所撰《白陽先生墓志銘》中所述最為可信:“卒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十月二十一日也,距其生成化二十年(1484)三月十八日,春秋六十有二。”陳淳出身于文人士大夫家庭,其祖父陳璃官至南京左副都御史,嗜好書畫,家富收藏,陳淳的父親陳鑰為陳璃次子,字以可,一生未 曾做官,精研陰陽術,與文徵明的關系甚密,這也是陳淳隨文氏研習詩、書、畫的主要原因。李文奎在《閑逸散淡觀物會意——明代陳淳花鳥畫研究》一文中表明,出身書香世家的陳淳具有優渥的家境和沈周、文徵明兩位大師的悉心指導及影響,加之他自身出眾的才華,青年時的陳淳便備受師長的青睞和同輩的贊賞。正德十一年(1516),陳鑰去世,陳淳時年34歲陳淳性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生活放縱,向來隱逸,與文門嚴謹的學風漸漸疏遠了,畫風轉向沈周簡逸的水墨花鳥畫類型。此后不久,陳淳南歸蘇州,過起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生活這為他的個性和畫筆得以自由發揮創造了機會,也為陳淳以后的藝術生涯翻開了嶄 新的一頁。關于陳淳生平的研究還有朱小華的《論明代花鳥畫陳淳的繪畫藝術特色》、蔣逸的《墨戲漫興——小議陳淳的寫意花鳥畫》李悅的《“白陽青藤”的筆墨精神》等期刊。類似的還有孔六慶的《淡墨逸“散”—論陳淳的大寫意花鳥畫》一文,文章從陳淳追求“一生布衣”的“閑散”的生活境界的角度來研究其生平的閑“散”。
二、關于陳淳師承的研究
陳淳生長的蘇州,歷來就是文人薈萃之地,許多造詣深厚的文人畫家,決意仕途,寄情書畫,他們通過父子、師生或親戚關系衣缽相承。陳淳就是在這濃厚的藝術氣息的熏陶之下,成長起來的一位畫家。陳淳出生在一個文人士大夫家庭,他的家庭背景深深地影響了其畫風的確立。
靳雅權在《“白陽”花鳥畫的畫學淵源》一文中從三個方面研究陳淳的師承關系:第一,師從文征明。陳淳的父親與吳門畫派的核心人物文征明為通家之好,關系非常親密。陳淳理所當然會在父親的引薦下跟隨文征明學習詩書繪畫。陳淳開始學畫師從文征明,也從工致筆法入手。他早期的作品極似文征明的風格,筆致較為工整但顯得拘謹。第二,吳門諸家的影響。他早年師從文征明,在青年時即與江南著名文士和書畫家們交往甚密,同時他和文征明的學生和子侄、文友等過從密切,有頗多邀約游冶、相互唱酬和題跋書畫的記載。他們在一起的交流和切磋對于陳淳藝術上的學習借鑒也是大有裨益的。因此,他的花卉畫中年 以后能夠完全突破師規,另辟門徑,是和文征明的早期教導以及吳門中諸多畫友的相互熏染有密切關系的。第三,取法沈周。首先,在花鳥畫的創作題材上與沈周有著同樣的內容。其次,在花鳥畫的筆墨技巧上,陳淳全力向沈周 繼承學習。陳淳個人風格初步確立時期,也是他更多地師法沈周。再次,在花鳥畫的境界上,陳淳也極力向沈周靠攏。
三、關于陳淳繪畫技法特點的研究
關于陳淳寫意花鳥畫技法特點的研究有很多,其中,陰澎雨在《陳淳花鳥畫研究》一文中對陳淳的技法形態做了詳細的研究,通過對陳淳傳世作品的分析,指出陳淳的主要技法形式有水墨點簇、沒骨法、勾花點葉法、一花半葉,淡墨欹毫等,各種技法相互融合,形成了他率真的寫意風格。類似的還有張元芝在《陳淳寫意花鳥畫的藝術風格與美學特點》一文中指出,陳淳晚年作品繪畫技法或或鉤畫,或沒骨,或連筆作革,或撇捺如隸,變化豐富而統一于瀟灑秀逸、清純淡雅的筆墨氣韻中。蔣逸在《墨戲漫興——小議陳淳的寫意花鳥畫》中指出:“數年來所作,皆游戲水墨”,顯然陳淳提倡漫興墨戲式的創作方法。漫興墨戲自南宋米氏云山以來,歷來為文人畫家所樂道,其強調畫家作畫不以臨摹形似為能事,以筆墨形式抒發主觀情感,致使繪畫從“以形寫神”向“托物寄情”的方向演進。舒粉利在《陳淳花鳥畫的藝術特色及成因探析》中表明:陳淳提倡漫興墨戲的創作方式。如在《漫興花卉冊》(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館藏)末尾自題“……故數年來所作,皆游戲水墨,不復以設色為事。”
結 語
在中國的寫意花鳥畫史上,陳淳作為一個獨具藝術光彩的重要畫家為后輩畫家景仰和推崇。本文通過對近十年與陳淳寫意花鳥畫相關的文獻進行分類、比較、研究,發現大部分文獻主要從陳淳的生平、師承關系、技法特點和歷史地位及影響四個角度進行研究。其中,陰澎雨的《陳淳花鳥畫研究》這篇論文,在研究陳淳的繪畫技法特點時,將陳淳不同時期對于相同題材的不同的表現技法進行比較研究,從而發現其繪畫技法多樣且相互關聯,形成了他獨特率真的寫意風格。這篇文章對陳淳的技法研究比較詳細,運用對比比較的方法進行研究,有利于讀者直觀清晰的了解到陳淳不同的繪畫表現技法,在以后研究其他畫家的技法中,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另外,在近十年國內陳淳花鳥畫文獻研究中,有關陳淳寫意花鳥畫構圖特點、陳淳繪畫思想研究和陳淳個人的性格對其風格形成的影響等方面進行研究的文獻并不是很多,這對于我們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明確的方向。
作者簡介:趙田田(1992—),女,聊城大學美術學院15級研究生,專業為美術學,研究方向為中國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