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眾文化產生于人民群眾的勞動生產過程中,可以振奮人民群眾的精神,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是人民群眾獲得審美享受,實現自己教育、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群眾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和繁榮群眾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質,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本文探討了新形勢下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積極作用和重要意義,并提出有效推進群眾文化工作的建議。
【關鍵詞】:新形勢;群眾文化工作;重要性和建議
群眾文化是廣大人民群眾在從事各種職業活動之外,為滿足自身精神需求,主動參與的各種文藝娛樂活動。在當前經濟蓬勃發展,人民精神需要不斷增長,社會文化消費日趨多元化的新形勢下,廣大文化工作者要準確把握時代脈搏,積極推進文化創新,有效開展群眾文化工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促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
1 新形勢下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和意義
1.1 發展群眾文化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的前提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在物質生活需要得到基本滿足的基礎上,對對滿足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加強烈。“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不僅要使人民物質生活豐富,而且要使人民精神生活充實。”從為人民群眾服務,滿足人民群眾需要的宗旨出發,必須積極發展群眾文化。
1.2 發展群眾文化是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
社會主義建設不僅要實現物質富裕,還要實現文化繁榮、社會安定。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只有經濟、政治、文化各個方面協調發展,才能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群眾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道德文化素質,能夠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保障。
2 當前群眾文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1對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
在當前,網絡化、數字化的快速發展,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人們可以通過多種渠道方便快捷獲得各種文化信息,對于信息的獲得也變得更加主動,在此種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變得困難起來,很多的群眾文化工作者在認識上發生了變化,認為群眾文化工作的作用在不斷減弱,在思想意識上降低了對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視程度。
2.2基礎投入不足
雖然在文化場館的建設上,各級政府都投入了不小的人力、物力,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為重硬件投入而輕軟設施的建設,重建設而輕管理,從總體上來說,基礎投入無法滿足現階段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需求。而在某些經濟相對較為落后的地方,財政困難導致在群眾文化建設上的整體投入都呈現出嚴重的不足的現象,這對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來說是十分不利的。
2.3缺乏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人是一切活動開展的根本,缺乏人才,工作開展勢必是事半功倍。就當前的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現狀來說,缺乏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群眾文化事業發展的一大問題。新時代具有新特征,一些基層的群眾文化工作者對于時代的發展變化認識不足,對于時代的特征無法準確把握,這對群眾文化工作來說,是十分不利的一面。文化工作的開展,勢必要清晰的把握時代的脈搏,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而人才是十分關鍵的一環。
2.4群眾文化活動內容單一
活動內容單一是群眾文化活動吸引力降低的一大因素。從群眾文化工作的實際情況來看,在豐富內容、創新活動內容方面存在著滯后的現象,時代性與時尚性不足,有些活動內容已經沿襲多年而沒有創新內容,缺少時下年輕一族比較感興趣的活動項目,致使群眾文化活動的受眾越來越小,影響力與品牌效果也大打折扣。
3 新形勢下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建議
3.1群眾文化工作必須以道德意識為導向
群體性的文化活動不僅傳播文化知識,提高公民的文化藝術素養,而且體現了社會群體的道德意識,具有社會政治導向的功能。當前,我們提倡大力發展群眾文化,一定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鼓勵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通過多樣化的文藝活動鼓舞人、塑造人、引導人,利用群眾文化為社會的發展打造良好的氛圍,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3.2 發展群眾文化必須加大財政投入
群眾文化事業是公益性事業,發展群眾文化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當前政府一是要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公共財政對群眾文化設施的經費預算,加強對文化設施建設的監管,多建群眾喜愛的文化設施。二是要加大群眾文化活動的資金投入,并監管好資金的使用流向。只有群眾建立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確保所需的物質基礎,才能確保群眾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3.3群眾文化要體現出當地特色
群眾文化活動來源于群眾的生活,反映群眾的現實生活,與群眾的日常生活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因此,發展群眾文化要體現出當地的文化特色。一是要充分利用本地已有的資源,比如旅游資源,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等。二是要加強對優秀民間文化的挖掘和整理,通過各種形式進行積極宣傳,促進各種貼近民間生活的文化活動的傳播和發展。
3.4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品牌效應
群眾文化活動的一大特征就是對民間文化以及地方文化的傳播與繼承發展,因此,注重對群眾文化活動的品牌進行建設與保護,是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內容。
有句說的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對于地方文化的發展與繼承,群眾文化活動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創新群眾文化活動,必須要在堅實的文化基礎上來進行。對于一些有著強烈地方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在工作中要加強引導,要有品牌意識,要注重在保護中創新,在創新中繼承,要與時代相結合來不斷提升此類文化活動的品牌效應。
3.5要不斷創新文化活動方式
群眾文化具有通俗易懂、活潑多樣的特點,其主題接近普通人的心態,以親切、生動的形式反映豐富多彩的群眾生活。因此,發展群眾文化要不拘泥于形式,要體現出形式多樣化的特點。只要敢于創新,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表現人民群眾的生活,抒發人民群眾的情感,其生命力都是十分旺盛的。
3.6必須加強群眾文化隊伍建設
群眾文化活動的主體是人,群眾文化建設必須有文化隊伍的帶動。群眾文化工作的創新發展需要人才的培養與引進積累,只有具備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才能實現群眾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在新時代,人才是一切事業發展的基石,對于群眾文化工作來說,具有組織能力與創新能力的人才更是急需。要創新、要發展,便需要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引進,才能形成創新發展的形勢,才能在工作中體現出時代特征。此外,對現有群眾文化工作人員進行綜合素質的提高也是當務之急,只有建設一支高素質、精通業務、具有強烈的愛崗敬業精神的專業人才隊伍,才能有利于加快群眾文化建設進程。
綜上所述,群眾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組成部分。發展群眾文化工作,有利于提高群眾文化素質,加強民族團結。黨的十六大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大力推進先進文化的建設,國家應對公益事業加大支持以及保障的力度,并鼓勵它們增強自身的發展活力。這既是對全體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又為我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