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與鮮明的民族特點,是中華文明成果最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習近平總書記在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建設美麗中國,必須建設好“美麗鄉村”。那么怎樣把傳統文化融入美麗鄉村建設?這個問題就擺在我們眼前。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美——包含自然美和社會美,是能夠引起人們的愉悅、舒暢、振奮或使人感到和諧、是有益于社會的客觀事物的一種特殊屬性。美麗是所有一切能夠使人產生美好心情或身心舒暢的事物。
1、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重基礎設施建設忽視文化傳承
美麗鄉村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延續和發展,順應了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期望,符合當前的國情。因此,要實現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美麗中國的奮斗目標,就必須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的步伐。根據調研大部分地區對于美麗鄉村建設,僅僅是加快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而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卻不夠重視,甚至完全忽略。這是當前的美麗鄉村建設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弊病,即在美麗鄉村建設中不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甚至信奉“拿來主義”造成某個區域大部分村莊格局,規劃完全一致。更有甚者為了應付檢查而只做表面文章,使得有些農村傳統的鄉土文化喪失殆盡。對于這些不良現象,習近平總書記曾給予嚴肅批評。他指出:“建設美麗鄉村,是要給鄉親們造福,不要把錢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說‘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層白灰,一白遮百丑。不能大拆大建,特別是古村落要保護好?!币虼苏f,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千萬不能忘記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應用。
1.2區域性文化特色不夠突出
當下,在美麗鄉村建設的規劃設計中,對區域性文化特色重視程度有所提升,有著專業的建設與設計團隊,當地農村居民也參與到了其中,但在實際落實的過程中卻忽視了對地域傳統文化的融入,使得整體設計缺乏地域性特色。雖然建立在農耕文明基礎上的鄉村傳統文化相對穩定一些。但是在保護和傳承過程中,隨著時代的發展其存在形式得到改變。原有的鄉村風貌和特點已經發生了實質性的改變,取代它的是開放的、時尚的、理性的現代文化,現代化進程對鄉村文化的沖擊和消解日益明顯。
2、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應用在在美麗鄉村建設中
2.1運用傳統文化重在保護
要將中國傳統文化合理利用在美麗鄉村建設當中,需要結合當地特色文化。我國各地都存在一些古村落,而這些古村落在經歷歷史長河洗禮的過程中,成為了地域性文化的重要構成元素。改革開放至今,由于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很多古村落在城鎮化建設的沖擊下而逐漸走向消亡,因此,將地域性傳統文化融入到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就需要將工業遺產活態化特征進行充分復原與保留,并完善配套設置,同時加強文化資源保護,以實現文旅觀光景點的打造,以特色地域傳統文化賦予鄉村以獨特的審美,進而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并實現對傳統文化的保護繼承奠定基礎。此外,要借助社會資源,鼓勵家鄉企業家或有意愿的社會精英人士,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和傳統文化保護,使其承擔起歷史上農村鄉紳階層的社會功能
2.2要做體現人文精神的鄉村景觀
我國幅員遼闊,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明顯,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鄉土建筑和代表傳統文化的自然景觀,這些原有的鄉村環境中凝聚著當地百姓千百年來形成的生產生活習慣、審美情趣、宗教信仰等,都是當地傳統文化內涵的具體體現。因此,要想將地域傳統文化融入到景觀規劃建設中,就需要針對這一問題的存在,對地域傳統文化進行深度挖掘,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造工程的實施,將鄉村傳統特色文化融入其中。在實際踐行的過程中,要在對村落進行合理規劃布局的基礎上將生態景觀、產業布局以及居民形態相融合,同時充分融入當地鄉村的特色人文精神,讓鄉村景觀體現更多地人文關懷。
2.3加強對民意的尊重
美麗鄉村建設中所提倡的傳統文化是原生態的農耕文化,是講究自然美與社會美的綜合體現,更是老百姓的精神家園。在建設鄉村傳統文化時,應首先正確認識其價值和意義是否符合當地老百姓的意愿,應充分做好實地調研工作。應懂得它寄托著農民的價值情感和精神需要,而這與現代工業文明對物質的需要有著明顯不同。因此,我們的基層政府應對鄉村傳統文化予以大力扶持。其重點要從農民的需要出發,提高農民的參與熱情和主體意識,要切實做到惠民,只有這樣才能有力地推動傳統文化發展。
2.4走可持續發展的傳統文化產業化道路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將鄉村傳統文化產業化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單純依靠對工業遺產活態化特征的搶救保護,而不輔以合理適度的商業化運作,鄉村傳統文化終將難以具有長久的活力。因此必須積極推動鄉村傳統文化走上產業化的道路,把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轉變為文化資本。比如,一些工藝流程、生產技能和與其相關的文化表現形式,以及存在于人們記憶、口傳和習慣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只要加以合理保護利用,不僅可以調整和優化鄉村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豐富鄉村文化生活,提高農民勞動素質,增強鄉村傳統文化競爭力,還會助推美麗鄉村建設的全面發展。
總之,無論未來城市化如何發展,我們都要合理的將中國傳統文化應用在美麗鄉村建設當中,真正做到讓百姓“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參考文獻:
[1]王麗霞.談美麗鄉村建設中傳統生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J].山西建筑,2016,(07):4-5.
[2]何麗芳.基于旅游發展導向的“美麗鄉村”建設探討 [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
2016,(03):59-60
本文系2016年度山東省“傳統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專項課題《中國傳統文化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應用研究》研究成果,立項編號ZD20161030.
本項目研究由“全國婦聯山東女子學院婦女/性別研究與培訓基地”、“山東女子學院女性傳統文化研究與培訓基地”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