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域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基礎,我國地域遼闊,各個地域環境中所生活的人群產生了獨特的、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從而產生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如齊魯文化、燕趙文化、關東文化、吳越文化、中原文化等。地域文化是某一區域的人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所形成的包含一定的物質形態和精神形態總和的一種文化。泰山位于齊魯大地上,具有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在中華民族文明史上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中國山水畫創作中,地域文化的影響是山水畫發展的極其關鍵的因素,藝術家在潛移默化的受到地域文化因素的影響,從而創作出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山水畫作品,同時這些作品也帶有濃郁的地域性藝術風格和深刻的地域文化內涵。通過從地域性和地域文化的角度去研究泰山山水畫藝術,對泰山山水畫發展的廣度和深度起到拓展性作用。
【關鍵詞】:地域文化;泰山山水畫;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內涵
一、泰山地域文化
在中華文明發展演變過程中,不同區域因自然地理因素、社會文化因素的不同而產生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態和文化內質。在齊魯大地上,在齊魯文化熏陶下的泰山地域文化有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會人文形態。 泰山擁有獨特的景致和人文內涵為世界而聞名。泰山縱然交錯,層巒起伏的山勢,山石堆積厚重的形體,山體上輔以蒼松、巨石和煙云,形成了雄偉壯麗的景象。而分布于山體的20余處古建筑群和2200余處碑碣石刻,使泰山成為世界歷史文化與自然相結合的文化游覽勝地和藝術創作創作圣地。
地域文化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地理環境本身的自然特征和因自然環境而形成的社會人文特征,地域文化所包含的這一地區的社會人文形態和自然地理特征為藝術家的藝術創作提供了深厚的基礎和豐富的創作素材,藝術家也只有切身的走進該區域的自然地理環境中,才能創作出具有本地域人文特色的并且具有深刻內涵的藝術作品。同時,對于我們研究學習山水畫和了解中華各區域文明有著很好的啟示作用。
二、泰山山水畫
山水畫發展到隋唐時期成為一門獨立的畫科,擺脫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稚拙狀態而趨向成熟。隋代展子虔所畫的《游春圖》是最早的一幅卷軸山水畫,這幅畫在構圖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能夠成功的畫出深遠廣闊的景象,給唐代的山水畫以深遠影響。唐代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的青綠山水筆格強勁而細密,賦色工致而濃麗,被后人奉為典范。詩人王維也以水墨山水畫著名于當代,“畫中有詩,詩中有畫”也為此后的水墨山水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其描繪閑居生活的《輞川圖》奠定了青綠山水和水墨山水兩大畫風。對于以泰山為題材的山水畫創作的泰山山水畫,以表現泰山獨特地域性特征中國山水畫作品。各地區的山水畫所呈現的藝術特征各有不同。泰山所處的齊魯地區本身所具有的渾厚深沉、雄奇俊秀的特征,在泰山山水畫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三、泰山地域文化對泰山山水畫形成的影響
1、地域文化對泰山山水畫創作的影響有自然因素和文化因素
地域文化是藝術家創造出獨具特色、具有原創性藝術作品的重要依據。泰山山水畫的形成和發展正是藝術家對于自身生長的環境所感知的一種藝術物化表現。劉玉社曾講:“在這里我們應當肯定,鮮明的地域特征是形成畫家風格乃至畫派的先決條件,強調地域性也是進行山水畫創作的必要條件。”齊魯地區豐富的自然景觀和獨特的風土人情,為藝術家的創作提供了廣闊的素材,最終物化為來自于內心文化情感的泰山山水畫藝術形式。 楊波先生也曾經說過這樣的話:“生長在不同地域的藝術家,應該關注撫育自己的那一片土地,歷史在上面走過的文化足跡,努力挖掘本地區的地域文化,用自己的藝術語言與對象交流,來描繪感動自己的生活場景。”由此可見,地域文化對于藝術創作的重要影響是極其深遠的。
2、地域文化對泰山山水畫風格、主題、思想的影響
藝術風格的形成都與藝術家所處的地域性特征有著不可割裂的關系。藝術家所處的地域環境深刻的影響著藝術家個人的生活、思想、文化和情感。藝術家所感受到的創作主題的地域性特征,與其他地域所產生的藝術作品在風格上和表現方法上有著很大的不同。藝術作品的風格往往與藝術家所處的時代、民族和地域的屬性有著密切的關聯.泰山地域文化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每一個身處泰山的畫家。那種厚重深沉的文化特征必然影響到畫家的精神氣質,從而在藝術作品上有著集中的體現,最終形成藝術家獨特的風格特征。
3、地域文化對泰山山水畫形象塑造的影響
藝術家在進行山水畫創作之時,把所見事物經過筆墨語言的表現手法真實地再現出來。正如唐代張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論點是一致的。畫家在動筆之前,要對自然物象以及所處地域文化有一個深刻的認識過程,首先要把握物象的大體形態,然后結合地域文化進行深入的分析綜合,最后達到盡精刻微。中國山水畫是畫者從所處區域整體的山水面貌出發,結合其的地域文化,通過個性化的篩選,最終表現出特定區域的個性化特征。
豐富的繪畫題材:泰山既有陡峭的懸崖,又有千姿百態的山石;既有如仙境般的云海,又有緩緩流淌的山水;既有雄奇壯麗的廟宇,又有令人神往的傳說。這種種不同的地質地貌也造就了泰山的豐富的繪畫題材。
多樣的表現風格:藝術作品的風格往往與藝術家所處的時代、民族和地域的屬性有著密切的關聯,也可以說,地域性特征往往在藝術風格的形成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藝術家只有立足于本土,深入的了解和挖掘地域文化,才能使繪畫作品逐漸形成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歷代泰山山水畫家無一不是在深入了解泰山山地域自然環境和文化傳統之后,經過大量的藝術實踐最終形成獨一無二的山水畫藝術風格。
不同的語言形式:法國丹納曾在《藝術與哲學》中這樣寫道:“藝術作品的產生和環境必然完全相等,有什么樣的環境就會產生什么樣的藝術作品。”藝術作品的語言形式的產生也受地域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不同的地域文化影響下,會產生不同的藝術語言形式。
4、泰山山水畫在地域文化影響下的自然精神與人文內涵
泰山山水畫對自然物理形態和自然精神的表現更是淋漓盡致,表現了泰山拔地通天的雄偉之勢,泰山松柏堅韌不拔,傲霜斗雪之品質。在中國繪畫傳統之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是畫家永恒追求的一個精神內涵。具體到中國傳統的山水畫,“天人合一”意味著畫面在人文內涵上達到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最高境界。歷代泰山山水畫家強調主觀能動性的作用,主張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相契合,融匯廣大的自然界于一己之胸,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他們長期居于泰山,深入自然,筆下的山水自然顯示出極強的感染力,從畫面的表現上看,極富有泰山山水的獨特風韻。藝術境界深厚博大、氣勢雄渾,泰山山石質感極為立體和渾厚。以整體宏大的筆墨布局,運用高遠、平遠等方法,把天、地、人有機的結合起來,真正達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體現了泰山山水畫的人文內涵。
四、 泰山地域文化影響下的泰山山水畫
近代泰山山水畫家黑伯龍、弭菊田、陳維信等老一輩畫家創作出了大量的泰山山水畫作品,他們在繼承和發揚傳統山水畫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并經過他們長期的探索和實踐,使其藝術作品具有更加深刻的思想內涵,對當今中國山水畫的發展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正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在當代的泰山山水畫之中,我們能強烈的感受到當今畫家個體思想感受在畫中流露,這種情感不同于古人,而深厚的太行山精神在畫面中沉穩、含蓄,這也是中國山水畫發展至今的一種時代性的體現。
參考文獻:
[1]劉玉社﹒關于構建新疆大山水畫理論體系的思考[J]﹒石河子大學學報,2007,(1):1-4﹒
[2]楊波﹒論美術創作與地域性文化的關系[J]﹒文化與藝術,2007,(12):210-211﹒
[3](法)丹納﹒藝術哲學[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