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馬克思的這句話充分表明了具體的、現實的人總是處于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社會中的個人與整個社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認識社會、樹立正確的社會觀能夠幫助我們在社會中正確自我定位。“社會”是一個較為寬泛的現實性概念,它與國家不同,具有很強的伸縮性和邊界性,當我們處在一個較為復雜的關系網絡中時,我們就需要開始處理自己在整個關系網絡中的位置、考慮與每一個人的親疏遠近關系、確立自己在關系網絡中與他人的相處方式等等,這時候我們就可以說自己處在一個“社會”中。因此,我們既可以說整個中國是一個社會,也可以說一所學校是一個社會,而社會真正強調的是其本身所具有的關聯性和互動性、具體性和世俗性。
其實,雖然每個人對于“社會”的認知都不太一樣,但大多都逃不出自己生活的社會背景的影響,制約個人社會觀的社會背景范圍也從家庭、學校、地區、國家一步步擴大,最終讓一個人形成一種對于“社會”認知的思維定勢,但是總體的邏輯大致相同,可以歸結為三個方面:
一、社會是什么。馬克思認為,社會其實就是個人以及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構成的有機整體。而在我看來,社會其實就像一個“容納器”,它可以容納一定數量的分子,但同時也對這些分子們的活動范圍做了一些界定,而這樣的一種界定不僅僅停留在地域上,還包括價值觀上。因此,一個社會必須先有一個具有先進性、權威性的主流價值觀,這樣的價值觀受到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狀況的影響,在社會整體價值觀的引導下使人們制定出合適的社會規則,并通過這樣的社會規則去建構一個有序、合理、合法的社會框架。而個人作為自身獨立的存在,有著自己獨立的觀點和個人價值觀,并不是完全脫離社會框架,而是通過自身獨特的實踐來影響、充實社會整體框架,最終形成一個完整飽滿的社會。
社會首先作為一種現實的存在,個人之間、群體之間開始產生聯系并開始處理相互間的利益沖突時,社會便逐漸成型了,而此時的社會更多的應被視為一種“價值的存在”以更好的規定社會的發展方向、推動其有序發展,從而樹立社會作為一種“現實的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
二、社會怎么樣。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要回答社會本身的現實存在狀態,主要內容包含著社會運行和發展的內在邏輯、主要規則和基本規律。中國的社會所表現出的是一種追求自由與公平的狀態。
首先在自由方面,中國社會最突出的是提倡言論自由,并把這一點作為公民最基本的權利。在言論自由方面,雖然中國社會名義上提倡個人表達的自由,也積極鼓勵人大代表以及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能夠多多聽取民意,但實際上人大代表本身到底是否聽取了最大多數人民的意愿以及是否真正落實、而對于不符合政府官員自身利益的言論又是否會被直接無視都很難界定,因此雖然我國努力倡導言論自由,但是對言論自由的結果保障機制建設不足。
而在公平方面,中國社會一向提倡教育公平,同時也在積極建設完備的醫療衛生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和建立公平法治國家,這些都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當前社會矛盾、適應中國社會發展要求所提出的措施,更是一種社會價值追求。一個社會的發展首先要考慮如何解決在現實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也要積極趨近于社會大多數人所追求的整體理想目標。
三、我的社會角色定位。社會角色可以被定義為與人們的某種社會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權利、義務的規范與行為模式。我們對于自身社會角色的定位具有先天性和選擇性。先天性就在于我們從出生時基于血緣、遺傳等先天的因素就已經確定了的血緣關系、家庭關系;選擇性就在于我們能夠通過參與社會、經過個人的努力和活動選擇自己期望的社會角色。
我們要首先明確自我的社會角色定位才能夠實現社會互動,但是明確自我的社會定位的過程往往是困難的,因為這取決于社會的復雜和變動程度以及個人自身的社會化程度等。在明確自身社會角色之后,往往要重視樹立起自我角色意識,用適合自己角色的行為方式去參與社會交往、解決角色沖突,學會如何進一步融入現實的社會,因為不同社會角色之間往往是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的。
浙江溫州地區是一個十分重視“人情關系”的社會。在溫州長大的我對于溫州“人情化”社會的理解也較為深刻,這可以被視為一種溫州“特色”或可以說是溫州長久以來形成的“風俗”。在溫州,“出門靠關系”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常態,無論是找工作、辦事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找熟人并且往往能夠取得自己滿意的結果。在這樣的一種“人情味”極為濃厚的社會背景之下,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社會關系網絡,不僅是家庭成員、朋友同事間,甚至在其他地區相遇的兩個互相不認識的溫州人都會有種相見恨晚的“親近感”。
在這樣一種“人情化”的社會體系之下,每個溫州人都會多多少少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樣一個龐大的社會關系網絡使得溫州人在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各地都能夠互幫互助、互利共贏。這樣一種社會狀態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
1.“人情關系資本”的獲取。溫州人看重人情關系表達的社會關系資本,人們辦喜事的目的除了表示慶祝和紀念等意義外,還在于從中獲得一定的“人情關系資本”,這樣人情關系一定意義上也被視為一種“人情”投資;
2.溫州地方文化的影響。溫州人素來重人情、重關系,沒有熟人不好辦事是溫州社會中流行的“關系哲學”。
雖然溫州社會這樣一種“人情化”的狀態能夠迅速擴大溫州社會關系網絡,讓溫州人能夠更多地受益,但也存在許多隱患,比如以血緣和地緣為基礎結成的人情關系網作為一個人情往來的利益共同體,是自我封閉的,具有一種排他性;“有熟人好辦事”的形式原則往往容易使人以權謀私,誘發權錢交易和司法腐敗等。
我的社會觀雖然很大程度受到成長環境的影響,但大多時間現階段我仍停留于學校層面,主要的社會關系十分有限,還未真正涉及到更大的社會范疇、未參與更廣泛的社會關系網絡、未處理更復雜的社會角色沖突,因此我自身的社會觀還并未完全成熟。必須積極提高自我認知的水平,才能在今后更好地適應復雜多變模糊的社會環境,尋找到自我的正確社會角色定位。
參考文獻:
[1] 程樣國.社會觀教育[J]. 思想教育研究,2009(3).
[2] 曹典順.和諧的社會觀的倫理向度[J]. 求實,2007.
[3] 溫健.“中國新社會”觀評析[D]. 溫州大學,2015.
[4] 劉朝峰.人情關系“貨幣化”與社會資本的釀造——以溫州為例[D]. 溫州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