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漆器的歷史
中國是最早使用漆器的國家,早在距離今天7000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中就發現了漆碗,漆簡等其他漆器殘片,在中國漆器自古一直都是王侯將相,宮廷御用的奢侈品,小到生活器具大到家居宮殿到處可以看到漆器的身影。
從商周時期甲骨文的發現,結束了沒有文字的歷史,推進了人類的文明,燦爛的青銅文化標志著這一時期的社會形態和經濟生活都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商周的遺跡雖多但以青銅器的發現為主,漆器僅占極微弱的比例。
1.戰國秦漢時期
戰國秦漢時期是中國漆器發展史上第一個空前繁榮期。漆器產量之多,品種之優,制作之精,分布之廣,都遠遠超過了前代。這一時期的漆器生產以湖北、湖南地區為中心。髹飾手法主要有彩繪、針刻等,裝飾紋樣盛行動物紋、云紋、幾何圖案。特點是色彩豐富,線條奔放,勾勒交錯,氣韻生動。
2.三國兩晉南北朝
東漢以后,佛教興盛。特別是兩晉南北朝時期,統治者大力推崇佛教,著力修建佛寺佛塔,并造大量佛像供人朝拜。此時,由于瓷器在生活中的普遍應用,漆器的生產相對緩慢,漆匠們的制作重心也從日常生活用具轉移到了佛教造像及漆畫的創新 。
3.隋唐五代
隋唐時期,是中華文明的鼎盛期,國勢強盛、政局穩定、經濟及商貿繁榮,科技、文學、藝術、手工業全面發展。但遺憾的是,隋代漆器不僅在出土文物上呈現空白,而且連文字記載也鮮見。我們從唐代漆器與魏晉漆器的關系上看,隋代漆器藝術應該未曾停滯,只能等待考古新發現來詮釋。
4.宋元時期
宋元時期是中國漆器發展史上第二個鼎盛期。宋代社會經濟繁榮,商品經濟發達,漆器工藝得到相應的普及與發展,不僅官府設有專門機構制造御用漆器,而且民用漆器工業也普遍發展起來。最突出的成就是,雕漆工藝登上了歷史的頂峰。宋代漆器生產的主要地區轉到了南方,形成了溫州,杭州等漆器制作中心。到了元代,杭州的戧金漆器,蘇州的雕漆,福州的剔犀漆器均聞名于朝野。
5.明清時期
明,清時期是中國漆器發展史上又一個黃金時期。官辦漆器作坊占據統治地位,與民間制漆生產共同發展,使漆器工藝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這一時期,揚州漆器作坊林立,品種繁多,規模龐大,成為全國漆器業制作中心。明清時期常見的漆器有一色漆器,雕漆,填漆,彩繪,描金,堆漆,鑲嵌,款彩,戧金,犀皮等。紋飾一變以前的幾何紋,動物紋,圖案化紋飾占主流地位的傳統風格,開始追求生活情趣與自然美。作品題材多取自于自然界景物,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通過歷史的文獻看出漆器再個個時期都有其獨特風格和很高的地位,作為漆器的工藝美術品是人們對生活方式的需求夏衍生出來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需求,工藝美術促進了社會環境發展的同時,社會環境的發展又反作用于工藝美術,漆藝由古代社會中取得卓越成就,然而隨著封建社會的結束,工業時代的到來,漆藝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再建國后傳統手工藝都想大工業生產轉型,精致,純天然高價值的手工藝走向大批量,標準化,機械化生產,導致產品質量下降,審美缺失導致國人對此漸漸喪失興趣,再加上漆器本生的材料屬性在使用上不如塑料,樹脂,陶瓷等等方便耐用,促使人們更加淡化,從而退出了日常生活的主流領域。
二、中日漆器的傳承和現在的對比
談論漆器,就不能不提到日本漆藝,漆器起源于中國卻發揚于日本。日本漆器比中國晚1000多年,而漆japan就是日本的代表,由于技藝傳承的缺乏,漆器工藝在中國險些失傳,但是在日本卻得到了延續。確切的說從明朝后期開始,日本在漆藝方面就漸漸超過了中國。
日本再吸取中國文化的瑰寶的同時融入到本國文化和特色最后形成了具有日本獨有的風格,加上日本的漆器沒有出現斷代,他們很好的傳承了前人的精華和優秀工藝。在中國的飲食文化和日本有根本的區別也導致日本的漆器很好的保存下來,中國生活中常常是高溫飲食,漆器用有些不便的,同時從青銅器再到陶瓷大量運用,逐漸的代替了漆器再生活中的功能,而日本一直保持著冷食文化,漆器的實用性和文化性很好的體現到日本的生活文化中去,也使得漆器工藝再日本經久不衰。據介紹,日本平均每個家庭使用的僅僅是漆器托盤就不少于10個,再加上各種漆碗、漆杯、漆盤等,每個家庭使用的漆器數量是非常可觀的。特別是漆碗,在人們的生活中,使用面很廣,不但家庭使用,而且餐館、飯店也很普及。據說一年銷售量達一千萬件以上。此外,社會交際,婚喪嫁娶,紅白喜事,日本民眾都有選擇漆器作為禮品的習俗。
日本的現代漆器在設計定位上力求貼近市場和大眾生活,適應民族插花、就餐、飲茶、梳妝和席地而坐的實用需求。因此漆器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建筑裝飾用漆器、陳設品用漆器、家具用漆器、禮品用漆器,天天使用的餐具更是離不開漆器,漆器已經成為日本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現代日本人還在不斷拓展漆器的運用領域,據報道,在醫療保健領域已經有所突破,已開發出具有殺菌、保溫功能的漆器制品;在家庭裝飾上也嘗試著將漆器技藝用于陶瓷、現代家具,甚至門把手、電源開關上。夏普公司最新推出的一款液晶電視的面板就是漆器的,可以說這又是一次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國現代漆器的生產大多遵循傳統。
中國在漆藝技法上因循守舊,拘泥于過去的雕、嵌、堆、繪,滿足于祖先留下的看家本領,而沒有從現代大量的新科技中尋找革新漆藝的方法。日本人卻能借助現代科技手段研究漆器,如東京藝術大學,輪島,鐮倉等傳統產區研究機構借用X光等技術手段進行分析、鑒別,使漆器的原料配方、工藝技巧和藝術造型等都獲得了很有價值的研究成就。他們還將機械化生產加入了漆器的制作過程,使得漆器規格化、標準化、精密化,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也降低了生產成本。
三、當代漆藝的狀態
然而隨時代在變,形式在變,市場在變,人們的觀念在變,中國傳統的漆器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漆器的鼎盛時期一去不復返。由于很多傳統手工藝面臨失傳和斷代的情況,國家開始大力復興手工藝,希望中國的傳統技藝可以很好的傳承下去,再這樣的工藝復興的潮流中漆藝也是復興的一個重要門類。我國土面積大漆器的分布也是極為廣泛的,而卻每個地域都其自身的獨特風格,北京的雕漆,揚州的百寶嵌,平遙的推光漆器,福州的脫胎漆器等等各地的漆器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每個地方都深入發掘傳統漆器,同時融入自身的特色,制作出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衍生品和藝術品,同時很多學校也開設了漆藝專業,漆藝有了新的血液,讓新時代的人們用當代的審美注入到傳統工藝中去,古今結合讓現代的人們可以接受從而使得漆器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喬十光.漆藝[M].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9.10
[2]陳振裕,傅舉有,陳晶.中國漆器全集[M].福建美術出版社.1997.01
作者簡介:陳俊(1985.11—),男,籍貫:安徽宣城,學歷:本科,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單位:福建省珍漆園脫胎漆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