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對群眾文化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但同時群眾文化素質的高低對于新農村建設來說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在黨和國家越來越重視農村文化的發展,和諧文化建設是重要內容,構建和諧農村、建設和諧文化,決不可忽視群眾文化。新農村建設中的群眾文化建設是我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農村群眾文化素質的重要途徑,有利于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關鍵詞】:群眾文化;新農村建設;作用
前言
眾所周知,我國是農業大國,三農問題對我國經濟文化的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其中,群眾文化建設在三農文化建設中又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群眾文化建設對于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2005年10月,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了《十一五規劃剛要建設》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決議,其中,群眾文化建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能夠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對于繼承和發展我國的傳統文化,提升農民的生活水平,早日實現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具有重要作用。
一、群眾文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一)群眾文化建設有利于提升農民的技術能力
2015年12月24日,在北京發布的由中國社會科學學院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社會藍皮書:2016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中對我國農民的文化程度進行了統計。調查數據顯示,我國農民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人數占多數。隨著網絡科學技術的發展,數字化和信息化正在影響著農民的生活,農業產業化精英正在成為農民新的生產方式。農民可以通過網絡知識的學習進行自產自銷,網絡銷售,拓寬農民的收入渠道;另外,農民文化水平不高,會大機器操作的更是少之又少,很難做到像美國等發達國家那種大機器管理農業的程度。加強農村的群眾文化建設,對農民進行技術指導,再加上政府對三農的補貼,農民可以掌握便利的機器操作技術,這樣可以減少務農人員的數量,加快農業資源流轉速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可以使農民有額外的事件從事其他工作,增加收入,這對三農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進行。
(二)群眾文化建設有利于豐富農民的精神生活
農村經濟發展落后,娛樂設施不健全,再加上一些地區偏僻,離縣城或市區較遠,農民的生活除了務農工作外沒有其他娛樂活動。再加上農民文化程度不高,平時除了看電視打發無聊的時光外,無法讀報、看新聞、參加一些文體活動來豐富其精神生活。其次,農民收入不高,在文化上的投資自然也不多,很多農民一輩子待在農村,農民與農村是息息相關的,其精神動力也來源于農村。建設農村群眾文化,積極開展一些符合農民口味和具有鄉土氣息的文化節目,可以通過這些節目對農民進行文化教育,引導農民養成看報、讀書、看新聞的習慣,向他們傳達農村之外世界的日新月異,使農民逐漸融入到社會大家庭中。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豐富,這可以加強保護我國的傳統文化,形成我國民間特色的文化品牌,進而增加農民收入。這樣可以豐富農民的精神生活,啟發農民的創造能力,有利于新農村建設。
(三)群眾文化建設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群眾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支柱,群眾文化是群眾精神層面需求的集中表現,它承載著群眾美好的生活理想。群眾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群眾文化的最大特點就是面向最廣大的群眾,在新農村建設中,群眾文化就是針對最廣大農民群眾而表現出的文化。群眾文化具有高度的民主性,農民群眾在其中有更大的自主權,能更好地彰顯群眾的主人翁地位;同時群眾文化具有廣泛的參與性,能夠容納所有積極參與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群眾,這樣有利于有效發揮群眾的智慧,能更好地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出謀劃策。群眾文化也具有延續性的特點,農民組織的龐大性使農民在維持事物可持續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農民文化水平的提高,能夠促進農民宣傳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去,能夠提高正確積極文化的傳播面和傳播速度,可以起到穩定社會,改善不良社會風氣的作用,農村面貌的煥然一新必然帶來新農村建設的飛躍性發展。
二、正視群眾文化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國家為了縮小城鄉差距,改善農民生活,制定了很多有利于三農發展的政策,其中包括農業補貼、農村合作醫療、貧困家庭學生的助學補助等一系列措施,農村的交通、通訊、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即使新農村假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由于中國地域廣大,東西、南北發展不平衡,城鄉差距較大,農民仍然面臨很多困境。首先與城市相比,農村基礎設施落后,并且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不能滿足農民群眾的需要。其次農村環境較差,很多大學生不愿回農村服務,這就造成農村缺少人才,雖然政府對大學生支教偏遠貧困地區有政策支持,但大城市更具有吸引力,因此農村還是面臨教育跟不上的難題。最后,大城市更具有吸引力,當下農民入城打工風氣越來越濃,很多有能力的農民大都想盡方法留在大城市,這更加造成農村精壯勞動力的缺乏,剩下的老弱病殘又很難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教育,不利于新農村的建設。
三、加強群眾文化建設的建議
為了解決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應該從政府、企業、個人三個方面切入。政府在新農村建設中起到領導的作用,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資,完善農村各種設施,改善農民生活環境,吸引外出打工的人回鄉生活。其次,政府應該領導企業加強對農村的投資,可以在農村建設農產品加工廠,這樣不僅可以解決農民農作物銷售的問題,還可以為農民提供工作機會增加農民收入。農民經濟能力的提升,精神方面的消費就會相應增加,政府還應相應的加強弄群文化建設,可以在節日和農閑時期舉辦具有農村特色的文化匯演、節日晚會等,群眾接收到積極健康的文化教育就會變得更加精神飽滿,農民群眾的生活也會變得多姿多彩。其次,群眾個人也應看到農村近幾年的巨大變化,應該看到農村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農民的鄉土情結對加強群眾文化建設也有重要影響。
四、結語
用哲學知識來說,文化反作用于經濟政治,對經濟政治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反作用。文化不僅是一個國家的靈魂,也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具體表現。因此,在建設新農村的道路上,群眾文化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要正視群眾文化發展中的成果和面臨的挑戰,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依靠群眾,我們相信,新農村建設將會取得巨大的成功。
參考文獻:
[1]牛建宏. 思想政治教育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作用研究[D].天津大學,2014.
[2]李虎. 群眾文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分析[J]. 人才資源開發,2015,16:241-242.
[3]王棟. 群眾文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探析[J]. 大眾文藝,2016,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