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目的語文化主導的教學理念影響,當前英語寫作教學“母語文化失語癥”現象嚴重,教師對母語文化引入的不足使得學生寫作時母語文化英語表達能力較弱。本文從不同文體寫作角度如何在英語寫作教學中加強“母語文化”輸入進行了探索,旨在豐富寫作素材,激發寫作熱情,從而真正實現雙語文化發展,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鍵詞】:母語文化;目的語文化;英語寫作;文體
一、引言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四級考試(TEM4)寫作包括兩部分:Section A的命題作文和Section B的便條寫作。回顧歷年真題,命題作文多以觀點陳述類題材,然2012年專四寫作題目為:The Dragon Boat Festival,要求學生談談對端午節日的認識以及人們在端午節的活動。顯見,此次出題旨在考察英語專業學生的母語文化素養及其母語文化的英語表達能力。文體以及話題的突轉讓英語寫作教師開始反思“模板式”以及“母語文化缺失式”英語寫作教學的弊端。回到日常交際,學生時常抱怨口語課堂中,當外教問起宗教傳統節日等話題時,往往出現“無言以對”的尷尬。以上情況充分說明我們所說的跨文化交際教學中母語文化和目的語文化出現的明顯失衡狀態久而久之使得“中國文化失語”現象嚴重,而培養出來的學生亦缺乏深厚的文化素質和獨立的文化人格。本文將從英語教學中的寫作教學作為切入點,對從不同文體寫作角度如何在英語寫作教學中加強“母語文化”輸入進行了探索,打破母語目的語失衡狀態,真正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理論依據
1. 批判教育理論
批判教育理論是指通過教育打破已有的不平等權利關系,實現平等和解放,用在外語寫作教育中,就是要打破母語和外語之間不平等的力量關系,通過外語學習實現個人文化身份的解放,最終達到雙語共同發展的目的。
2. 新讀寫理論
相對于傳統的讀寫理論,新讀寫理論(New Literacy Theory)強調學習應當聯系學生的實際需求,用在寫作教學中,就是要讓寫作文本聯系語境。換言之,英語寫作不應該是單純的寫作技能訓練,而是要讓寫作根植于學生的生活世界,寫作內容應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這樣才能最大限度上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動機。
因此,從批判教育理論以及新讀寫理論,我們可以得出三條英語寫作教學原則:首先,母語文化是寫作教學的起點;其次,母語與目的語文化比較是過程;最后,文化創新是結果。
三、英語寫作教學中不同文體提高母語文化水平具體任務設計
上述的三條寫作教學原則說明外語寫作應當成為學習者思考、傳承和創新母語文化的工具,而不是簡單的語言訓練,那么教學中應當如何挖掘學生身邊的寫作題材,讓學生真正做到有話可寫,有感而發呢?結合本人的教學經驗,和大家分享下在設計寫作話題時,如何結合不同的文體特征,設計出讓學生感興趣的寫作話題。通過寫作,讓學生對自身文化背景、文化資源進行再思考,從而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文化定位和文化身份。
1. 記敘文文體
眾所周知,在中國,名字往往標記著一個人出生的年代,或者承載著家庭對孩子寄予的厚望,又或者是名字蘊含著一段感人的故事,那么讓學生寫自己名字的故事“The story of my name”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這樣的寫作話題切合學生實際,因此不僅能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更主要的是通過寫作可以讓他們再一次審視自己的家庭文化,從而增添自豪感以及使命感。與此同時,大量的中國民間故事如“The Legend of White Snake”,“Mr.Dongguo and the W0lf”,
“Liang Shanbo and Zhu Yingtai”等都具有鮮明的記敘文特征,可成為很好的記敘文寫作訓練話題。
2. 描寫文文體
在設計描寫文時,讓學生描寫家鄉的一個景點名勝是比較合適的選擇。首先,學生對自己家鄉的山水文化非常熟悉,同時出于本能的自豪感,學生們非常樂于向大家宣傳,因此他們在寫作中表現出很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查閱資料,觀看紀錄片,最終的作品呈現除了文字描寫,還輔以一些聲像以及圖片,充分發揮了他們的創造力。
3. 議論文文體
設計議論文文體題目時,可以以國內的時政大事、社會事件,如“小悅悅事件”,“神九上天”等為話題,讓學生評議,引導學生關注議論文中論述的嚴謹,結構的清晰。同時,中國古時候一些較有爭議的話題也可以加以引導進行寫作。
4. 書信體文體
在書信體寫作課堂上,我就要求學生給至親至愛的人寫一封信或者是對已過世的至親如祖母寫一封懷念信,亦或者是對心中一位古代英雄人物的一封諫言信。這次學生們寫作的內容比想象中令人動容,也讓學生感受到筆觸帶來的震撼,精神帶來的力量。
5. 說明文文體
以上四種文體的寫作話題設計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來源于生活,和學生密切相關。此時,中國文化成了他們寫作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庫,真正做到敢寫、愛寫、渴望去寫。那么教學的第一個原則得到了落實。第二個原則是要進行文化比較,因此在說明文文體訓練中,我們可以設計一些文化比較的寫作任務,如通過對中國的七夕和西方的情人節進行比較,讓學生可以了解中外節日的來源,更能感知中外不同的情感表達方式;類似的我們還可以將中國的傳統服飾旗袍和國外的晚禮服進行比較,了解中外服飾文化差異背后的原因以及不同審美差異;還可以選取自己比較喜歡的作者作品和同類的國外作者作品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學生可以提高對文化差異的敏感度以及認知水平,從而更好接受文化的異同,應對文化間的沖突,真正實現跨文化能力的提高。
寫作教學三個原則中的最后一個原則是文化創新,應該也是跨文化交際教學的最高層次。回到寫作中,舉個簡單的例子,歐美國家出品的動畫“功夫熊貓”或者“花木蘭”的成功說明了外國人可以對中國文化進行大膽的創新,并取得了很好的影響力以及經濟收益,那么我們何嘗不可以對目的語文化進行相同的創新,或者用西方能夠接受的方式來編寫我們的文化故事。比如,寫作課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把中國詩歌改寫成饒舌,把中國四大名著改寫成歐美國家更容易接受的輕喜劇形式。學生的一些劇本寫作還在英語教學的其他課堂進行了實踐,讓學生體會到創造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也給母語文化注入了時代的活力,真正讓母語文化保持生命力吸引力。
四、結語
跨文化交際能力包括在交際過程中,一方面維持自己的文化身份,另一方面幫助對方保持他們的自我身份的能力。也就是說,既要維護自己的文化自尊,也要尊重對方的文化身份;既要注重對方文化信息的輸入,又要強調己方文化信息的輸出;既要學習他人,又也要學會展現自我。回到我們的英語教學,母語文化和目的語文化卻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現狀,使得我們在外國朋友對中國傳統文化提問的時候無法給出答復。因此,本文從母語文化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滲入出發,論述了在英語寫作教學中引入母語文化的必要性以及不同寫作文體具體的任務設計,旨在拋磚引玉,為英語寫作教學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參考文獻:
[1]從叢.中國文化失語癥:我國英語教學的缺陷[N].光明日報,2000-10-19(1).
[2]梁惠梅.英語寫作教學中“母語文化\"的地位與作用[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3(8).
[3]袁芳.試析外語教學中“母語文化”的地位與作用[J].外語教學,2006(5).
作者簡介:潘曉紅(1985.07—),女,漢族,浙江金華人,講師,文學碩士,單位: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研究方向:語言學以及外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