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鄂倫春族音樂屬于少數民族中最具特色的音樂之一,其中包含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特色,本篇文章根據少數民族地區的教學特點來開展鄂倫春民歌教學,分析鄂倫春民歌創城的重要性和其在教學中的應用,主要目的是讓少數民族地區人們重視鄂倫春民歌,讓這種音樂永遠流傳下去。
【關鍵詞】:鄂倫春民歌;地方性教學模式;應用研究
一、鄂倫春民歌傳承的重要性
音樂是傳統文化的代表,自歷史以來,音樂見證了民族文化的演變歷程。音樂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主要體現,我國少數民族中漢族人口所占比例較大,并且其文化博大精深,在此背景下鄂倫春音樂文化也具備漢族的民族特點。其中主要體現在宮廷樂曲、民間樂曲和林蔭小調等。鄂倫春族文化是在漢族品族文化傳承過程中發揚起來的音樂文化,鄂倫春族民歌由于其所處地理位置特殊,并且歷史悠久,因此其背景具有多元化的特點。自從俄羅斯在鄂倫春族修建鐵路成功之后,鄂倫春族人民開始移民,因此導致鄂倫春族民歌受到多數外國文化的影響。不論什么樣的文化,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都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轉變,最終文化中原始特點只占少數,多數都已經與其他社會和城市、民族特色相結合,成為新的特征,這一過程是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就鄂倫春族民歌文化來說,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外來文化的影響,特別是當今社會是多元化社會,這種社會背景對于鄂倫春族音樂文化來說影響重大。
鄂倫春族音樂文化的發展相互融合的意義內涵,這種融合性體現在本地城市音樂文化和其他外來文化的相互交融,促進,影響上面。根本原因主要分為地理原因、政治原因、文化原因、歷史原因幾大塊,這些外力迫使民歌音樂文化與其他文化融合,不斷形成新的文化。融合的特質在鄂倫春族音樂文化當中最為明顯,因此研究這種特點具有積極的實踐意義。
二、鄂倫春民歌在地方性教學模式中的應用
在鄂倫春人民的心中,民歌也叫‘民謠”,民歌的旋律比較悠揚頓挫,聽起來具有流暢感,同時也具有極深的藝術感染力和表現力。所謂一人放歌,便有眾人隨合,不是故意營造的這種形式,而是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共同精神體現。這句話最能傳神地表達出鄂倫春民歌的風格二在鄂倫春民歌里面,有一些著名的民歌,比如《大山調》《小竹林》《葉子掉了》等,這些民歌婦孺皆知,老少能唱,生活所見所感,都是鄂倫春民歌所汲取營養的形式。總的來說,鄂倫春民謠有許多種,按照民歌題材和主題內容來看,可分為生活民歌、抒情民歌、敘事民歌幾種,其中數量較多、內容豐富、廣為流傳的是生活民歌和抒情民歌。
鄂倫春族音樂的民族性要比其他民族性復雜多樣化。總體而言鄂倫春族民族性格帶有勇猛尚武的特點,同時又體現出一些憂郁多愁善感的特質二19世紀開始,自從近代中國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就被深深地刻上了這種特點,因此許多樂曲中都具有這種鮮明的雙重特質二舉例說明在《大山調)v的演唱里,通過使用自由曲式的靈活化處理方法,不僅完整地突出了人與自然的對立,又展現了成熟冷靜的人類思考一面。無論在曲調、節奏、音樂結構上面都是這個特點,如果聽了的話就會產生很大的想象的空間。其中每個人的演唱都不同,都帶有自己的特點,都帶有即興的成分。總之,鄂倫春族音樂富有變化性,不僵硬,不死板,很自由。這種俄羅斯民族的精神特質在演唱里面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1、地方性教學模式在實際應用階段應當結合鄂倫春民歌的文化特征
民歌是民族文化的主要體現。在鄂倫春地區的主要民歌特點來自于地區的生態面貌和生活面貌,這種性質被稱為地方性。因此,地方性教學模式主要就是展示這些特點。通過地方性教學讓人們了解鄂倫春民歌的內涵。在具體實施方面可以與政府合作,舉辦民族文化活動,制定階段性教學方案,以此來更好的宣傳鄂倫春族文化。
2、注重對民歌人才的培養
人才是傳承的主要力量。好的人才,可以為文化的傳承提供強大的力量。目前,我國少數民族民歌的演唱者少之又少,優秀的更是鳳毛麟角。要想傳承民歌,就要培養人才。地方性教學模式主要突出了對人才的培養,針對這方面,地方性教學模式吸引了眾多年輕的少數民族歌手,這些歌手都有民族生活情懷和基礎,對于民歌有深厚的感情,因此很容易培養。另外,通過舉辦民歌方式的比賽,可以挖掘出有潛質的歌手。
3、地萬性教字模式繼承優良因素,拼弄落后因素
任何民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這種局限性適合時代的發展離不開的。時代在發展,民歌這種具有固定情感的音樂形式就會顯得落后,因此,為了傳承民歌,只有摒棄那些落后的民歌,繼承具有廣泛意義和深度意義的民歌,才是地方性教學模式的重點任務。
總結:鄂倫春族音樂充滿了傳統民族魅力和藝術風格,主要表現在鄂倫春族民歌的民族性創作當中。所以說鄂倫春族民歌音樂展示出了豐富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生活內容,表達的情感明快感人。通過了解鄂倫春音樂的特點形式,結合地方性教學模式的應用,我們可以更好地窺視到民族文化當中最為核心的精華部分,對于了解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隨著全球一體化、民族同質化的變革,許多民族音樂發展似乎遇到了瓶頸。未來如何能夠更好地順應時代的要求,發掘、留存更多的音樂作品,近年來一直是業內熱議的話題。
參考文獻:
[1] 孫曉飛. 鄂倫春民歌植入音樂教學實踐的探索與總結[J]. 北方音樂, 2015(16):132-132.
[2] 張海濱. 鄂倫春民歌的藝術性在教學改革中的運用及思考[J]. 文藝生活·文海藝苑, 2015(7).
[3] 王瑞. 鄂倫春民歌多情的歌唱技法在教學中的新運用[J]. 音樂時空, 2015(6):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