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分析了高校創新創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現狀基礎上,提出了人才培養中面臨的主要問題。結合工科院校的具體情況,提出了工程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對策,主要側重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的深度融合。意在建設一支滿足創新創業要求的師資隊伍,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關鍵詞】:創新創業;應用型人才
1高校創新創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現狀
大學是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重要搖籃,是國家創新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工科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培養的人才不僅要有寬廣的基礎知識和扎實的操作技能,還要有較強的創新能力,應滿足應用型人才的要求。我國高等校院的畢業生普遍存在創新創業能力不足的問題,這和高校人才培養的模式是密不可分的[1]。
我國高等院校的教學組織形式一般為學院、系、教研室,常把課程當成是理論講授和考試成績評價,缺乏實踐教學和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教學基本上是課堂上老師單向講授,學生獲得知識,注重培養學生的順向思維,使得學生的思維發展趨向單元化。久而久之就讓學生認為老師講的、教材寫的就是對的。缺少探索新知識的能力,很難有創新[2]。然而,西方的教育會投入較多精力在學生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上。他們培養出來的學生較國內學生普遍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強。由此可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即包括教師的教,又包括學生的實踐和探索。
2工程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建設
推進交通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重點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才能保證人才培養目標的最終實現。實踐環節在培養學生能力和提高綜合素質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內在需求[1]。
首先在交通工程專業研究并制定大學生實驗能力標準體系。構建了基于能力標準的實驗綜合體系,該體系包括五個基本技能和七個拓展技能兩部分,基本技能能力包括:理論知識掌握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實驗觀察與記錄能力、安全環保意識及應急處理能力、撰寫總結報告能力;拓展技能包括:信息獲取能力、圖譜分析能力、實驗方案設計能力、工程應用能力、思維創新能力、科技論文撰寫能力、社會能力[3]。
其次,依據大學生實驗能力標準體系重新構建了以基礎性、綜合性和設計研究性實驗三位一體實驗能力培養方案。制定了基于能力標準的、與三層次實驗對應的實驗能力評價表,用于學生的實驗考核?;A技能實驗、綜合實驗、設計與創新實驗統籌規劃,強化實驗儀器的開放式、立體化教學,將大型儀器設備的實驗教學由面向班級開放到面向研究設計性實驗或大學生科技創新課題組開放。不同層次的實驗體系采用不同的能力標準進行評價,培養學生的綜合實驗能力[4]。
然后,開展各類實習教學(如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雙師制”的有機建立與運轉。實習指導教師與企業工程師雙向指導大學生的實習環節,建立專業特色多樣化的中小企業實習基地,學生有機會完全進入企業生產環節,使學生實習期間有機會參與實際生產,提高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能力[5]。
3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深度融合
3.1 構建多平臺分模塊多向選擇的課程體系
按照交通工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打破原有的分段式教學模式,實現課程計劃內在的融通,增加交叉融合課程學時比例,構建多平臺、分模塊、多向選擇的課程體系,實現知識的整合.在構建人才培養模式時分設通識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專業方向模塊及集中性實驗平臺、專業必修實驗平臺、專業選修實驗平臺及畢業實習,專業教育中滲透創新創業教育。
3.2 建立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課程群
圍繞專業核心課程體系,開設道路橋梁操作的專業必修課程:以路基路面工程、橋梁工程、道路勘測設計為核心的專業課程開設道路工程BIM建模基礎和實訓、橋梁工程BIM建?;A和實訓;圍繞專業課程體系,開設交叉學科選修課程,如招投標與合同管理、運籌學、建設工程法規等選修課程;圍繞專業方向,開設交通土建方向課程體系:如緯地軟件實訓、橋梁博士軟件實訓等;圍繞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的培養,開設創新創業實踐課程體系:學科競賽、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類等課程,引導學生在跨學科專業知識的學習中,獲得創新創業必備的交叉思維方式、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結束語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存在諸多問題,例如課程體系不健全、教育方式較單一、高師資力量缺乏、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不充分等。因此高等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必須構建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建立合理的創新創業效果評估機制,建設一支滿足創新創業要求的師資隊伍,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參考文獻:
[1].李學鋒.工程教育培養創新創業復合型人才,高分子通報,2015,86-87
[2].孫曉梅.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29(1)120-122.
[3].梁麗萍.融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為一體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赤峰學院學報,2015,223-224
[4].徐勛倩.“卓越計劃”模式下的交通工程專業教育培養體系研究,高等建筑教育,2017,45-46
[5].孫翠香.“雙師型”教師政策變遷:過程,特點及未來態勢,職業技術教育,2013,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