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篇論文針對咸寧市初中音樂課的價值觀教育問題進行研究。通過對文獻資料的整理研究闡述音樂教學中價值觀教育的意義,對中學音樂教學現狀展開調查,分析目前中學音樂課價值觀教育存在問題并提出具體策略。
【關鍵詞】:初中;音樂課;價值觀教育
一、 初中音樂課價值觀教育的意義
價值觀是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的看法。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的重要轉型時期,我們培養的人才,不但要具有較高的技能以適應和滿足社會多樣化發展的需求,而且需要具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培養健全的人格。所以,音樂教學中的重點就是加強學生的價值觀教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健康的思想意識,這事關中華民族的復興,事關國家的興旺發達,這是新世紀的音樂老師們目前面臨的嚴峻挑戰。所以說,在音樂課堂上落實價值觀教育目標是當今社會和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自音樂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其教學目標設定了對學生的整體素質進行發展和培養的三個內容,即“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其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被放在了首位。如何有效地實施音樂教學目標成為了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重要的職責,當然也是檢驗教學是否成功的試金石。偉大的教育家舒霍母林茨基曾經指出,音樂教育不僅僅是針對音樂家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對人的教育。由此可見,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學生通過學習音樂,能陶冶高尚的情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塑造他們的良好人格。
二、當前初中音樂課價值觀教育的現狀
通過對咸寧市實驗中小學、永安中學、浮山中小學的音樂課的調查,發現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音樂教師對價值觀教育的認識不足。
通過對上述3所學校共10名音樂教師的訪談和調查,結果發現,把價值觀教育寫進教案的教師比例占總數的50%,在教學中有落實的教師比例占總數的33.0%。由此可見,音樂教師對價值觀教育的認識還遠遠不夠,造成了教師在教學中沒有充分的挖掘、提煉教材中的價值觀因素,從而進一步影響了學生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認知和培養。
2.教學內容枯燥,學生興趣不高
在參與調查的130多名學生中,有98%以上的學生都表示非常喜歡流行歌曲,而對于音樂教材中的歌曲都覺得內容枯燥,不太喜歡。究其原因,一是教師沒有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充分的挖掘;二是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以傳授理論知識技能為主,留給學生實踐參與的空間較??;這樣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感知音樂的共鳴,使學生感覺枯燥無味。久而久之,學生對音樂課失去了興趣。
3.迫于升學壓力,學校不重視音樂課
目前中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家長在擇校的時候就會看重學校的升學率,中考時學校的排名情況等等,這就導致學校的教學壓力增大,把更多的時間用來進行文化課的教學,甚至不惜占用音樂課、學生課外活動的時間,導致學生無法得到足夠的學習音樂的時間。有的學校音樂課時數量極少,每周的音樂課時量嚴重不足,到初三年級已經沒有音樂課了,更談不上開齊、開足音樂課程,因此根本就達不到《中學音樂新課標》規定的教學目標。
4.學校對音樂教學管理不力 。
通過調查發現,基層的音樂教師普遍缺少與外界的交流和學習,無法及時的了解國內外最前沿的教育資訊和最先進的教學方法及教學理念,導致整個教學仍然停留在舊的傳統的教育水平上。有的教師更缺少對新《課標》教學內容的正確理解和把握,教師就感覺教得非常吃力,更談不上價值觀教育了。由此可見,目前傳統守舊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教育改革的要求,要想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與時俱進,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理念,努力促進提高教學質量的提高。
調查中還發現,有些學校因為對音樂教育的漠視,長期忽視投資于音樂教學設施的改善。有的學校連一架普通的鋼琴也沒有,還有的學校即便有一些音樂教學設備,也沒有真正用于日常教學,而只在公開課、比賽課時偶爾亮相一下,其余時間則束之高閣。這些問題都反映出學校對于音樂教學缺少有效地、正確地認識和管理,想要真正的發揮音樂課在價值觀教育、審美教育中的功效,必須高度重視音樂課的教學管理,遵循音樂學科的教學規律,只有這樣,才能使音樂課的教學逐步走向正規,真正發揮它的作用。
三、初中音樂課價值觀教育的策略
1.更新觀念,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拓寬渠道引進、培養高素質的音樂教師,提高音樂教師的待遇。一方面,音樂專業教師應加強對“新課改”的學習,深刻領悟當前音樂教學的課程目標,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專長,積極投入到基層音樂教學中;另一方面,學校要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加快對現有的音樂教師的雙基訓練和學歷培訓,不斷提高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要進一步更新觀念,要把思維從“應試教育”轉到“素質教育”中來。
2.將價值觀教育運用到實踐當中。
音樂教育是美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音樂美育要有意識地貫穿于歌曲的專業技能課程之中。努力將歌曲技能課中的技巧與美育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良好的審美氛圍中學習專業知識,并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例如,在欣賞《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時,歌曲采用了進行曲的速度和四分之二拍子來表現軍人威武雄壯的形象,運用符點的節奏x. xxx xx. 來模仿軍號聲,在教學中,老師應該把這些獨特的音樂表現手法形象的告訴學生,或者讓學生真正的去吹一吹軍號,真實的感受軍號的聲音,這樣,既能夠做到讓學生親自參與,又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3.知識技能與表現發揮相結合,感受音樂的創造美。
現階段的音樂教育,要把傳統的教學理念轉變為大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為主的綜合素質發展。教師應當給予學生自由、輕松的學習空間,在實踐活動中根據自己的想象力去大膽的發揮,用自由的表現去努力創造屬于他們的音樂。比如,在學習《彼得與狼》的過程中,教師要提示學生,低沉的鋼琴聲預示著狼即將出現時的緊張氣氛,單簧管奏出的十六分音符代表著狼的形象,流暢連貫的節奏則表現出狼迅猛敏捷的動作。這樣,經過形象、具體的講解,就會使狼的音樂形象更加生動、清晰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有利于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體會。最終實現音樂課在價值觀教育中的功效。
4.全面落實教學大綱規定的音樂教育。
各級政府、學校要加大對音樂教育的投入,保證學校音樂教育教學的正常進行。充分保證音樂課時量,健全完善音樂專用教室、教學設備等,如:鋼琴、多媒體教學設備、各種音像資料、以及常用的中外樂器等等。定期購買有關音樂教學的雜志刊物,為學生提供音樂排練、演出的場地。這樣,既能為音樂教學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又能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音樂教學應該將價值觀教育作為教學活動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音樂實踐的方式來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審美情趣、提高學生欣賞和創造音樂美的能力。使心靈萌發出美的思想種子。久而久之,自然就形成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功效。
參考文獻:
[1]馬麗雅《淺淡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意義》青海大學 2013
[2]侯愛欣.《發揮音樂教育功能提高素質教育水平》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
[3]陳松慶《價值觀的理論與實踐》[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4]陳章龍《論中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樹立》[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5]劉建軍《論當代中小學生核心價值觀的構建》[J].教學與研究,2013,
作者簡介:劉鵬,湖北科技學院音樂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音樂學、教育管理方面的教學研究。
項目來源:本文為湖北科技學院2016年度校級科研項目 項目編號2016-18X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