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高校教學一直處于改革狀態,高校聲樂教學亦是如此,也開始追求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先進性,將思維視覺化應用于高校聲樂教學當中,主要取決于能否運用好抽象思維能力和個人感知。本文中,筆者就主要以思維為載體,對思維活動中從感性至理性的活動進行表現,將核心方案定位于視覺,再把理性認知升華到感性認知,在演唱聲樂藝術的過程中運用思維視覺化,文章對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可視化思維進行了闡述,并分析了高校聲樂教學中的視覺化分類,最后探討了如何將思維視覺化應用于高校聲樂教學之中,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思維視覺化;聲樂教學
高校的所有課程中,聲樂教學的特點鮮明,不僅具備極強的抽象性,也非常依仗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個人感知力的高低。訓練和演唱聲樂是相對曲折而且長期的過程,但是,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在聲樂教學方面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感知力,因此,在未來的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應當在聲樂演唱藝術中拓展思維模式,在聲樂教學過程中輔助運用可視化思維的教學手段,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一、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可視化思維概述
(一)演唱聲樂過程中的思維模式
演唱聲樂的過程實際上是非常復雜的心理過程,感知是其思維模式的基礎,與演唱者的形象、動作、發散以及聚合等思維模式息息相關,通常情況下,思維模式會對演唱者的大腦進行調控,從而引導演唱者針對客觀事物產生非直接反應,進而對其形象思維和動作思維有所指導,可以輔助演唱的順利進行。
歌唱活動的作用在于對原作品思想情感的合理表達,因此,演唱者應當在理解歌詞內容時運用正確合理的思維。思維和聲音概念形成的正確性緊密相關,因為演唱者在歌唱過程中的自我意識是依靠思維牽引的,生理機能是依靠意識支配的,所以,對于思維模式的正確應用,是聲樂演唱學習的關鍵,不僅有助于提高聲樂技巧,也有助于準確地二度創作聲樂作品。
(二)演唱聲樂過程中的思維可視化
所謂思維可視化,是指通過對不同的視覺化手段的運用,來呈現隱藏的思維的過程,所謂聲樂演唱的思維可視化,是指以演唱為載體,以視覺為核心,提取聲樂演唱的特征并將其轉變為可視化效果的過程。在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聲樂思維可視化來對教學加以完善,而思維可視化的優勢正在于能夠清晰呈現教授內容,幫助學生解決難點問題。
舉例而言,在講解演唱氣息這個問題時,一般情況下,教師都要求學生沉氣至腰間,但是大部分學生都無法做到,還有部分更是將氣吸至肺部,從而影響學習效果。如果教師改變教學方法,在描述教學內容時運用思維可視化手段,例如通過圖示的方式告知學生演唱過程中氣息的支點應當在腰部位置,輔之分析肌肉運動,能夠有助于學生更加清楚明了的理解具體方法。
二、高校聲樂教學中的視覺化分類
(一)演唱聲樂過程中生理方面的視覺化
所謂聲樂演唱生理視覺化,是指在學生面前呈現人體生理結構,包括胸腔、咽腔、鼻腔和口腔等器官的具體示意圖。雖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很熟悉這些器官和結構,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會忽略這些示意圖的實際作用,沒有充分運用生理視覺化,從而對教學中的認知有所忽略。聲樂教室在教學過程中,有時會要求學生貼著咽壁發出聲音,但是很多學生并不知道咽壁的具體位置,腦海中沒有生理可視化,只能憑感覺往后使勁憋著唱,效果并不理想。如果教師在講解過程中結合這些示意圖,將咽壁的形狀、位置和功能告知學生,并引導學生做好思維聯想,形成可視化的生理結構,就有助于學生在實踐中熟練掌握,打好打實學習基礎。
(二)演唱聲樂過程中的意識視覺化
所謂聲樂演唱中意識的視覺化,就是指在表達音樂作品情感時運用思維意識,包括情感思維的視覺化和技術思維的視覺化。
通常情況下,聲樂教師在表達授課內容時多采用口傳心授等方法,也就是聲音的發出點是眉心,并且流暢如線,這種比擬和形容手段都有助于教師對學生正確發聲方法的引導,但實際中,學生并沒有充分運用意識想象,很多學生都因為想象不到位導致演唱偏差,從而誤解教師的意思。因此,技術思維視覺化有助于學生的想象,也就是教師可以在教學時呈現想象的內容,并不斷重復,反復訓練,引導學生形成與教師一樣的思維路徑。
而聲樂演唱情感思維視覺化,更加注重演唱音樂作品時如何正確表達情感和運用技巧。高校學生在學習聲樂演唱時,對于國內作品的理解較為容易,但是對于國外作品歌詞的理解就比較困難,這也是教學重點。同時,演唱中的技巧非常重要,應當將注意力集中于此。總之,音樂作品都是具備故事背景的,只有預先充分了解作品,并且通過思維意識加工將視頻資料和文字轉變為內心畫面,再加上自身的情感基調,就能很好的表達作品,因此,聲樂演唱中的情感思維視覺化,有助于提高音樂作品的自然性和情感流動性。
三、思維視覺化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生理可視化的具體應用
將生理可視化應用到高校聲樂教學中,應當從新生抓起,尤其是剛剛進入高校的學生,應當對生理結構功能重新熟識,教師應當以三維圖和二維圖為基礎,詳細的講解和分析發聲的生理結構、器官功能以及發聲時肌肉呈現的具體狀態。通過逐步完善培養生理可視化,將相關認知材料補充到聲樂教學中,經過一定階段的學習,學生的腦海中會慢慢記錄這些生理結構。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來對人體圖像進行解讀和計算,幫助學生實時了解演唱狀態和肌肉狀態,從而不斷完善自我,尋求更加標準的發聲機體狀態。
(二)技巧可視化的具體應用
在高校的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不斷豐富教學手段,一方面可以借助技巧可視化來幫助比喻想象,另一方面也可以運用計算機的三維立體圖像來實現視覺化。
例如,發聲教學過程中,在教學生發音YI時,可以運用技巧可視化,將聲音的拋物線狀態的線條展示出來,如果需要要求學生強調氣息,可以針對發音開始階段進行停留處理,注重氣息的穩固和扎實,如果需要要求學生強調高位置聲音,應當針對中間部分進行緩慢處理。
(三)情感可視化的具體應用
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每個人的想象能力也有強有弱,因此,不同學生也會選擇不同的方式來處理感情。在對演唱水平進行評判時,情感是重要因素,因此必須讓學生融入到音樂作品的情境之中。實踐過程中,通過情感可視化來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想象空間,從而幫助他們在詮釋音樂作品的過程中抱有更加豐富的情感。
(四)演唱視覺化想象的具體應用
在思維視覺化運用的同時,也應當適當運用視覺化想象,因為僅僅依靠視覺來接收信息,往往比較單調蒼白,而輔之以想象,有助于學生進一步領悟聲樂演唱技巧的精髓所在。授課過程中,教師難免要加入想象的過程,可以通過語言引導,來讓學生對想象內容進行自我創作,將學習內容從抽象轉變為具體,再重新轉變為抽象,從而把所有的信息都變成學生自己的,進而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內心。
結語:
綜上所述,將思維可視化滲透到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推進高校聲樂教學的發展和進步,讓高校聲樂教學更加科學化和系統化,進而幫助學生更深層次、更直觀的理解聲樂演唱。
參考文獻:
[1] 童銳.論高校聲樂教學中思維視覺化的實踐意義[J].銅陵學院學報,2016,15(4):120-122.
[2] 王升典.視覺思維在聲樂教學中的典型化運用[J].臨沂大學學報,2014,36(4):43-45.
[3] 陽靜.聲樂教學中的思維視覺化技術運用與實踐[D].河北師范大學,2015.
[4] 張丹.高校視覺化聲樂教學探討[J].當代音樂,2017,(9):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