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愛心斯坦說過,人與人最大的的差異是業余時間的利用。近幾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的涌入,它們占用了人們一部分的休閑時間。可見智能手機的應有對大學生的影響很大。因此利用智能手機構建一個課堂內外的無縫隙連接是立冬學習環境當中一個重要關注的話題。本文從智能手機交互式學習環境設計出現問題為出發點進行展開分析,接著從交互內容設計、交互方式設計、交互界面設計、智能手機交互式學習環境應用四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智能手機;交互式;學習環境設計
1.基于智能手機的交互式學習環境設計問題
1.1交互式共享和評價功能不足
現代QQ、微信、微博、貼吧等移動軟件為交互式學習提供了一條途徑。雖然很多移動課程表和背單詞等形式的APP得到了學生們的鐘愛,但是從有效的學習方法來看,基于智能手機的交互式學習環境設計還存在很多的問題。目前市面上交互式學習的軟件,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像背單詞、電子書、教師視頻一類的適合學生手機應用的APP軟件。另一種是像筆記、EASYNOTE一類的學習性工具。從宏觀的角度上去看,這些學習軟件都只適合于自學,并不能達到知識上的共享和交流。
1.2系統化學習環境設計不夠
碎片化學習是移動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他關注的是學習知識的靈活性和針對性,并非系統性和完整性,相對于科學的學習方法,又注重系統性和整體性、連貫性;智能移動手機的學習和設計需要體現知識的多維性和系統性,這樣才能使得枯燥無味、單一的知識變得多元化起來,才能恰到好處的把碎片式學習方式聯系起來,設計有效的智能手機交互式學習環境。
1.3對課堂教學的支撐不足
目前市場上更多的是游戲娛樂和生活類服務的APP,一部分是游戲學習和英語學習的APP,對于能夠輔助上課的APP較少。能把課上的知識和課下的知識聯系起來的APP卻寥寥無幾。因此,筆者認為,能夠利用智能手機APP進行延伸的構建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環境。
2.智能手機交互式學習環境設計的理論方向
構建智能手機交互式學習環境設計理論方向,主要是從學習者的心態為出發點進行展開分析,認識到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和社會文化背景,首先,個體的認知過程是需要通過交互式來構建的。從信息加工的角度看,信息加工的系統和各個組成部門是互相聯系、互相交互的,學習者是通過交互式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實現的。其次,個體知識的生成需要交互式的方式來實現。接著,個體的自我實現需要通過交互式來滿足。最后,個性化學習需要通過交互環境的支持。
3.基于智能手機的交互式學習環境設計
3.1交互內容設計
手機移動學習和傳統的課堂教學知識,學習內容更加的精確,模塊化處理,以問題為中心,以聚焦中心為重點,把難點和疑點作為主題展開的重點。并隨著學習者的交互要素,進行修改擴展和生成,并且也根據學習者的需求進行實時性的動態更新。交互式學習環境也影響著個體的認知過程,同時也影響著個體知識構建和個體心理需求。學習共同體是由學者們和學習者共同完成任務的,學習工具具有移動性,便攜方便的特點,使得學生隨時學習,不再局限于“教室”這樣一個學習環境。課內分為文字教學資源和視頻教學資源,教程文字資源是以電子書的形式進行呈現的,教程視頻是為了幫助學生在課前可以先對知識有一個鞏固上的理解,還有對課后復習的加強和鞏固。
3.2交互方式設計
學習者對學習資源的學習,不應該是教師和教材上單方面的信息推送,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和學習應該是創造者,同時學生和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交流,加深對內容材料的理解,及其知識點的理解。學生和教師、學習資源三者之間也可以相互融合構建一個學習環境。可以是師生之間的交互,也可以是生生之間的交互,也可以是學生和資源之間的交互。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互形式,教師可以通過這個軟件進行布置作業,最后查看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也可以通過軟件進行問題的提問。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互學習,目前是針對手持移動教學軟件進行單方面的教學資源灌輸,因此學生可以通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進行一方面的交流和針對性獨特見解,進而吸引更多的同學和教師注意力,加深學生對知識點內容的理解。從學生和資源交互的角度分析,新的學習資源是有助于課外知識點的擴充和思維拓展。也讓學生和學習軟件之間進行交互資源,體驗更多的交互功能,實現教師和學生、資源之間的互動。學生也可以更具自己的喜好,對資源進行下載、上傳、分享、收藏、點贊等。
3.3交互界面設計
軟件不僅可以實現人與人之間的交互,也可以提高人和信息資源的交互。在導航界面設計上,類似Windows Phone 操作界面設計,簡潔大方,主要設計了微課交互、電子書交互、你拍我拍交互、簽到啦交互、廣場交互、BBS交互6個模塊。“微課”時間控制在五分鐘以內,上傳圍繞核心任務的教學視頻,并大量掌握課程需求的知識點和教學重點。“電子教材的互動”主要是對課本內容上的一個擴展,學生在內有書本的情況下仍然可以進行學習。設計軟件中設置簽到和獎勵功能實際上是對軟件的一種督促和好習慣的養成。
3.4智能手機交互式學習環境應用分析
智能手機個性化移動特征,構建了一個互相聯網、基于理解的反轉課堂環境,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成為學習步調的定制者。同時也引導學生從一個學習者的身份變成一個課程的創造者身份。比如:在攝影知識的觀摩上可以模仿群里互動進行自我展示。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和分享平臺進行學習者共同體的凸顯個性,促進學生的學習從簡單化走向理解、創新化。形成“課前自我理解—課堂啟發—實踐理解和加深—作品展示和理解”的一系列教學過程。也實現了六維度的的解釋—解義—應用—洞察—移情—自我認知的標準性過程。
總結: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無線網的覆蓋,智能手機的交互式學習環境設計有著很廣闊的發展前景,這樣就需要學習者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交互內容,交互界面、交互方式、交互評價四個系統上的設計應用和生成。并在不斷的互動交流中進行資源生成性和動態性的多維度設計理念,最后形成一個智能的交互式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陳明選,劉徑言.教育信息化進程中教學設計的轉型——基于理解的視角[J].電化教育研究.2012(08).
[2]劉清堂,向丹丹.面向3G手機的移動學習資源交互設計與實現[J].中國電化教育.2011(11).
[3]賈義敏,詹春青.情境學習:一種新的學習范式[J].開放教育研究.2011(05).
[4]沈璐,李丹,石靜,胡志明.基于android手機來電即時轉移軟件的設計與實現[J].新經濟.2014(32).
[5]王美,任友群.從教學設計走向學習環境設計:學習科學視角下的教學變革[J].上海教育.2013(16).
[6]王軍,王琴.基于3G的移動學習模式探究[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 2013(02).
[7]陳明選,劉徑言.教育信息化進程中教學設計的轉型——基于理解的視角[J].電化教育研究.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