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誠信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古往今來有多少先賢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社會傳遞著誠信的價值與理念。如果一個人沒有誠信,那他最終會被社會所拋棄,如果社會缺少了誠信,那么人與人之間會變的冷漠。古往今來,只有誠實守信的人才能夠得到他人的支持與信賴,古代大俠為了一句諾言甘愿赴湯蹈火,他們在故事里深受百姓的愛戴,這便是誠信最好的體現。只有播種誠信,傳遞誠信,人們才能夠收獲成長。
【關鍵詞】:播種;誠信;收獲;成長
近代社會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人們喪失了誠信方面的追求。眾多失信于人,失信于社會價值觀的事件在頻頻發生,這無時無刻不在拷問著人們的良心。“小悅悅事件”并沒有遠去,在大街上面對跌倒的老人根本沒有人會施以援手,各種類型的制假售假也在頻頻發生。誠信缺失的問題已經上升為一個全民性的社會問題,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一局面呢。下文中筆者對這類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當今社會誠信缺失的基本現狀
在上個世紀末到本世紀初這段時間里,誠信缺失的問題還主要集中的經濟領域,但眼下誠信缺失問題在經濟領域不斷加劇的同時也擴展到了其他領域之中。金融領域中,很多人通過非法集資一夜暴富,股市中的內幕交易給公民的財產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威脅。社會上,因為個別“詐捐事件”的出現,人與人之間喪失了最起碼的關懷,現在給陌生人捐款已經成為了一件很“特殊”的事。【1】一些老人被撞之后不去追究肇事者的責任,竟然把責任推到了救助者身上,于是老人倒在路邊不再有人理會,已經發生了因此而使得老人喪命的案例。“小悅悅”最終在路邊被一個拾荒的阿婆救起,18個路人視而不見。以上的種種,其實都反映了當前社會誠信缺失的現狀,人們一味的在追求高品質的物質生活,卻忽視了人與人之間最起碼的關懷。更可怕的是,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政府失信于民的事件走入了人們的視野,這帶來的危害更是不可估量的。
社會誠信的缺失會直接影響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但21世紀的今天,很多工作都需要依靠合作才能完成,尤其是很多高新技術產業更是只有在集體的共同努力之下才能夠完成一個課題。不管是缺失誠信還是缺失信任都很難做到親密無間的合作,這必然會影響到國內各項事業的發展。即使是有了先進的工業技術作為基礎,但少了人與人之間的合作,相關行業的發展也很難有所起色。播種誠信最佳的對象是孩子,最佳的場所是學校以及家庭。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組成單位,由家庭向社會過渡,才能夠保證誠信教育的影響力。
二、誠信教育的重要意義
誠信教育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能夠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經近百年的傳承誠信不斷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所以只有通過誠信教育才能夠不斷將這些知識傳承下去,也只有將誠信傳承下去,才能夠不斷改變當前社會誠信缺失的現狀。其次誠信教育有助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處在青春期的學生如果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外界的因素會影響到他們的身心健康,這很有可能會讓他們做出一系列出格的事情。最后誠信教育能夠幫助小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人格成型的關鍵時期,因此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在保證孩子衣食住行的同時還應該注重從道德方面引導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夠引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現在的一些父母忙于工作,對孩子的關注程度遠遠不夠,很多孩子為了追求“個性”喜歡跟一些不三不四的孩子走在一起,這樣孩子的心靈很容易會受到污染。這時就需要誠信教育來引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做到“以德育德”、“以行導行”,做學生的楷模,讓學生以自己為標桿不斷努力。由誠信教育入手,加強對他們的道德教育才能夠保障他們的全面發展。
三、如何播種誠信,收獲成長
播種誠信可以從學校以及家庭這兩個層面來入手,還應該注意對孩子進行合理的懲罰。“家校聯合”才能為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為改善社會誠信缺失的現狀注入新的力量。
1、學校對學生播種誠信
現在的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而且誠信教育也一直是德育教育的基礎。所以在學校中開展誠信教育、向學生播種誠信有著先天的優勢。但要做好這部分工作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老師的言傳身教,循循善誘,更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來規范學生的行為。老師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學生懂得什么是誠信,該如何堅守誠信,播種誠信,讓他們重視在交往中與身邊同學的承諾,對幼兒誠信的表現要及時做出鼓勵。這樣由孩子擴展到家庭,再擴展到整個社會,就能夠改變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扭曲的現狀。
2、父母對孩子播種誠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都能夠在孩子心中播撒下誠信的種子。比如通過“狼來了”這個故事告訴孩子們不能說謊,要誠信做人。雖然父母不能永遠陪伴孩子,未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孩子自己走,但只要孩子認真體會父母留給自己的經驗,他們就能夠在自己的人生中描繪出絢麗的篇章。此外父母用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實際事例來向孩子灌輸誠信,比如說如果買東西或者做生意收到假幣的時候不能為了減少損失再花出去。【2】比如犯了錯誤就要勇于承擔,不能逃避責任。這些對孩子將來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此外在對孩子進行誠信教育的過程中,父母也會在無形中提高自我誠信要求。因為他們會不自覺的維護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所以父母對孩子播種誠信,也是一個“收獲誠信”的過程。這有助于扭轉當前誠信缺失的現狀,有助于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3、顧及到孩子的自尊心,合理的把握懲罰的力度
誠信教育應該顧及到孩子的自尊心,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應該重視這一點。比如孩子撒了謊,家長最好不要在公共場合直接去批評它,可以通過一些啟發性的引導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此外教師在批評學生時也應該注意方式和尺度,在讓他們認識到自己錯誤的同時要真正維護他們的自尊心。
如果孩子發生“屢教不改”的情況,家長應該制定一定的懲罰措施,當然結合孩子的年齡考慮,懲罰不可過重更不可過輕,要讓懲罰發揮其應有的效果。如果懲罰過重或者對孩子的要求過于苛刻,孩子一定會不自覺的掩蓋自己的問題,希望以此來逃避懲罰。而這時大人總會單純的覺得孩子在說謊,以至于會更壓力的苛責孩子。而這樣的苛責其實就是在強化孩子的自我掩飾。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真有可能使孩子養成說謊的壞習慣。這足以證明用引導的方式讓孩子認識到自身錯誤的重要意義,引導并不代表不對孩子的錯誤做出懲罰,只是應該選擇相對科學的懲罰方式。如果孩子撒謊了,做父母的要嘗試與孩子進行交流,了解到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嘗試用一種平等的姿態去對待自己的孩子,他們才有可能對自己敞開心扉。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不管是父母還是老師都應該杜絕對孩子的體罰,如果采用這種方式進行懲罰只能說明家長以及老師的無能。近年來類似于“虎爸”、“虎媽”的新聞頻頻出現,可能給家長以及老師灌輸了一種錯誤的認識,但這種體罰的方式對教育好孩子沒有絲毫意義。
總結
只有播種誠信才能夠收獲成長,成長不僅僅代表個人的成長,也同樣代表全社會的成長。當然要播種誠信就應該認識到當前社會誠信缺失的現狀,認識到誠信教育的緊迫性,以此來展開由兒童以及學生過渡全社會的誠信教育。從而實現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塑造孩子健全人格的目標。上文中筆者對這類問題進行了總結,希望能夠對改善社會的誠信狀況、推進誠信教育帶來一些啟示。
參考文獻:
[1]任茗.播種誠信 收獲希望[N].雅安日報,2006-03-21(004).
[2]陳國圣.播種誠信 收獲成功[J].素質教育大參考,2004,(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