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如今,社會的發展與青少年的成長是密不可分的,青少年的成長問題也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青少年的責任意識,人際關系和社會責任這些都是構成青少年在當今社會中的三維結構,也是是青少年責任培養的基本內容。通過教育者對青少年的責任的培養,可以讓青少年充分的認識到自己身上的重擔,在未來的成長過程中變得日漸強大。
【關鍵詞】:青少年責任感;社會環境;家庭培養;
前言:青少年在對社會責任感的培養過程中,需要讓其對自己的人生觀有一定的期望與規劃,充分的認識會讓青少年在學習的過程中加深印象充分了解自己,這有利于青少年養成正確的價值觀、法律觀、道德觀等,從而能夠大大的增加青少年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不僅對親少年的自身發展有益,也為祖國未來的建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如何確定青少年的發展目標
1.1培養青少年責任感的作用
明確責任與個人成長對社會的目的,增強教育的積極發展,主動培養青少年的自覺能力。正確的樹立青少年的價值觀不僅是追求社會的不斷發展,也是加強中華文化的重要基礎,對青少年自己來說也是讓自己能夠正確的衡量身心成長與成熟的重要標志。樹立正確的發展目標是社會責任感的負責,同時也是對他人負責的意識,對長輩的孝順、同學的關愛、他人的友善等。青少年的責任感是對社會秩序、態度做出相應的表現行為。[2]
1.2 青少年責任感的意義
青少年,是一個目標明確但又很模糊的概念,它包括了少年和青年兩個階段,在兒童與成年人兩個界限之間共存,心理學家定義青少年為心智達到了一定狀態。青少年從兒童時期逐步過渡到青少年時期,在生理、心理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再加上復雜的社會問題互相疊加,青少年的問題也逐漸隨之展現了出來,根據種種問題,決定了青少年時期的家庭教育顯得十分重要。因此,樹立青少年責任是培養其成為健康人格的基礎。
2010 年 7 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2010——2020)》頒布,“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重點是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展,提高青少年對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少年強則國強”責任是人心健康的標準,是作為事物的衡量標準,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非智力標準,是能夠養成健全人格的基礎,也對其智力開發和其他方面的發展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2]
1.3少年責任感的培養
責任是一種遵循具有一定強度有節奏的起到推進的作用,曉之以理,才能動之以情,青少年對責任的認知是靠責任和情感產生的基礎。但是,僅僅對責任感感念的初步了解是遠遠不夠的,只有青少年對分內之事的相互照應有了深刻的理解,并確立了責任信念之后,才能夠內化,并成為能夠擔待身上責任的人。
根據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來講,人們大多數的行為都是建立在互相學習之上,通過自己的觀察而習得,并且儲存在自己的腦海中加之利用。通過這種學習模仿的過程中,青少年的責任感會受到目標的熏陶,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2]
2.社會環境下的責任熏陶
社會責任感是一種很高級的情感,它對人們的行為僅僅具有指導的功能。社會責任感將驅動社會人員自覺的把建設社會責任放到自己的目標當中去變成自己應盡的責任。現如今,社會責任基本已經成為了青少年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作為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
對青少年來說,提高社會責任感與核心價值觀的實行密切聯系起來,結合起來。只有這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得到發展,所謂的“少年強則國強”才能夠真正的實現起來。
伴隨著我國政策的不斷開發,國家的腳步也在不停的前進,有相當一部分的青少年對西方的消極價值觀有著盲目的崇拜與推崇、過分的依賴。讓社會與道德之間的認識上出現了極大的偏差,過分的對自己任性放縱,甚至對周圍的人也變得自私冷淡,社會公德和秩序都被遠遠的拋之腦后。社會責任感是通過后天的學習、培養、實踐中習得,是一個由淺入深的學習過程。首先從認識自我,認識自己與世界的關系,然后在父母何老師的教育引導下明白生活中要遵守社會準則,個人在學習領悟中意識到的不僅僅有責任與義務的關系,還有漸漸明白作為人、一個公民之間的關系和社會賦予自己的使命,承擔的責任,讓自己更加的履行自身的責任義務。[1]
青少年就像是如含苞待放的花苞,生機勃勃,充滿著朝氣和希望,他們不僅是父母的希望,也是祖國的未來,還是社會發展的活力。青少年在父母的養育下、祖國的培養下得到了充分的磨礪和發展,在這一個階段,父母、祖國和社會為他們提供了很多的支持和關愛。[3]
3.家庭要如何教育青少年承擔社會責任感
3.1家庭是培養青少年社會責任感的重要途徑
通過日常的生活實踐,家長首先要培養青少年的優秀品德,讓孩子經歷困難和挫折,提高青少年的抗壓能力,讓青少年學會樂于助人,懂得感恩,多做公益。苦難的經歷是人成長的證明,也是成長的代價。作為家長,應做到多多的鼓勵青少年,給孩子多些自主,多一些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將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強加到孩子身上。不怕失敗,才能在社會環境下潛移默化的去磨練青少年的意志,培養優秀品德,這樣才能讓青少年在面對未來的挑戰中不會退卻,不會選擇逃避。[1]
近年來,新聞等各個方面有很多關于青少年學生的負面新聞,比如說升學壓力、家庭矛盾、早戀等因素,造成了青少年的心理壓力上的失衡,行為怪異,甚至有人采用極端手法。這些事情都反應了在對青少年的教育過程中,社會、學校、家庭對青少年的反應都是有直接關系的。這時候不僅需要的是老師的勸導,家長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4]
增加家庭成員的交流。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是十分重要的,雖然同住一個屋檐下,但當代社會的發展信息時代的物質幾乎是已經代替了人與人之間的面對面式的正常交流,導致了家長與孩子的溝通逐漸變少,也讓青少年慢慢的減少了與家庭成員的溝通,甚至是變得冷漠,從而走向極端。
3.2家庭要充分認識到培養青少年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性
培養青少年社會責任擔當能力是多么的必要,責任作為公民的基礎,社會責任感是青少年人格的素質核心。青少年時期是公民社會責任感培養的最佳時機,也是最為關鍵的時候。
如今的青少年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普遍少年并不會做家務,不關心父母疾苦,以“自我”為中心,處理問題時習慣將問題推卸給別人,而不是從自身的毛病抓起。另外,家長相對的更加注重與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孩子的道德與責任感,甚至有些家長還對孩子起到了反面作用,從而導致青少年學習到一些從家長方面映射過來的不良行為。因此,在教育的過程中,家長不僅要積極的配合老師行動,不能讓為了“不委屈孩子”而做到有求必應,讓青少年學會承擔責任,學會為自己負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給父母增加負擔。[4]
4.結論:社會責任感對于青少年的全面發展與社會價值觀的快速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根據文章研究結果,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社會責任感的養成并沒有造成它應該有的影響力,之所以會這樣,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長自身的素質高低是對青少年教育的先決條件,因此,提升青少年對社會責任感的的培養,是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作出長遠而深刻的影響,這也是這青少年責任感的價值觀所認定的基本原則所要求決定。
參考文獻:
[1]唐玉霞. 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社會責任感培養的作用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5.
[2]陳寧,丁強,黃洪基. 論青少年責任感及其培養[J]. 中國青年研究,2014,(05):108-110+119. [2017-08-02].
[3]葛巖. 樹立大教育觀 培養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感[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30(15):46-47. [2017-08-02].
[4]閔強. 基于學校教育的青少年社會責任感培養淺議[J]. 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24(06):41-43. [2017-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