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社會主義分為建立社會主義和建設社會主義兩部分,馬克思、恩格斯集中于建立社會主義階段的理論體系研究,對發展只是提出了大致的構想。但是隨著社會主義的不斷發展和探究,還有時代的不斷發展,列寧開始了發展社會主義的初步探究,毛澤東基于國情開創了建設社會主義分為兩步走的戰略,鄧小平完善了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三個代表”增添了建設一個怎樣的政黨的部分,科學發展觀是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最新成果。
【關鍵詞】:科學社會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
前言
科學社會主義按照它的進程來看,就是一個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它從理論走向實際的運用中,又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的發展,不斷完善自身的基本內涵。科學社會主義分為兩部分,馬克思、恩格斯只解決了建立社會主義部分的理論體系,他們并沒有將它運用到實際中檢驗??茖W社會主義隨著時代不斷的發展,不斷完善,發展它的理論體系。在它由理論轉為實踐的過程中,是列寧、斯大林為首將理論運用到社會主義建設中,完善科學社會主義實踐的一部分。毛澤東開創了中國特色兩步走的建設社會主義的戰略。在社會主義實踐的不斷深入中,毛澤東完善了建設社會主義的動力導向,鄧小平完善了社會主義建設本質和對社會主義的建設如何分階段的問題,“三個代表”在新時代下對社會主義領導者的提出的根本要求,科學發展觀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成果,是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時代意義。
一、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實踐的轉變
(一)馬克思、恩格斯對科學社會主義初步的構想
馬克思、恩格斯所處世紀具有局限性,他們所處的世紀迫切的目標是無產階級如何奪取革命政權。所以馬克思、恩格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建立主要是集中在如何建造社會主義,而科學社會主義包括兩方面即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馬克思、恩格斯對社會主義建設只提出了對將來的一些構想,這些構想在后來的實踐中有些被證明是具有可行性的,但有些也被發現是沒有可行性的。
馬克思、恩格斯創造科學社會主義是吸收了空想社會主義的精華,批判了它的糟粕。依據空想派而言,馬克思、恩格斯對社會主義建設方面的設想主要是通過反對資本主義的制度,比如資本主義世界采用市場分配的原則,社會主義就采用計劃分配。馬克思、恩格斯的思考在他們的時代可謂是先進的,但是這種依據逆向定理建立的社會主義是片面的。由以后的五月流血周,我們就可以看出社會主義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分階段的,依據鄧小平理論的實踐,我們也可以看出社會主義是可以采用計劃分配和市場分配相結合的方法。他們對科學社會主義進行了初步的設想,對其進行了大框架的規劃,但其中有一些是不合理的,這也促使了科學社會主義需要不斷的發展。
(二)蘇聯列寧主義將科學社會主義實踐并初步探索
列寧對科學社會主義的貢獻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將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社會主義建設的構想運用到蘇聯社會主義的建設中,驗證了部分正確的思想,創立了“新經濟政策”。第二,列寧總結出帝國主義發展的階段特征,提出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社會主義革命有可能在一國或幾國首先取得勝利的思想。打破了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的最先的社會主義是在比較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創立的理論。
列寧在贏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后,在馬克思、恩格斯創造的理論體系中找尋建設蘇聯的方法,當時列寧認同馬克思、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杜絕商品分配,杜絕私有制的方法,創立了“戰時經濟政策”。但是戰爭過去后,蘇聯繼續實施“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這與蘇聯當時的社會生產力極不相符,蘇聯的國家建設出現了一系列的隱患,當時蘇聯的國內外面臨很大的隱患。這讓列寧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進行了反思,然后他決定實行新經濟政策。
十月革命后,蘇聯建立社會主義國家,但是蘇聯前身只是一個封建帝國,整個國家擁有強大的封建系統,這與馬克思、恩格斯之前的理論不符,突破了他們的理論局限。還在建立蘇聯和其他東歐國家建立社會主義的方案上總結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勝利的相關理論方法。
(三)毛澤東理論分兩步走的中國革命
毛澤東對于科學社會主義的貢獻主要是將建立社會主義運用到實踐中。第一,毛澤東理論正確的提出了社會主義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第二,依據中國國情,開辟出了新的理論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分兩步走建立社會主義,解決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問題。
由于中國特殊的歷史和發展環境,毛澤東在建設中國的社會主義政權的設想中,創新的采取兩步走的中國革命方法,一步為新民主革命,一步為社會主義革命,他提出這兩種革命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缺一不可。在中國建設了社會主義后,毛澤東依據實踐認真總結了社會主義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
毛澤東在社會主義的建立和初步建設中,都有十分突出的功勞,但是由于認識的不深刻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復雜性,在建設社會主義方面犯了錯誤,沒有找到建立它的方法,在一段時間內阻礙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也為鄧小平理論的發展提供實踐背景。
二、科學社會主義隨時代不斷完善
(一)鄧小平理論突破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初步建設
鄧小平理論的貢獻主要在于很大程度上填補了建設社會主義的空缺。一方面,鄧小平打破了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和毛澤東實行計劃分配的經濟體制,創造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還提出了社會主義實行分階段發展、社會主義生產等新的理論,為社會主義的發展增添了新的生機。另一方面,對社會主義的本質進行研究,突破馬克思、恩格斯創造科學社會主義的時代局限性,把它與當今的時代相結合。
鄧小平所處的社會主義發展的時代,是社會主義發展的一個全新的時代。鄧小平創造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下,使用宏觀調控和市場經濟兩種手段,摒棄以往的計劃分配的方式。其次,鄧小平創造了社會主義不同發展階段的奮斗目標,以往,列寧雖然提出過共產主義事業的奮斗有階段性的目標,但是并沒有系統的進行歸納,而且列寧執政時間短,也沒有將其付諸實踐。鄧小平以此提出了社會主義分為不同階段進行建設的觀點,還提出了社會主義不同階段的奮斗目標,讓社會主義建設理論體系更加完善。
(二)“三個代表”思想書新時代更新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毛澤東理論完善了怎樣建立社會主義,鄧小平理論提出了了建設一個怎樣的社會主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則告訴我們要建設一個什么樣的政黨。這是對中國共產黨幾十年經驗的總結與思考,是對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社會主義領導人理論的傳承與創新。
隨著社會主義的發展和完善,對領導階層的選擇標準越來越固定,這就要求我們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標準,江澤民以前后兩個八十年為例,講述了封建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領導階層的不同,提出了領導階層建設的重要性,繼而提出了三個代表,這也是對鄧小平理論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完善。
(三)科學發展觀
對于以往的科學社會主義而言,科學發展觀汲取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經驗,提出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控制經濟的規模和速度,提升經濟的質量和水平,集中精力謀求科技對整體經濟發展的突破,達到社會經濟增長與自然相和諧。
結論
我們回顧整個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歷程,就會發現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它的內涵也在不斷完善。況且在了解科學社會主義的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可以讓大家認識到社會主義發展的艱辛,還可以讓大家認識到科學社會主義發展需要人民共同的努力,堅定大家的理論信仰。
參考文獻:
[1]列寧.列寧選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4]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作者簡介:史錫潔(1986.11—),女,貴州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貴定卷煙廠,研究方向:人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