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推廣,推動網絡傳媒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當今“互聯網+”時代創新發展的重要路徑。網絡環境,各種思想魚龍混雜,讓大學生接受新的價值觀開闊眼界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帶來了不健康的西方腐朽落后的觀念,此外,市場經濟的功利化弊端也也大學生的價值觀和政治態度帶來了沖擊和挑戰,在此,主要從傳播內容和傳播過程兩方面提出相應對策,對其負面影響加以控制,以推動二者更好的融合。
【關鍵詞】:網絡傳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對策
習近平提出“要運用新媒體信息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為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對信息技術所引發的新事件、塑造的新時代和描繪的新趨勢,做到“因事而異、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傳播內容方面存在的問題
1.文化殖民主義入侵
西方發達國家以先進的科學技術為手段,借以推銷西方的政治觀點和思想文化,企圖借助文化來統治發展中國家人民的思想和觀念做到為西方發達國家所用,通過宣傳西方的本土文化并抨擊在文化輸出和文化保護能力方面較弱的發展中國家的傳統文化,實現文化的同化和湮滅。西方文化的大肆入侵,會使大學生淡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將不利于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培養,動搖中華民族發展的根基。這無疑是網絡傳媒的發展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一大挑戰。
2. 敵對勢力的思想政治滲透
近年來,西方的部分資本主義國家借助其經濟優勢及其政治影響力以及信息強勢,利用網絡的跨時空性企圖達到其進行文化滲透,企圖達到和平演變的目的。并以“人權”“民主”為幌子肆意干涉別國內政,甚至不惜動用武力以達到其霸權強權干涉別國內政的目的。西方國家通過宣傳個人主義、功利主義、利己主義,對大學生進行思想侵蝕,使其生活方式受西方享樂奢侈方向轉變,不利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3. 網絡垃圾信息的侵害、污染
網絡傳媒是一把雙刃劍,它在給大學生提供大量健康有益的網上信息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色情、暴力、犯罪等不健康的有害信息。網絡信息良莠不齊,信息錯綜復雜,各種網絡色情、暴力信息頻頻在網上流傳,且不少大學生都有了解和接觸不少大學生正從中吸食著“精神鴉片”。網絡上的色情網站和網址數以幾十萬計,且在被查封和打壓的過程處于只增不減的態勢。
4. 網絡傳媒的市場化傾向
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社會整體對經濟增長過度重視和強調,導致社會普遍存在著功利主義傾向,以經濟利益為基本的出發點,導致社會過度競爭,各種媒體不得不面臨市場競爭的壓力和挑戰,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部分媒體歪曲發展,走向了不良的發展方向。不良網絡傳媒,發布的信息媚俗傾向嚴重,以吸睛為主要目的,過度的商業化和娛樂化,只為追求關注量和經濟效益,與我國的社會政治意識和主流意識形態嚴重相偏離,對自身的社會責任和道德使命不置一顧,造成了及其惡劣的社會影響。
二、傳播過程方面存在的問題
1.傳播過程難以控制
傳統的報紙電視雜志等媒體,被黨和政府積極利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主流文化的宣傳,傳播過程容易控制,對傳播信息進行分門別類的把握,甄選出有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信息和內容進行傳播,形成積極健康的價值觀身心健康成長。互聯網信息傳播具有碎片化的特點,大學生無法通過互聯網這一媒介學到真正有用的知識,浪費大量時間瀏覽無用信息,容易對信息片面理解,思維片面性遲鈍化。
2. 傳播過程難以反饋
高校通過網絡傳媒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對信息接收者的接受情況進行匯總和整理,因此需要受傳者及時反饋。高校只有及時準確的了解所傳播的信息被受傳者接收的程度,以及受傳者對信息的評價和認可度,才能更好的修正信息,提高所傳信息的質量,便于更好的被認可和接受,更好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工作質量和效果。因此也不能針對其思想問題進行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饋信息很微弱,學生更多的愿意上網和網友交流互動,因此矛盾日益加重。
三、傳播內容在傳播過程中負面影響的對策
1. 加強自身網絡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的建設
高校應加深自身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工作方面特點的認識,比如學科、專業優勢,人才資源優勢,網絡基礎環境,學生隊伍建設情況等,制定比較可行的新媒體建設方案。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學校統籌安排,協調推進,積極調動學校內各部門資源,尤其要把學科優勢轉化為內容資源,讓專家學者成為新媒體建設帶頭人,形成新媒體建設和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專業課教育教學相促相長的良好局面。
2.加強對傳播信息內容的監督
要想實現對網絡傳播過程的信息內容的控制是很難的,小到一個地區大到一個國家這都是不可實現的。但是高校也并不是無計可施的,高校應針對網絡傳播內容的特點,有意識的提高自身對大學生傳播內容的監督意識并且做到對不良信息進行密切關注和監察,做到防微杜漸避免不良信息的傳播。對此,高校應建立一個嚴密的檢測排查系統,此系統的核心應是獨立自主的權威媒體,能夠做到深入分析,具有權威性能夠糾正高校大學生的視聽,從感性水平達到理性水平,使大學生提高甄別能力對網絡上傳播的腐朽錯誤信息自覺進行屏蔽。
四、思想政治教育負面影響的對策
1、高校應切實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傳播過程的控制
創新理念,搭建新平臺,主動融入社交網絡。在目前已經發展的較為成熟的校內社交網絡論壇BBS的基礎上,通過開通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和騰訊空間的形式,以平等友好的身份與學生進行互動,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并進而潛移默化的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時代精神以及愛國主義精神等,弘揚社會主旋律。
2.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傳播信息反饋
利用新媒體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引導,往往看起來效果顯著,例如官方微博或微信公眾號關注量增多,要處理好利用網絡傳媒進行宣傳與實際的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認識到二者不能混淆,否則會降低網絡傳媒的引導功能。
參考文獻:
[1]張澎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2]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