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沒有水就沒有人類社會。我們只有合理開發和利用水資源,大力倡導節約水資源,才能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加快水利工程向資源水利側重的發展步伐,促進水利事業的快速發展,更好地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本文擬對水利工程與資源水利問題進行探討,供參考。
【關鍵詞】:水利工程;資源水利;特點;規律
一、水利工程與資源水利
1、水利工程
(1)水利工程施工。水利工程的產生有兩個目的,消除水害和利用水資源。從水資源的利用來講,其可用的范圍非常的廣泛,例如,防洪,發電,供水等多種服務。其建設也是多方面的,壩、堤、進水口、渠道、溢洪道等不同類型的建筑物,每一項服務都是與人們的生活環境密切相關的,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
(2)水利工程的特點。水利工程是以消除水害為主要目的而產生的,其主要特點有:一是規模大,工程復雜。水利工程一般規模大,工程復雜,工期較長。工作中涉及到天文地理的等自然知識的積累和實施,從中又涉及各種水的推力,滲透力等專業知識和各地區的人文風情和傳統。水利工程的建筑時間很長,需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準備和籌劃,人力物力的消耗也大。二是綜合性強,影響大。水利工程的建設會給居民帶來很多好處,消除自然災害。可是由于興建會導致人與動物的遷徙,有一定的生態破壞,同是也要與其他各項水利有機組合,吻合國民經濟的政策。為了使損失和影響面縮小,就需要各個專家和工作人員細心揣摩,從全局出發,統籌兼顧,達到經濟和社會環境的最佳組合。三是效益具有隨機性。 每年的水文狀況或其他外部條件的改變會導致整體的經濟效益的變化。四是對環境有很大影響。水利工程大的變動,改變了原本的社會環境,對江河、湖泊等自然面貌同樣有影響,甚至會改變當地的氣候和動物的生存環境,這些有利也有弊。
2、資源水利
(1)資源水利的產生。水資源的壓力越來越大:工業,生活用水量急劇增加,水質整體下降;水資源的污染嚴重,生態遭到破壞;水的存量已經難以滿足人們對水資源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水利工程已經不能像以前一樣的建設和發展,應當順應社會的發展,資源型水利就是在水利工程已有的基礎上,將水和各種資源合理的分配和優化。
(2)資源水利的特點。一是經濟、節約 資源型水利就是在解決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上產生的。大體有三種途徑,對現有資源的合理分配;節約用水和加強水的再利用;在水利工程的基礎上合理增加淡水的供給。二是采用新制度,新體系 與傳統的水力資源管理不同,新的資源水利提出了一種新的管理模式,強調資源的管理和優化,不再以工程措施為主了,現在是資源優化為主要措施創建新的體制。三是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環境永遠是第一角色,資源水利的提出得到了各界的贊同,就是因為其滿足了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強調了資源的不可再生性和重要性。
二、工程水利逐步向資源水利轉變
1、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轉變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工程水利階段有三個突出特點:一是水資源的量與質能充分滿足人們生活和生產的需要;供給大于需求量很多,造成水資源的嚴重浪費;二是人們要除水害就要興建水利,只要修建水利工程,即可達到目的。三是水利科研、教育和政府行政管理;都完全是為如何修好工程、管好工程而服務的。而資源水利階段的特點也很明顯:一是水資源供不應求,不能無限制取用,要有計劃的合理使用;二是必須站在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高度來研究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等項工作,確保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三是政府部門、水利科研與教育單位,不僅要重視水利工程的興修與管理,更要加強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等方面的研究、教育和發展,并將資源水利與工程水利緊密結合起來,使水利事業的發展科學持久。
2、由工程水利轉向資源水利是演化經濟體制改革,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需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水資源及水環境的開發利用已日益社會化,城鄉間、部門間、地區間相互沖突的競爭性和利用日益加劇,傳統計劃經濟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及其以工程措施為主導的水利戰略的局限性已日益顯露。
3、實施資源水利是各級水利部門轉變職能的需要,在傳統工程水利的內涵里,水的問題只是技術可行性和投資可行性的問題,并且隨著工程技術能力的提高,國家的投入問題更是成為解決水問題的關鍵。而政企不分體制所形成的自己評價工程并由自己負責建設的利益驅動機制,更加劇了各級水利部門“重工程建設,輕資源管理”的傾向,爭取國家投資,加快水工程建設成為各級水利部門的主要目標,忽略了面向社會履行資源管理職能。
三、推動水利工程向資源水利轉變的進程發展
1、隨著經濟的一步步發展,水資源的匱乏和污染變成了如今迫在眉睫的災害,所以如何在原本水利資源合理分配,以及恰當管理中對水資源采取有效地措施來達到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緊密聯系,資源水利的概念就應運而生了。資源水利正是在工程水利的基礎上強調資源的優化和管理的分配,投入新的體制和改革,使資源達到高效的保護,強調了整個經濟調控中的重要位置,從而發展和強壯起來的。資源水利的管理如果要想達到預期的效果,取決于合理科學的制度和嚴密的抉擇,這樣才能與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吻合。
2、資源水利是一種新觀念,是在傳統水利工程的基礎上進行發展和深入,不斷完善水利工程體制。為了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如何推動水利工程向資源水利側重的發展進程。第一,對廣大的水利工作者進行宣傳教育,強化他們對資源水利的認識和了解,讓他們樹立節約和保護水資源的意識,以方面推動資源水利的發展進程;第二,加強對水資源的科學管理,以促進水利工程向資源水利側重工作的全面進行。對于水資源的凈化要嚴把質量關,實行統一的管理,并且不斷的完善水利工程的法律法規,實現水利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第三,政府應該做好節約和保護水資源的宣傳工作,轉變市民用水觀念。如在農業發面大力推廣滴灌技術,以節約水資源。在工業方面把那些高耗水產業安排在河流下游以減少對水資源的污染;第四,政府要不斷壯大自己的隊伍,培養一批高素質水利技術人員,不斷建立健全相應的水資源管理機構,從而提高水利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加強對水資源統一管理,推動水利工程向資源水利側重的發展進程。
四、結束語
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轉變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實現由工程水利到資源水利的轉變,是一個生產力發展的過程,是自然和社會發展規律的結果,是水利事業由一個階段發展到一個更高、更全面的階段。因此,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轉變是水利事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馮尚友.水資源持續與管理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2]任樹梅,楊培嶺.水資源保護[M].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2003.
[3]阮本清,沈大軍.面向可持續進展的水價論述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