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際形勢的突變往往存在著戰爭因素,有時會演變成一場戰爭。對于國際沖突的報道,軍事電視節目大有舍我其誰之態。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央電視臺和鳳凰衛視都派出了得力干將,對戰爭的態勢進行跟蹤報道甚至直播。據說當時CCTV-7的軍事欄目也派出了記者,但央視的報道還是以第一、第四、第九套的報道為主。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定程度上跟CCTV-7軍事欄目的欄目實力較弱有關。而鳳凰衛視對伊拉克戰爭的報道直接催生了《軍情觀察室》這個收視率一直名列前茅的欄目的誕生。
【關鍵詞】:軍事類電視新聞欄目;《軍情觀察室》;傳播特點
一、對國家安全的關注是受眾心理的需要
在當前和平穩定的國內環境中,大多數人至少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按照馬斯洛的人的需求層次理論,下一步要滿足的就是“安全需要”。國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取得新成效”,但國際形勢處于變化之中,很多因素影響著我國的國家安全,人們期望得到這方面的信息。況且中華民族向來就有居安思危的傳統,《左傳·襄公十一年》中就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雖然現在我國過內大部分地區都非常安定,人民安居樂業,社會欣欣向榮,但我們也應該想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國際形勢不光影響我國的國土安全而且影響我國的經濟安全,所以,人們對此必須給與關注。國際形勢的不穩定、地區沖突的后果最可能導致戰爭,戰爭離不開軍事。電視媒體是現在人們獲取信息最常用的媒體,所以電視媒體,特別是軍事節目則首當其沖的要關注國際形勢的變化,給人們提供即時準確的資訊。
二、國際形勢、地區沖突關系到我國的國家安全
國家安全,是關系一個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基本問題。中國在歷史上失去過太多的安全,所以,對安全問題特別關注、特別警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國家安全環境在總體上有很大改善。但在新形勢下,有一些因素也直接或潛在地影響著我國的國家安全特別是國土安全。
首先是臺灣問題。這是我國國土安全的最大隱患和危險。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不容他國染指和插手。但是,臺灣問題的解決,事實上又與世界大局聯系在一起。它是中美矛盾的焦點、亞太局勢的晴雨表,還是中國全球戰略環境的調節器,牽一發而動全身。
除此之外,在我國周邊存在著若干影響國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東北方向,主要是中日關系、朝鮮半島問題。東南方向,主要是南海群島的主權歸屬問題。西南方向,主要是中印邊界問題、印巴沖突問題、阿富汗問題,還有一個西藏分裂主義勢力問題。西北方向,主要是中亞地區的三股極端勢力問題,包括新疆的民族分裂主義勢力問題。在這些問題中,有的今后會在很長的時間內存在,解決起來比較復雜,但只要各方以大局為重,還不至于對我國的國家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有的發展趨勢對我不利,雖然短期內不構成危險,但從長遠看,會影響我國的國家安全。有的問題是新出現的,對我的安全影響需要進行深入科學的評估。
影響國土安全的,既有周邊的因素,也有遠離周邊的全局性的因素。比如,美國發展國家導彈防御系統,其重要目標之一,實際上是針對我國的,這對中國的國土安全和國家安全造成長期和巨大的威脅。
三、《軍情觀察室》側重對國際形勢、戰爭沖突的關注
軍情觀察室》主持人馬鼎盛在新浪網被訪問時說過這么一段話:“居安思危”是“軍情觀察室”和現實社會的接口,也是和大眾興趣的接口。匕首與斗篷的時代已經遠去,而對于今天,有價值的戰略情報都可以從公開的資料中分析出來,這尤其要看你“思”的功夫。戰爭的最后承擔者必然是普通民眾,但他們對戰爭卻最沒有發言權也最不知情,我覺得民間軍事評論的意義就在這里。普通民眾不但應該關注戰爭而且了解戰爭,我們還要讓歷史上的戰爭徹底曝光,讓還未發生的戰爭聽取民意,甚至阻止它的發生——只要有這個可能我就去做。就像馬鼎盛所說,《軍情觀察室》關注的是大眾感興趣的國際形勢,即與我國的安危休憩相關的變化與沖突:
第一,關注臺灣問題、關注美國的軍事動向。在2005年6月—8月,有連續10期的《軍情觀察室》欄目中,其中有3期的“本期焦點”是關于美國的新聞,而且這些新聞必然與中國有關,比如美國的“中國軍力報告”;其中一期是關于臺灣的,而且說到臺灣問題必然會涉及到美國。另外,我們從“軍事動態”報道中可以看到,關于美國的消息報道僅次于大陸和臺灣,有34條之多,關于大陸是35條,臺灣的是36條。在上文的分析中我們已經看到,在國際舞臺上翩翩起舞的主角是美國,他控制著整個舞蹈的節奏,任意剔除他不喜歡的演員,他把中國這個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作為他的強烈的競爭對手及假象敵人,給與中國過多的“關注”,伺機阻撓給其找點麻煩。臺灣問題是關系到我國國家安全的重要問題,但是美國一直不放棄對臺灣問題的干涉并且不斷地向臺灣出售新式武器。所以可以這么說,我國的國家安全有一半以上取決于美國的對華舉動。正是基于這一點,《軍情觀察室》關于美國對華軍事動向的報道才能吸引廣大觀眾。
第二,關注我國周邊情況。在2005年6月—8月,有連續10期的《軍情觀察室》欄目中,有10期的“本期焦點”板塊中有4期是關于日本的,其中2期是關于日中,一期關于日臺,另一期關于日俄;而“軍事動態”報道中關于日本的消息條數是21條。時值中俄軍演,“本期焦點”中有3期是關于俄羅斯的,其中2期關于中俄軍演一期關于日俄關系;“軍事動態”報道中關于俄羅斯的消息有14條。關于韓國的5條,朝鮮的3條,印度的4條。僅僅從《軍情觀察室》對于各國軍情的重視程度上,我們就能推斷出各國軍事對我國國土安全的影響大小。這一結論我們似乎很難從央視的軍情排行中得出,這應該就是鳳凰衛視《軍情觀察室》成功的一大秘訣。
四、結語
從我國軍事電視節目出現以來,就承擔著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的任務,履行著傳播黨的聲音,宣傳軍隊建設經驗和成就職責,全軍官兵和廣大觀眾通過軍事節目,了解黨中央、中央軍委在各個時期的精神。同是軍事電視節目,由于媒體所處的政治環境不同,就具有了不同的傳播指導思想。傳播理念的不同,使節目具有了不同的傳播效果,央視軍事節目一再改版雖然使其傳播效果較以前有所提升,但與《軍情觀察室》驕人的收視率相比,仍相去甚遠。的傳播策略是電視節目亟需制定的,正如《軍情觀察室》結合受眾心理、國家形勢等因素所對自身節目特色進行的分析與改進,值得其他軍事類節目去學習。
參考文獻:
[1]趙士林.突發事件與媒體報道[M].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2]楊成緒.國際大格局[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
[3]歐陽宏生.廣播電視學導論[M].成都:川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倫嘉言(1996—),女,漢族,遼寧大連人,本科,單位:山西財經大學文化傳播學院,研究方向:財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