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畫江湖之不良人》這樣的高品質網劇總給觀眾驚喜,汲取傳統文化的精髓,注入新鮮的時代特色,結合最能體現中華文化的武俠等元素,讓關注被吸引的同時還有所思考。我們常常說這樣的影視作品制作精良,如何定義精良,答案昭然若揭,“精”就是有內容,有深度,“良”就是合邏輯,可看性高。
【關鍵詞】:傳統文化;網劇;格局;主題;情節
中華文化延續五千多年,留下了無數文化瑰寶,在亞洲乃至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文化整體格局上,全世界幾乎沒有哪個國家的文化能與中華文化相媲美,傳承數千年的傳統文化讓我們擁有其他國家人們無法企及的的歷史觀和世界觀的深度和廣度。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深入各個方面,小到穿衣打扮中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大到國家政策上的“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傳統文化歷久彌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傳承中國優秀文化,增強文化軟實力,提升中國人的民族自信,儼然成為我們如今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影視作品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理應承擔起這樣的責任。自從影視制作技術傳入我國,影視作品就開始在人們生活特別是休閑娛樂方面,占據重要地位。而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網絡劇逐漸成為一支不可忽視而力量。網絡劇,顧名思義即是在網絡上播出的電視劇,通常在各大視頻網站上更新,而不是通過以往的電視臺途徑播出。跟電視臺和網絡兩種平臺同時播出的電視劇不同,網劇是只在網絡平臺上才能看到的,因此一般情況下它的制作資金有限,演員和拍攝周期的限制也比較大。這些條件的制約就決定了網絡劇如果想要超高的收視率,就必須有值得關注的“點”,這個“點”不僅能夠吸引觀眾觀看,還要留住觀眾。所以往往由于過于追求點擊率,網劇一度被認為是粗制濫造的代名詞,為了“吸睛”無所不用其極,題材大量重復,內容低俗不堪,演員造型雷人,演技更是浮夸。隨著影視行業的逐步規范,網劇如今正逐漸步入正軌,制作精良的網劇越來越多。看似艱深的中華傳統文化與貌似膚淺的網絡劇相融合,形成了一種新型網劇,這種網劇是對其未來發展的一種成功探索,將“點”集中到既有深度又有關注度的方面。《畫江湖之不良人》(下文簡稱《不良人》)就是其中一部較為成功的作品,《不良人》自在網絡平臺播出后,點擊率不斷攀升,可以說是好評如潮,這部網劇能夠收獲如此多的好評,跟它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淵源是密不可分的。
敘事格局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中國的悠久綿延的歷史賦予我們的是一種宏大的歷史視野,網劇開頭就是交代歷史背景,這算得上是中國影視作品的一大特色。不過《不良人》并沒有局限于這種既定的歷史背景,而是從中深發出一個“天下”。“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理念就存在于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中,無論是主人公李星云還是寫出這句千古名句的蘇軾都將自己放置在這樣一個概念里,沒有你我他的分別,沒有歧視,有的只是所有人都愿意為之變好而努力的天下。其實江湖也是這樣的一個存在,正義熱血,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更好的人。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基礎之上的這種格局是《不良人》的一大特色,四個年輕人因著種種機遇走到一起,共同經歷過生生死死,感受了愛恨別離,但到后期《畫江湖之不良人》跳出了這個環境,講述在天下這個格局下的故事。以小見大,從劇中的個人江湖,映射到家國天下。這一點在如今的電視劇中很難得,《不良人》能在家庭倫理劇和青春偶像劇中突出重圍,也許就在于它把整部劇的格局定位好,沒有或許刻意渲染情感和情懷,讓敘事抓住觀眾,運用中國式的娓娓道來,環環相扣講述一個關于江湖的故事。
情節設置遵循邏輯。上文已經提及《不良人》是將人物置于真實歷史中的,五代十國,一個混亂到荒誕的歷史時期,編劇將黃巢起義、朱溫篡位、李氏族誅、友珪弒父、沙陀爭霸等著名的歷史事件和民間傳說貫穿其中,講述圍繞李星云而展開的一系列故事,是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予以戲劇化的呈現。故事的開始是李星云僥幸逃脫追殺,被他的師父收入門下,跟隨師父和師妹長大,師父一直是李星云視為父親的一個角色,后來許多情節的發生也是由師父引起的。最初李星云從世外桃源般的師門走出去的契機就是師父的失蹤,他要去動蕩不安江湖尋找師傅。就像是中國傳統的父子關系一樣,星云和師父之間沒有過多的言語表達彼此的感情,更不會用親密的擁抱這樣的肢體動作來表達,他們對彼此的感情總是默默的,不著痕跡的。在權衡良久之后,師父終于做出決定,退出星云的生活,讓他自己去歷練體驗,他深知這樣才能讓星云更加強大,只有離開了自己的庇護,星云才能成長為一個真正的人。但他終究是不舍了,最后的一句“你會想你念師父嗎”第一次真正告訴星云,師父是愛你的,就像是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有關師徒情感的情節并沒有很多,但每一次都讓人感動,因為《不良人》中的師徒感情完全符合實際,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情感表達就是如此,含蓄內斂又不乏深厚。
主題在故事進展中不斷深化,傳統文化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得到彰顯。劇中主人公李星云歷經磨難,自小遭遇滅門沒有親人,被迫踏入江湖中尋找視為父親的師父。沒有過多表現李星云遭受的苦難,而是著墨與他與師父和師妹的經歷,從側面烘托出他的經歷。從懵懂無知到以天下為己任,這中間的經歷讓人為之動容。主人公的成長跟隨著主題的不斷深化而變化,剛開始,他只是在尋找師父和保護師妹,這個時期的他是一個相對來說是比較狹隘的,一個關注自身利益的普通人,“一如既往,孤獨相伴,萬千紛擾,與我何干”這句臺詞是他當時的心理寫照;后來他有了自己的“任務”,開始為之努力,保護自己想要保護的人,做應該做的事,此時的他懂得了“責任”;最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躍然而出,由關注個人上升到關注天下。其實,中國的許多影視作品在這一點上與國外的某種“主角皇冠”套路十分類似,但是又與國外諸如《超人》、《鋼鐵俠》累的影片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國外推崇的是個人英雄主義,強調的是個人的能力,比如一個人拯救世界;而中國的傳統文化強調的是集體,一個人的成長不算成長,一個人的成功不算成功,成長是每個人都在共同經歷的事件中得到了某些東西,成功是人人成功這種模式。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影視作品,這種人人皆有收獲的模式也是在中國傳統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形成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種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君子”或者說“圣人”是主人公所追求的境界,這種境界不單是他所追求的,更是中國大多數人所追求的境界,成為一個道德完全的人,向往“人倫之至”。
亂象叢生的影視大環境下,像《畫江湖之不良人》這樣的高品質網劇總給觀眾驚喜,汲取傳統文化的精髓,注入新鮮的時代特色,結合最能體現中華文化的武俠等元素,讓關注被吸引的同時還有所思考。我們常常說這樣的影視作品制作精良,如何定義精良,答案昭然若揭,“精”就是有內容,有深度,“良”就是合邏輯,可看性高。中國傳統文化底蘊深厚,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影視作品需要也必須汲取其中的精華,提高自身品質的同時,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兩者相輔相承,相得益彰。
作者簡介:樊慧從(1991—),女,漢族,籍貫:山東濟寧,山東師范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2016級研究生,研究方向:電視藝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