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月光戀》是禹永一作曲家創作出的經典藝術歌曲之一,他巧妙的運用和聲變化以及自如的轉調手法,深刻地反映了人們對童年的回憶與家鄉的眷戀,極富文學性,這首作品蘊含著豐富的表演空間以及高超的演唱技巧,不論是在氣息運用還是情感處理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發揮空間。本文主要從作品的音樂分析和情感處理等方面入手,對《月光戀》這首作品進行了進一步的了解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演繹這首作品。
【關鍵詞】:音樂;歌唱;情感
藝術歌曲《月光戀》是一首經典女中音歌曲,作品整體較為平緩,旋律優美,節奏舒緩,節奏型主要以附點和三連音為主,給人一種“拉寬”的聽覺效果。這首藝術歌曲受到很多女中音的青睞,在演唱過程中,演唱者必須完全投入到作品中,以達到更好的二度創作。
整體來看,這首作品是一個帶再現的單三部曲式結構,作品的1-9小節為前奏部分:
前奏如同引子,是給觀眾帶來對整首曲子的第一印象,并確立整首曲子的基調。從旋律的節奏就可以看出,使用了大量的附點和三連音節奏型,鮮明的作品風格真切地將人們帶入對家鄉的思念中。
作品的A部分:10-26小節
這一部分作者幾次用到排比的手法,“每當我仰望明月,每當我仰望明月,……月光下的故鄉,月光下的故鄉,那里有我的媽媽,那里有我的媽媽”,這樣更加明確了作品的主題,也更深刻地表達了對童年的回憶和對家鄉的熱愛。
間奏部分:27-30小節
從四小節的間奏就已經可以感受到轉調的氣息,整體給人一種清新、明朗的感覺。
作品B部分:31-48小節
從間奏開始就應該轉換情緒,用積極的情緒和帶著一種美好回憶的感覺去演唱,但美好的憧憬很短暫,從第二句(35小節)開始,馬上又回到開始的主題。這一部分從伴奏織體上看,節奏大量運用了三連音,給人在情緒上一種向前推進的感覺。尤其在演唱最后一句,即:
主題時刻存在,在這一句中,“媽媽”完全爆發出來,到“還有一樹丹桂”,聲音雖然要弱,但情緒要更加飽滿,表達出對美好回憶的依依不舍之情。
作品最后一部分A′:49-62小節
五小節間奏后,進入最后一部分,第一句旋律再現了A部分的第一句,第二句歌詞重復第一句,但旋律變化,達到完美的結束。
整首作品旋律優美,主題明顯,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好好研究、好好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