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紋飾,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之一,因其背后蘊藏著傳統中國文化的眾多內容和人文主義精神。本文首先對日用陶瓷和紋飾的概念進行出的了解,再介紹在中國傳統陶瓷紋飾的特點,最后以G20峰會國宴餐瓷“西湖韻”為例對日用陶瓷中紋飾的創意性的體現進行最后的闡述。
【關鍵詞】:中式餐具、紋飾、創意性
引言:
中國陶器制造藝術源遠流長,自石器時代人類發現高溫改變泥土的特性并制作陶瓷以來,陶瓷就成為人類裝飾居室、美化生活、陶冶情操的器物,而日用陶瓷更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本文從理解日用陶瓷和紋飾的概念入手,以中國傳統紋飾為設計亮點,引入到現代陶瓷的創意性設計中來。
一、日用陶瓷、中式餐具以及紋飾的概念
日用陶瓷是陶瓷種類中的一種,顧名思義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且使用頻率最高的陶瓷制品,主要指陶瓷的餐飲類容器,他們須同時具有特定的使用功能及相應的審美形式。優秀的日用陶瓷也具有特定的精神與情感上的意義,也可能作為藝術品而存在。
紋飾是器物上的裝飾花紋的總稱。又稱花紋、花樣,從其藝術的本質來說,它必須附存于工藝品的本體上,從這個意義上看,它不具有獨立的價值;但它往往表示人們的認識和約定俗成的觀念,它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和精神價值。
二、中國傳統紋飾的創意性
中國傳統紋飾蘊含了傳統文化的眾多內容和人文主義精神,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鏡子,也是中國民俗文化的主要內容之一,反映了人們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各種需要。在中國歷史上,傳統紋飾被廣泛地應用于各個行業,例如陶瓷、染織、金屬、家具、園林建筑、宗教等,紋飾帶有很強的行業特點和地域特點。
從遠古的簡單紋飾到明清的吉祥圖案,它們很多都具有象征性。在中國傳統的紋飾中最有代表性并且為大眾所喜聞樂道的應該是龍紋和鳳紋。龍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象征,它是積聚著各種獸類特征的想象的產物。在宋以后,多表示天子、、權力;在民間,則表示吉祥、喜慶、勇猛、神威等意義。鳳紋是商代后期出現的,比鳥紋更加華美,它是一種想象的神鳥,鳳被賦予祥瑞之意,多有美好吉祥的含義。
三、G20峰會國宴餐瓷“西湖韻”紋飾的創意性
對于將中國傳統紋飾應用到現代餐瓷的設計中,發揮紋飾的各項功能,我們以G20峰會國宴餐瓷“西湖韻”為例進行探索。
G20杭州峰會上的三套國宴餐瓷分別命名為“西湖韻”、“繁華盛世”和“國色天香”,分別對應三場宴會 。三套設計成品各有特色,風韻十足,大氣婉約。而其中的“西湖韻”這套餐具設計一共108頭,96件,包含了不同尺寸的中式碗、盤、冷菜碟、湯盅、蓋碗杯等,還有結合了西式餐具中才有的面包盤、黃油碟、咖啡壺(普通、濃縮)、奶杯、方糖盒等,完美的體現出“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韻味、中國氣派、世界大同”的G20國宴布置基調。
瓷器畫面紋飾取西湖全景,因創作靈感源于水和自然景觀。從圖案造型、筆法、色彩以及人文主義情懷都體現的淋漓盡致。2016年G20峰會實在中國杭州舉辦,因此設計的背景則是以杭州為主。“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也于2011年成為世界遺產,西湖十景更是全面的詮釋了西湖的自然風光。
從圖案紋飾上整體來看,主要取材是以包含“蘇提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水”、“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云”、“南屏晚鐘”和“三潭印月”著稱的西湖十景。就好像一滴水,落入西湖,潤澤萬物,透徹靈氣,長出荷花和蓮蓬,也靈動了西湖的十大美景。并且不是一個餐瓷上面只有一處景觀,有的也是多個融合在一起,比如“西湖韻”中冷菜拼盤半球形的尊頂蓋設計(圖1),尊頂蓋的頂端的提揪的設計來源于“三潭印月”中的小石塔,并且采用鏤空的設計,更是進一步的體現了中國陶瓷技藝的高超。尊頂蓋的上半部圖案的創意則來源于“滿桂隴雨”一詞,以杭州市的市花——桂花和江南的翠竹相互依偎,寓意美麗的杭州喜迎各國的貴賓。尊頂蓋的底部則是由六和塔、斷橋、曲苑風荷、花港觀魚和三潭印月等景觀連貫的展現在尊頂蓋的底部,使整幅紋飾圖案不再是簡單圖案的不斷重復,而是有簡有雜,飽滿、豐富。
在表現手法來看,用的是淡彩國畫的表現手法,并采用的是“青山綠水”工筆帶寫意的筆觸創作,這種手法區別于傳統的純寫意和純工筆,是紋飾技法上的一大創新,靈動的描繪了西湖的山山水水,在煙雨朦朧、詩情畫意中,把江南的韻味娓娓道來。
在色彩來看,雖不華美,不隆重,但貴在清新自然,這種色調更是對杭州這自然風光的現實體現,一種自然的意境之美。而這種清新淡雅的意境之美再通過餐瓷展現于人前,也能讓使用者仿佛身臨其境,體會江南韻味。
在人文主義情懷來看,“西湖韻”充分體現了杭州特色,江南特色,中國特色。一個盤子,一個碗都無不透漏著G20峰會的主題,我國愿與其他國家共同搭建經濟合作共贏之意。
結語
21世紀的我們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物質生活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對新事物容易接受,對趣味性,時尚型的事物偏愛,人們會更加注重精神層面的享受,“好食需好器”的優雅情懷也會無處不在。而依附于器具的紋飾也在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下,伴隨著人們藝術價值和審美觀的巨大變化,促使藝術家們對傳統、對生活的理解,不斷開創新的想法、技法,比如在中國傳統的國畫的基礎上,將工筆與寫意完美結合,展現別樣風景。不再用簡單的單一幾何形的紋飾重復,采用這種景色穿插,虛實變化的手段也是紋飾創意性的體現。不斷挖掘日用陶瓷設計藝術的本質,在滿足功能需要的同時,也能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用充滿生命意識的內在形式的作品打動人們,不斷讓陶瓷設計藝術這棵大樹有枝有葉,向四面八方生長。
參考文獻:
[1]沈卓.日用陶瓷的情感化研究[J].景德鎮陶瓷學院,2010
[2]李雨蒼.日用陶瓷鑒別--現代陶瓷教材叢書[M].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3]王志遠.淺談情感元素對日用陶瓷圖案設計的影響[J].大觀,2015(1).
[4]蔣小洪,徐海鵬.中國傳統文化在設計中的應用[J].包裝工程,2010
[5]楊永善.陶瓷造型藝術[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李正安.美術卷陶瓷設計[M].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6.
[7]袁勤華.陶瓷紋飾及其精神之維[D].景德鎮陶瓷學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