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延安精神是黨中央在延安時期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開拓進取開展革命事業的精神內核,是黨帶領人民克服困難,奪取全國革命勝利的重要法寶。將延安精神融入到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來,有利于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承革命精神,堅定當代大學生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高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必須深入挖掘延安精神的內涵,將延安精神的核心思想同高校的長遠發展目標緊密結合,使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關鍵詞】:延安精神;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校園文化
一.延安精神的深刻內涵
1.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存在的前提條件,也是革命能夠堅持到底取得最終勝利的核心保障。中國共產黨人經過艱難的長征考驗和延安時期極度的物資匱乏,不僅沒有倒下,相反力量得到不斷的壯大,最核心的原因是中國共產黨堅持著正確的政治方向,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和靈魂。
2.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就是要求人們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反對教條主義,反對照搬照抄;實事求是是求真唯實,追求真理,反對形式主義,反對夸夸其談和言行不一,主張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一種堅持真理,崇尚理性的科學精神”[1],這種精神主張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真真切切地解決實際問題。
3.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始終保持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才能保持黨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才能體現黨的先進性,因此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價值追求和行為準則。
4.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黨在歷史上度過了多個艱難時期,主要依靠的就是自力更生和艱苦創業的精神。這要求共產黨人必須具有不怕吃苦、不怕犧牲、敢于拼搏的大無畏精神,在困難面前不低頭、不退縮,用頑強拼搏解決困難,以自己的力量利用規律,創造條件、克服困難,這種扎實的工作作風和思想作風成為黨的優良傳統。
二.將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1.將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有利于抵御不良思想的入侵。當前以功利主義、拜金主義為代表的不良思想在大學生中迅速傳播,“大學生在面臨物質選擇和精神選擇的時候,更加注重物質條件的選擇,忽視精神力量的作用”“更有一些大學生,被物質條件所誘惑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2]將延安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能夠及時制止不良思想的入侵,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激勵大學生,使其在學習中養成努力拼搏,積極進取的品質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對不良思想的自覺“免疫力”。
2.將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當前大學生心理脆弱,承受壓力和挫折的能力整體較低,加上精神世界空虛,思想懶惰,遇到困難容易產生畏難情緒, 綜合素質不高。將延安精神融入到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來,有利于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高校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相結合,以延安精神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用正確的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形成正確的價值追求,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3.將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有利于豐富校園文化的精神內涵。將延安精神融入到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來,能夠拓寬高校校校園文化的內涵和外延,提升校園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以延安精神為核心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豐富了校園文化單一、枯燥的內容,增強了校園文化的厚重感和多樣性,同時還能夠培養大學生實事求是的求知態度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品質從而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水平,從多個方面豐富了高校校園文化的精神內涵。
三.將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路徑
1.大力開展以延安精神為主題的紅色文化教育,幫助學生轉變思想。高校可邀請延安精神專家進校園,舉辦黨史知識講座,用真實的史料來回擊歷史虛無主義的抨擊,讓大學生在黨史學習中重新認識中國共產黨,了解黨的光榮傳統。同時,高校還可以邀請抗戰老兵、退伍老紅軍進校園,讓革命先輩在校園內現身說法,講述發生在他們身上的真實故事,通過鮮活的案例來激勵大學生,幫助大學生轉變思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2.認真開展以延安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實踐服務活動,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認識。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必須以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為載體,在實踐活動中融入延安精神,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會延安精神的深刻內涵。具體來說高校可以以班級、社團等為抓手,創建延安精神實踐小組和團隊,開展以學習幫扶、思想幫扶、生活幫助、科技創新、服務同學等為主題的多樣活動,用延安精神武裝大學生的頭腦,以多樣的實踐服務活動在校園內營造樂于助人、勤儉節約、不怕吃苦、艱苦奮斗的校園文化氛圍,在實踐教育中轉變認識,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將延安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
3.將延安精神融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在教學中貫徹延安精神。高校應在教學中適時開展延安精神大討論,舉辦延安精神主題講座,組織延安精神專題黨課,通過理論教學加強大學生對延安精神的學習,通過多渠道灌輸,使大學生領會到延安精神的深刻內涵。同時高校應積極延伸課堂教學,組織學生主動到延安、井岡山等紅色革命根據地參觀學習,用現場教學的方式讓學生真正理解延安精神。養成吃苦耐勞、感恩包容、尊重他人的品格,在學習中全民提升自我。
4.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宣揚延安精神,在校園內掀起延安精神學習新高潮。高校應將延安精神的學習宣傳同新媒體有效結合,在校園內打造一批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新媒體軟件和紅色網站,利用新媒體開展主題征文、閱讀評比、黨史學習、時政透視等活動,推動形成“線上學習+線下互動”的學習模式,將延安精神的學習宣傳常態化制度化。通過新媒體技術讓延安精神發光發熱,始終牢牢占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在校園內不斷掀起延安精神的學習高潮。
參考文獻:
[1]過夏玲.延安精神對當代大學生的引領作用[J].傳承.2011,(14):10.
[2]李穎.高校延安精神弘揚研究[D].河北保定:河北大學,2015年,第12頁.
作者簡介:王國旗(1986-),男,陜西延安人,西安郵電大學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為西安郵電大學2015年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研究項目“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研究——以西安郵電大學為例”(項目編號:ZLG2015-09)階段成果。